• 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刘传正签赠本】
  • 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刘传正签赠本】
  • 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刘传正签赠本】
  • 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刘传正签赠本】
  • 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刘传正签赠本】
  • 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刘传正签赠本】
  • 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刘传正签赠本】
  • 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刘传正签赠本】
  • 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刘传正签赠本】
  • 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刘传正签赠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刘传正签赠本】

25 1.3折 200 八五品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传正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1

版次1

印刷时间2009-11

印次1

印数1.6千册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9-15

博华书店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书角小损点如图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传正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11
  • 版次 1
  • ISBN 9787030258489
  • 定价 200.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大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55页
  • 字数 1001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是作者20余年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的学术总结,初步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学及其应用的基本体系。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地质灾害系统与地质环境变化、地质灾害调查与勘查评价、监测与预警预报、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应急处置和地质灾害防治公共管理等。下篇介绍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涉及的变形破坏机制分析、稳定性评价、工程方案优化、施工反馈研究、现场模拟试验、稳定性校核计算和多年监测数据评价工程治理效果等。
  《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可供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工程建设地质安全评价和土地规划利用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政府官员和高等学校师生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刘传正,男,1961年生,1983、1986年先后在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获得工程地质专业学士、硕士学位,1992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获得理学博士学位,1997年1月晋升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副总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灾害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5部,合著6部。5部专著是:环境工程地质学导论,1995,地质出版社;地质灾害勘查指南,2000,地质出版社(2008年第3次印刷);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成因与评价研究,2007,地质出版社;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2009,科学出版社;中国地质灾害区域预警方法与应用,2009,地质出版社。
  主要学术成就有:初步建立了重大工程选址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安全岛”多级逼近与优选理论(1992)和环境工程地质学理论体系(1995);提出了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三维开裂变形破坏机制及防治工程目标函数,并设计了煤层采空区防治工程,跟踪开展了防治工程效果研究(1993~2006);从防灾减灾的角度创建了区域地质灾害“发育度”、“潜势度”、“危险度”和“危害度”“四度”递进分析理论方法,并在三峡库区和四川雅安等地进行了应用(2003);从合理利用地质环境的角度初步提出了工程建设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功能区划、容量评价和地质灾害防治风险管理的学术思想(2005)。综合吸收美国旧金山和中国香港经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试验区——四川雅安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试验区(2001,2004);提出了地质灾害隐式统计(临界降雨量)、显式统计和动力模式区域预警原理,隐式统计和显式统计方法是2003年以来基于气象因素的全国地质灾害区域预警预报和多个省(自治区)开展类似工作的理论依据(2003,2007);针对长江三峡复杂斜坡建立了“复合堆积体”概念,认为古川江与古峡江东西贯通形成统一的长江是一个重大地质事件,是三峡库段大型复杂斜坡形成的根本动因的科学认识(2000,2005);提出并系统研究了长江三峡“巴东复杂斜坡系统”及其“重力成因论”(2006);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了重大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论证设计、应急响应和群测群防的一系列技术工作原则(1995,2000,2006)。
  主要学术兼职有: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全国减灾救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专家、中国科协滑坡防治专家组成员、中国气象局灾害评估咨询专家、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面岩石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泥石流滑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学会地质灾害研究分会秘书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副主编、《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学报》、《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和《岩土工程界》等杂志编审委员会委员等。曾被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原地质矿产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等授予多项荣誉称号,多次获得部、省级科技成果奖,2007年获全国地质灾害防治科技进步特别贡献奖。
【目录】
前言
上篇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方法
第1章概论
1.1基本概念
1.2地质灾害基本属性
1.3程地质与灾害地质
1.4电质灾害防治工程学
第2章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变化
2.1国内外地质灾害状况
2.2地质灾害系统
2.3电质灾害成因
2.4地质灾害与人类文明
2.5中国岩溶地面塌陷基本特征
2.6“5·12”汶川地震灾害与人类生存安全
2.7采矿引发的山体开裂崩滑灾害
第3章地质灾害调查与勘查
3.1引言
3.2调查评价的一般程序
3.3区域评价递进分析方法
3.4地质灾害勘查
3.5工程地质分析
3.6斜坡稳定性评价
3.7实例1意大利瓦依昂水库滑坡事件
3.8实例2南昆铁路八渡滑坡成因机理分析
3.9实例3宝鸡狄家坡滑坡稳定性研究
第4章地质灾害监测预警
4.1概论
4.2区域预警预报原理
4.3基于临界降雨量的区域预警实践
4.4区域预警显式系统设计与应用
4.5斜坡动态监测方法
4.6滑坡动态预报方法
4.7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
4.8中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站网建设构想
4.9四川雅安地质灾害时空预警试验区
第5章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5.1概述
5.2工程论证——地质观与工程观
5.3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论证比选
5.4防治工程设计
5.5施工地质与设计变更
5.6地质灾害应急响应
5.7防治工程监理
5.8实例1乌江鸡冠岭山崩堵江灾害防治方案论证
5.9实例2长江三峡白衣庵滑坡防治工程设计
5.10实例3四川丹巴县城特大型滑坡险情应急响应
第6章地质灾害防治公共管理
6.1基本认识
6.2防灾减灾公共政策的制定
6.3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状况
6.4国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状况
6.5中国地质灾害减轻战略思考
下篇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
第7章区域地质环境
7.1气象水文
7.2区域地质环境
7.3新构造运动特征
7.4崩塌滑坡与地震活动
第8章工程地质特征
8.1地形地貌
8.2地层组合
8.3地质结构面
8.4煤层采空区
8.5水文地质特征
8.6危岩体变形特征
8.7岩石力学性质
第9章变形破坏机理与稳定性研究
9.1采煤活动与危岩体的形成
9.2T8~T12缝段危岩体开裂变形机制
9.3T11~T12缝段危岩体开裂崩塌机制
9.4链子崖变形破坏模拟试验
9.5T8~T12缝段危岩体稳定性评价
9.6T8~T12缝段危岩体变形破坏的视滑力问题
第10章工程方案与工程设计
10.1引言
10.2工程目标
10.3工程方案比选
10.4工程目标函数
10.5工程采用方案
10.6承重阻滑工程设计
10.7锚固工程设计
第11章施工反馈与设计调整
11.1地质雷达探测
11.2施工方法
11.3顶板控制与垮顶处理
11.4施工地质编录
11.5煤层采空区的地压分布
11.6地质再认识与原位抗剪模拟试验
11.7承重阻滑工程设计调整与工程量复核
11.8锚固工程设计调整
第12章工程治理效果研究
12.1概述
12.2工程监测预警系统
12.3T8~T12缝区危岩体变形动态
12.4煤层采空区治理工程承压监测
12.5地压曲线的数学拟合
12.6锚固工程监测
12.7雷劈石滑坡稳定状态
12.8工程竣工后链子崖稳定性评价
12.9结论
《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摘要(英文)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1链子崖危岩体煤层采空区地压监测数据与数学拟合曲线
附录2中国20世纪以来重大滑坡泥石流灾害信息
附录3国外20世纪以来重大滑坡泥石流灾害信息
附录4地质灾害防治中英文名词
附录5引用的主要技术报告目录
后记
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与中国典型地质灾害图版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书角小损点如图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