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效应:浪漫主义、资本主义与互联网
  • 网络效应:浪漫主义、资本主义与互联网
  • 网络效应:浪漫主义、资本主义与互联网
  • 网络效应:浪漫主义、资本主义与互联网
  • 网络效应:浪漫主义、资本主义与互联网
  • 网络效应:浪漫主义、资本主义与互联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网络效应:浪漫主义、资本主义与互联网

25 3.7折 68 九五品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托马斯·斯特里特 著;应武 译;王星、裴苒迪、管泽旭、卢南峰、吴靖、卢南峰 校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5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6-13

一书一门

八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托马斯·斯特里特 著;应武 译;王星、裴苒迪、管泽旭、卢南峰、吴靖、卢南峰 校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05
  • ISBN 9787567597600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其他
【内容简介】
计算机革命是一场真正的革命吗?在争论今天的大数据、云计算将如何改变人类之前,我们更迫切的问题是,这些所谓科学技术的伟大突破、社会革命的风云突变,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吗?人类在那时贡献了怎样的社会理想、理性思辨、科技能力与符号观念环境? 

《网络效应:浪漫主义、资本主义与互联网》是一部关于美国计算机通信的浪漫史,关注社会与政治想象之间随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密切互动的过程。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历史发展轨迹表明,技术并没有固定永恒的本质,资本和权力也没有一劳永逸决定新技术的社会使用的绝对力量。参与历史进程的形形色色的人,将自己的梦想、愿景和希望,注入对新技术的研发、使用与普及之中,并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留下了浪漫主义与资本协商、合作、博弈的痕迹。 

《网络效应:浪漫主义、资本主义与互联网》讨论了互联网的社会建构发展史,作为一门新兴技术,互联网脱胎自20世纪的战争实践活动,一出世便被打上了军事-工业烙印;随着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文化运动的兴起,浪漫主义部分重塑了计算机/互联网文化的品格;到了20世纪80年代,受到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浪漫化的互联网文化重新被资本收编,业界聚焦于互联网知识产权问题的讨论,实则是文化信念与资本力量在塑造互联网文化过程中的相互博弈。 

作者最后的观点认为,文化信念在形塑当代互联网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立的作用,人们对新技术系统的接纳与使用,甚至系统本身的构成,不只受到经济等结构因素影响,同时亦受到文化趋势与信念惯习的影响。因此,新技术及其制度本身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可以被人的观念改变的。
【作者简介】
托马斯·斯特里特(Thomas Streeter),曾任美国佛蒙特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现任加拿大韦仕敦大学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媒体、技术、法律及文化,先后编著有Selling the Air(1996),Mousepads, Shoe Leather, and Hope(2007)。 

斯特里特认为文化信念在形塑当代制度、财产、法规、技术的过程中,发挥独立的作用。从20世纪的广播网到21世纪的互联网,对新技术系统的接纳与使用,甚至系统本身的构成,不只受到经济等结构因素影响,同时亦受到文化趋势与信念惯习的影响。因此,新技术本身可以被人的观念改变。 

斯特里特近期的研究项目针对美国1980年至今的日常法律实践中,由印刷文件归档转为电子文件归档带来的影响。
【目录】
中译本序(吴靖) 

致谢 

绪论 

第一章 “自我驱动的愉悦”:计算机通信的文化来源 

第二章 浪漫主义与计算机:计算机反文化的形成 

第三章 被忽视的网络:20世纪80年代,微型计算机和新自由主义的兴起 

第四章 网络与社会想象 

第五章 “连线”时刻 

第六章 开放源代码、善于表达的程序员和知识产权问题 

结论:资本主义、激情与民主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