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森林良品产地环境与质量安全
  • 森林良品产地环境与质量安全
  • 森林良品产地环境与质量安全
  • 森林良品产地环境与质量安全
  • 森林良品产地环境与质量安全
  • 森林良品产地环境与质量安全
  • 森林良品产地环境与质量安全
  • 森林良品产地环境与质量安全
  • 森林良品产地环境与质量安全
  • 森林良品产地环境与质量安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森林良品产地环境与质量安全

临江镇书店 正版、现货、实物图片、当天发货

20 2.6折 78 八五品

仅1件

四川南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江波 著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3

版次1

印刷时间2013-03

印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09

临江镇书店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江波 著
  •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3
  • 版次 1
  • ISBN 9787503869754
  • 定价 7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7页
  • 字数 460千字
【内容简介】
  江波、吕爱华、钟哲科、姜培坤、柴振林等编著的《森林食品产地环境与质量安全》由自2002年国家林业局决定在浙江省开展森林食品相关试点工作至今10余年间先后开展的1个美国布莱蒙基金项目、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个浙江省重大科技项目、5个国家林业局科技项目、4个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个浙江省政府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科技合作项目、3个浙江省农业标准化重点研究项目等21 个项目的研究成果编著而成。

  《森林食品产地环境与质量安全》共分4篇,包括“森林食品”概念的提出和产业发展过程、土壤退化原因及修复技术体系的构建、森林食品质量安全评价和综合控制技术的研究、森林食品标准体系、监管体系和基地认定体系等的建设。本书可供林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植物学、农学等有关学科的教学、科研、生产人员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决策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篇  绪论第1章  浙江森林食品产业发展概况  1.1  森林食品概念提出与发展    1.1.1  森林食品概念    1.1.2  森林食品特征    1.1.3  森林食品分类  1.2  森林食品产业发展过程    1.2.1  基本情况    1.2.2  产业发展阶段    1.2.3  产业发展格局    1.2.4  森林食品产业发展动因  1.3  森林食品产业发展趋势    1.3.1  生态复合经营模式和技术的推广,可有效促进森林食品可持续经营    1.3.2  控制森林食品质量安全,加强风险监控和监管力度,提升产品竞争力    1.3.3  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可显著提升森林食品产业发展水平    1.3.4  开展森林食品产品认证及基地认定,可大力推进森林文化和生态环境相互作用,打造森林食品品牌  1.4  本章小结第2章国  内外研究概况及趋势  2.1  国内外研究概况    2.1.1  退化产地修复技术研究    2.1.2  生物炭在产地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2.1.3  农产品质量安全及控制技术研究  2.2  主要研究内容    2.2.1  森林食品产地地力退化机理研究    2.2.2  森林食品产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2.2.3  森林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    2.2.4  森林食品标准化体系研究  2.3  主要研究成果    2.3.1  森林食品产地地力退化机理研究    2.3.2  森林食品产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2.3.3  森林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    2.3.4  森林食品标准化体系研究第3章  研究条件与方法  3.1  研究区域条件    3.1.1  研究地区自然条件    3.1.2  主要试验区自然条件  3.2  技术路线  3.3  研究方法    3.3.1  森林食品产地地力退化机理研究    3.3.2  森林食品产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3.3.3  森林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    第2篇  土壤退化与修复第4章  土壤元素背景值及环境质量  4.1  土壤元素背景值  4.2  产地环境评价    4.2.1  不同区域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污染评价    4.2.2  不同种类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污染评价  4.3  土壤元素背景值的影响因素分析    4.3.1  成土母质类型    4.3.2  土壤质地和土壤类型    4.3.3  土壤有机质含量    4.3.4  海拔高度  4.4  本章小结第5章  土壤退化成因分析  5.1  施肥    5.1.1  施肥对雷竹林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5.1.2  施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5.1.3  施肥对雷竹林土壤养分平衡的影响    5.1.4  施肥对雷竹林土壤重金属的影响    5.1.5  试验小结  5.2  除草    5.2.1  不同除草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5.2.2  不同除草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5.2.3  不同除草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5.2.4  试验小结  5.3  有机材料覆盖    5.3.1  覆盖过程中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    5.3.2  覆盖条件下雷竹林土壤水溶性有机氮的变化    5.3.3  覆盖条件下雷竹林土壤微生物量的变化    5.3.4  连续覆盖土壤酶活性的变化    5.3.5  试验小结  5.4  长期集约经营    5.4.1  集约经营雷竹林序列的土壤磷素含量与组分    5.4.2  不同栽培年限雷竹林土壤重金属的积累    5.4.3  长期集约经营土壤酸度和交换性盐离子动态分析  5.5  本章小结第6章  土壤退化修复技术  6.1  新型生物炭肥料    6.1.1  高效生物质炭生产工艺和装备研发    6.1.2  新型炭基肥料的生产工艺及产业化    6.1.3  新型炭基肥在森林食品产地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6.1.4  试验小结  6.2  坡地水土流失生物控制    6.2.1  坡地水土流失工程治理    6.2.2  造林育草水土保持技术    6.2.3  生物缓冲带减少养分渗漏流失技术  6.3  森林食品生态复合经营    6.3.1  森林食品经营现状及问题    6.3.2  生态复合经营模式的内涵及原理    6.3.3  园区物种配置模式技术    6.3.4  林分空间结构调整技术    6.3.5  省力化耕作技术  6.4  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    6.4.1  重金属富集、超富集植物选筛    6.4.2  毛竹笋用林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技术    6.4.3  生物有机肥对减少杨梅幼树根系吸收重金属Cd的影响    6.4.4  试验小结  6.5  本章小结    第3篇  产品质量安全第7章  森林食品质量安全评价  7.1  食用笋    7.1.1  生产概况    7.1.2  重金属含量    7.1.3  农药残留    7.1.4  质量安全评价  7.2  干果    7.2.1  生产概况    7.2.2  重金属含量    7.2.3  质量安全评价  7.3  山地水果    7.3.1  生产概况    7.3.2  重金属含量    7.3.3  农药残留    7.3.4  质量安全评价  7.4  油茶籽油    7.4.1  生产概况    7.4.2  苯并(a)芘    7.4.3  酸价、过氧化值和溶剂残留    7.4.4  掺假    7.4.5  质量安全评价  7.5  本章小结第8章  质量安全综合控制技术  8.1  质量安全影响因子    8.1.1  产地环境    8.1.2  投入品    8.1.3  果树富集  8.2  质量安全综合控制    8.2.1  环境质量控制    8.2.2  施肥控制    8.2.3  病虫害控制    8.2.4  采收与储藏控制    8.2.5  质量安全协同控制方法  8.3  生态经营与安全生产    8.3.1  毛竹笋    8.3.2  雷竹笋    8.3.3  绿竹笋    8.3.4  杨梅    8.3.5  山核桃    8.3.6  板栗    8.3.7  香榧    8.3.8  猕猴桃    8.3.9  油茶  8.4  本章小结第9章  检验检测方法  9.1  香菇亚硫酸盐    9.1.1  酸化条件    9.1.2  稳定剂    9.1.3  标准曲线    9.1.4  添加回收  9.2  猕猴桃外源激素液相色谱法检测    9.2.1  提取、净化方法的选择    9.2.2  色谱柱与流动相的选择    9.2.3  定性分析    9.2.4  检测限的测定    9.2.5  加标回收及方法精密度  9.3  板栗多菌灵    9.3.1  色谱条件摸索    9.3.2  标准曲线    9.3.3  添加回收  9.4  硒含量消解方法    9.4.1  杨梅中硒含量测定的消解方法研究    9.4.2  土壤中硒含量测定的消解方法研究  9.5  本章小结    第4篇  标准化体系第10章  森林食品标准体系  10.1  标准现状    10.1.1  分析对象    10.1.2  标准情况    10.1.3  国家层面森林食品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10.2  标准体系建设    10.2.1  标准地位    10.2.2  研究方法    10.2.3  标准体系编制原则    10.2.4  标准体系的特点    10.2.5  重点领域    10.2.6  初步构建了浙江省森林食品标准体系    10.2.7  主要标准研究和制定过程    10.2.8  建议  10.3  本章小结第11章  森林食品监管体系  11.1  监管体系概况  11.2  监管体系建设    11.2.1法律法规建设    11.2.2  检验检测体系    11.2.3  森林食品基地认定体系    11.2.4  标准化示范推广体系    11.2.5  存在问题    11.2.6  建议  11.3  本章小结第12章  森林食品基地建设与认定  12.1  基地认定背景  12.2  基地认定实践    12.2.1  认定标准、条件和程序    12.2.2  认定结果    12.2.3  森林食品基地认定推广和示范  12.3  基地认定成效  12.4  本章小结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