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仰时代的文明:中西文化的趋同与差异 朱狄 武汉大学出版社
  • 信仰时代的文明:中西文化的趋同与差异 朱狄 武汉大学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信仰时代的文明:中西文化的趋同与差异 朱狄 武汉大学出版社

29.93 全新

库存95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狄 著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4

版次1

印刷时间2008-04

印数1千册

装帧平装

货号9787307061446

上书时间2015-10-24

琴扬书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图书描述】:
本书共五章,内容包括:神圣世界和世俗世界、人与神、一切事物都始于生殖、神话的四种基本类型、原始文化作为文化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是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探讨古代各民族文化模式之间的趋同性。本书探讨的文化趋同是指各个民族在没有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下的趋同。作者在充分掌握原始文化研究材料的基础上,对各种文化模式的趋同现象进行了比较与分析,作出了个体性的理论阐述和价值判断。分析细致,论证严谨,辅之以流畅的文笔,是学术性、可读性兼具的佳作。
【作者简介】:
朱狄,1935年农历5月30日生于浙江省平湖县(现改为平湖市)。196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分配到文化部艺术科学研究院工作。1962年起,调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93年冬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6年退休。长期从事西方美学、原始文化和原始艺术的研究。著有:《美学问题》,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艺术的起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当代西方美学》,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原始文化研究》,三联书店1988年版;《当代西方艺术哲学》,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信仰时代的文明》,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艺术的起源》(修订本),中国青年出版社1 999年版等。
【目录】:
第一章 神圣世界和世俗世界
第一节 垦荒活动标志着混沌状态的结束
第二节 神庙作为神圣空间的主要标志
第三节 高山、神庙、城市作为“世界中心”
第四节 节日作为对神圣时间的分割

第二章 人与神
第一节 祭礼?神话?舞蹈
第二节 神像的起源和原始社会的神祗
第三节 巫术?萨满?占卜
第四节 神秘的纹饰:从圆到饕餮

第三章 一切事物都始于生殖
第一节 天下之化起于农亩
第二节 神话矿物学和神话冶金学——从“有陨自天”到“孕而生铁”
第三节 神话冶金学的变种——炼金术
第四节 两种奇异的婚嫁习俗:凿齿和苦娃达

第四章 神话的四种基本类型
第一节 创世神话
第二节 太阳神话
第三节 月亮神话
第四节 冥世神话

第五章 原始文化作为文化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第一节 “文化”概念的历史沿革及其主要争论
第二节 “文化”概念内涵的多重性
第三节 文化趋同的两种理论
再版后记
人名译名对照表
民族译名对照表
【文摘】:
第一章 神圣世界和世俗世界
  第一节  垦荒活动标志着混沌状态的结束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混沌”一词有许多不同的意义,有的作为天地不分之前的一种形容词;有的作为宇宙产生前混乱状态的一种神格化;有的则作为一种寓言化的形象。“混沌”一词最早镶嵌在盘古神话中,它出现得非常晚,直到公元222—280年三国时代才出现。《三五历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百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而比它早的从《天问》到《淮南子》都未见“混沌”二字,而只见“冯翼”,《天问》:“日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淮南子·天文训》:“天地未形,冯冯翼翼。”冯翼,指大气运动的一种状态,在天地尚未成形之时的一种“无形之貌”的状态,后来才用混沌一词去替代它,意义相同,是“冯翼”的同义词。《老子》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王弼注:“混然不可得知,而万物由之以成,故日混成也;不知其谁之子,故先天地生。”这里所谓的混成,也就是构成万物的一种原始物质。
  其次,是神格化的混沌。《山海经·西次三经》:“天山……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毕沅注:“江读如鸿,《春秋传》云:‘帝鸿氏有不才子,天下谓之浑敦。”’《神异经》:“昆仑西有兽焉……名为‘浑敦’。”这里所谓的浑敦,其实都是神名。第三,就是庄子所说的寓言化、哲学化了的混沌。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朱狄 著
  •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4
  • 版次 1
  • ISBN 9787307061446
  • 定价 4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33页
  • 字数 392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名家学术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是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探讨古代各民族文化模式之间的趋同性。本书探讨的文化趋同是指各个民族在没有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下的趋同。作者在充分掌握原始文化研究材料的基础上,对各种文化模式的趋同现象进行了比较与分析,作出了个体性的理论阐述和价值判断。分析细致,论证严谨,辅之以流畅的文笔,是学术性、可读性兼具的佳作。
【作者简介】
  朱狄,1935年农历5月30日生于浙江省平湖县(现改为平湖市)。196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分配到文化部艺术科学研究院工作。1962年起,调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93年冬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6年退休。长期从事西方美学、原始文化和原始艺术的研究。著有:《美学问题》,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艺术的起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当代西方美学》,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原始文化研究》,三联书店1988年版;《当代西方艺术哲学》,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信仰时代的文明》,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艺术的起源》(修订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等。
【目录】
第一章神圣世界和世俗世界
第一节垦荒活动标志着混沌状态的结束
第二节神庙作为神圣空间的主要标志
第三节高山、神庙、城市作为“世界中心”
第四节节日作为对神圣时间的分割

第二章人与神
第一节祭礼?神话?舞蹈
第二节神像的起源和原始社会的神祗
第三节巫术?萨满?占卜
第四节神秘的纹饰:从圆到饕餮

第三章一切事物都始于生殖
第一节天下之化起于农亩
第二节神话矿物学和神话冶金学——从“有陨自天”到“孕而生铁”
第三节神话冶金学的变种——炼金术
第四节两种奇异的婚嫁习俗:凿齿和苦娃达

第四章神话的四种基本类型
第一节创世神话
第二节太阳神话
第三节月亮神话
第四节冥世神话

第五章原始文化作为文化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第一节“文化”概念的历史沿革及其主要争论
第二节“文化”概念内涵的多重性
第三节文化趋同的两种理论
再版后记
人名译名对照表
民族译名对照表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