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 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 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 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 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 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 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 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 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55 八五品

库存2件

江西宜春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贲 著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2008-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24

上书时间2024-05-27

剑邑书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徐贲 著
  •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时间 2008-10
  • 版次 1
  • ISBN 9787807627890
  • 定价 3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00页
  • 字数 36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当代思潮书系
【内容简介】
  人以人性道德的理由来记忆。哪怕对那些与我们只有浅淡关系的人们,我们也与他们因人性道德的记忆而联系在一起。藉由人类共同创伤的记忆,各种社会群体、国族社会,有时候甚至是整个文明,不仅能够辨认出人类苦难的存在和根源,还会就此担负起一些重责大任,警惕袖手旁观的冷漠。正如英国历史学家IanKershaw所说,“通往奥兹维辛的道路,为之开道的是仇恨,为之铺路的是冷漠。”对于人类共同的灾难,记忆研究最关心的不是我们愿意记忆什么,而是我们由于道德责任而应该记忆什么。我们应该记住的是那些直接毁灭共同人性的邪恶事件。
【作者简介】
  徐贲,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英语文学博士,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著作包括SituationalTensiOrlSofCntic-Intellectuals.DisenchantedDemocracy,《走向后现代和后殖民》,《文化批评往何处去?》,《知识分子——我的思想和我们的行为》,《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全球正义和公民认同》。
【目录】
前言
序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第一辑政治和存在主义
以骄傲的反抗积极生活:阿伦特和存在主义
往事和争议:《艾克曼在耶路撒冷》
抗恶的防线:阿伦特论“思想”和“判断”
公民政治和文学的阿伦特
公共视野中的“革命”和“政治自由”
站在极权道德废墟上的雅斯贝尔斯
世界公民和理性破碎的世界:雅斯贝尔斯的普世主义信念
存在主义在美国
干净的手和肮脏的手:存在主义政治的分歧
悲剧想象和公共政治
个人良知和公共政治:捷克现象学回顾

第二辑记忆和见证
为黑夜作见证:维赛尔和他的《夜》
见证文学的道德意义:反叛和“后灾难”共同人性
“记忆窃贼”和见证叙事的公共意义
“罪人日记”的见证
公共传媒和创伤记忆
灾难见证和公民运动
我也会是艾克曼吗?电醒世界的社会心理实验
人性一文化一制度:文化决定论和纳粹极权
政治神学的教训:失节的施米特
施米特现象和右翼批判理论:《危险的心灵:战后欧洲
思想中的施米特》
“施米特热”和国家主义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