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侗族文化丛书:侗族民间美术形态与审美
  • 湖南侗族文化丛书:侗族民间美术形态与审美
  • 湖南侗族文化丛书:侗族民间美术形态与审美
  • 湖南侗族文化丛书:侗族民间美术形态与审美
  • 湖南侗族文化丛书:侗族民间美术形态与审美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湖南侗族文化丛书:侗族民间美术形态与审美

字迹

4.2 八品

仅1件

河南濮阳市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曹万平 著

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6-2

上书时间2024-05-22

广益书馆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曹万平 著
  • 出版社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12
  • 版次 1
  • ISBN 9787564351908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2页
  • 字数 301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湖南侗族文化丛书
【内容简介】
  从形式上对民间美术进行分类虽然不多,但在美术界的应用是很普遍的,因为它就是按照美术的原有分类分的,简单到没有论述的必要,即将民间美术分为绘画、雕塑、建筑和工艺美术。从认识论角度来说,分类是为很好地认识对象,所以只要有助于研究和认识,哪种分类都无可非议,毕竟每种分类都有不足之处。就《湖南侗族文化丛书:侗族民间美术形态与审美》而言,采取的是美术的传统分类法,即形式分类法,考虑的因素有四:其一,分类的目的就是为了概括对象,便于研究。形式分类法依据明确,简单易行,可以让我们清晰地将对象归类,易于理解。其二,研究对象既然被称为民间美术,说明大家公认它是美术无疑,而《湖南侗族文化丛书:侗族民间美术形态与审美》主要是从美术的研究视角切入的。其三,从功能和应用角度进行分类确实便于理解民间美术形式背后的文化联系,但是弱化了民间美术作为“美术”的形式特点,造成思维上的悬空,而分析和探索形式美特点,正是我们将之作为美术样式研究的主要内容,不应回避。其四,形式分类法虽有劣处,并且可能造成各部分内容多寡不均,但完美的分类方法是不存在的,将民间美术作为文化遗产研究时,我们应侧重于考虑文化的完整性是无疑的,但我们既然将它作为美术形态研究,就应侧重于美术因素来考虑,没必要陷入一个没完没了的解释漩涡。
【作者简介】
  曹万平,男,侗族,1971年生于湖南会同。怀化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湖南省民间非物质文化研究基地研究成员,主要从事民族民间美术研究。主持和完成了省级课题3项,并在《美术》《美术观察》《艺术评论》等期刊发表论文和作品多篇(幅)。
【目录】
第一章 建筑
第一节 侗族民间建筑的形态
第二节 侗族民间建筑的特点

第二章 雕塑
第一节 侗族民间雕塑的形态
第二节 侗族民间雕塑的特点

第三章 绘画
第一节 侗族民间绘画的形态
第二节 侗族民间绘画的特点

第四章 工艺美术
第一节 侗族染织与服饰
第二节 侗族器具工艺

第五章 侗族民间美术的审美特征
第一节 文化观念特征
第二节 艺术风格特征
第三节 社会历史特征

第六章 侗族民间美术的保护
第一节 保护价值:文化多样性的典型
第二节 保护现状:探索实践喜中存忧
第三节 保护建议:保护促进民俗活动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