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
888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李乾亨、杨瑞龙 著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7-09
装帧其他
货号32-4
上书时间2024-11-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乾亨、杨瑞龙 著
-
出版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1987-09
-
ISBN
9787202000489
-
定价
2.55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纸张
其他
-
丛书
马克思主义和当代现实丛书
- 【内容简介】
-
介绍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 剖析苏联、南斯拉夫、匈牙利经济体制改革实践中的成就和弊端, 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理论反思。
- 【目录】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一 经济体制的内涵和运行
二 经济体制的模式与实例
三 制约经济体制模式选择的因素
四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模式的多样化
第一编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
第二章 经典作家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科学构想
一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
二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论述
三 全面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设想
第二节 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继承和发展
一 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理论
二 关于计划与市场的理论
三 列宁的其他一些重要论述
第三节 斯大林的理论贡献及不足之处
一 斯大林的所有制理论
二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
三 斯大林的其他一些重要的理论贡献
第三章 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 布哈林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理论探索
一 关于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的规律
二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三种模式
三 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
第二节 利别尔曼的建议及60年代中期的理论争鸣
一 利别尔曼的建议在理论上的突破
二 60年代中期主张改革的理论观点
三 理论界对主张改革的理论观点的反驳
第三节 当前苏联经济改革理论的发展动向
一 当前占居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传统的经济理论
二 西伯利亚学派对传统观点的挑战
三 戈尔巴乔夫论经济改革
第四章 波兰经济学家对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贡献
第一节 奥斯卡·兰格模式
一 兰格模式产生的背景及理论前提
二 兰格模式的主要内容
三 对兰格模式的评价
第二节 布鲁斯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理论
一 布鲁斯的模式选择理论
二 分权模式(含有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模式)
三 布鲁斯的所有制理论
四 体制改革中的若干重要问题
五 布鲁斯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建议
第五章 捷克经济学家论经济体制改革
第一节 奥塔·锡克的经济体制改革理论
一 锡克模式的理论基础
二 锡克经济模式的主要内容
三 锡克的所有制理论
四 经济体制改革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第二节 吉里·考斯塔的经济体制改革理论
一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特征及模式划分
二 考斯塔的计划──市场模式
第六章 南斯拉夫的自治经济制度理论
第一节 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与自治理论
一 社会所有制的理论基础
二 社会所有制的主要含义
三 联合劳动组织理论
第二节 自治模式下的市场与计划经济理论
一 市场机制与计划机制的结合
二 自治市场计划经济模式
第三节 收入分配理论
一 按劳分配是自治生产方式下的分配原则
二 自治生产单位内的收入分配
第四节 对国家“消亡”理论的发展
一 对马列关于国家“消亡”论的探索
二 工人自治是国家“消亡”的形式
三 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第七章 匈牙利经济学家论经济体制改革
第一节 科尔奈的经济体制改革理论
一 科尔奈的理论分析方法
二 短缺经济理论
三 软预算约束理论
四 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五 体制改革中应重视的若干问题
第二节 匈牙利其他经济学家的体制改革理论
一 涅尔什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
二 里斯卡的社会主义承包经营模式
三 奇柯什的体制改革理论
第二编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
第八章 苏联经济改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第一节 苏联经济改革的简单回顾
一 高度集权型经济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形成时期
二 赫鲁晓夫时期的经济改革
三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经济改革
四 70年代末期的苏联经济改革
第二节 改革中的苏联经济体制
一 微观经济运行的变化
二 部门与地区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三 宏观经济运行的变化
第三节 戈尔巴乔夫上任以来的苏联经济改革
一 进行经济改革的原因
二 今后苏联经济改革的基本方向
三 对苏联经济改革前景的分析
第九章 南斯拉夫的经济体制改革
第一节 工人自治制度的建立(1950~1963)
一 改革前的南斯拉夫经济体制
二 工人自治制度的确立
三 计划体制的改革
四 价格管理体制的改革
第二节 自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1964─70年代初)
一 从工人自治到社会自治
二 计划和金融体制的进一步改革
三 价格改革进入新阶段
四 外贸、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
第三节 全面实行社会主义自治(1971年以后)
一 自治的更高形态──联合劳动制度
二 自治社会计划体制
第四节 南斯拉夫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
一 南斯拉夫经济不稳定的表现
二 造成经济不稳定的原因
三 实现国民经济长期稳定的政策
第十章 匈牙利的经济体制改革
第一节 匈牙利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况
一 中央集权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形成与弊端(1947─1956)
二 经济体制改革的准备时期(1957─1967)
三 全面改革经济体制的时期(1968─1972)
四 经济体制改革的波动时期(1973─1978)
五 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时期(1979年以后)
第二节 计划体制的改革
一 计划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二 计划体系的改革
三 国民经济计划与企业计划的协调
第三节 匈牙利的经济调节制度
一 企业的收入调节制度
二 税收调节制度
三 信贷调节制度
四 价格调节制度
五 工资调节制度
六 外贸调节制度
第四节 匈牙利其他重要方面的改革
一 经济组织制度的改革
二 调整所有制关系和改革经营方式
三 农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第五节 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改革的方向
一 经济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二 进一步推进体制改革的方向
第三编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
第十一章 我国经济体制的沿革和改革的必要性
第一节 我国经济体制的沿革
一 中央集权型经济体制的形成时期(1949.10─1957)
二 “大跃进”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1958─1960)
三 调整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1961─1965)
四 “文化大革命”中的经济体制变动(1966─1976)
五 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时期(1976至今)
第二节 对我国传统经济体制的反思
一 我国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端
二 传统经济体制形成的原因
三 以往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
第三节 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和目标
一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
二 改革的目标是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三 改革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第十二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理论的新发展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新发展
一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二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三 关于市场机制与市场体系
第二节 所有制与企业改革理论的新发展
一 所有制理论上的重要突破
二 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探讨
三 社会主义的企业家理论
第三节 若干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新发展
一 关于宏观调节理论
二 关于按劳分配原则
三 财政理论的新发展
四 金融理论的新发展
第十三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
第一节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一 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二 由专业户阶段向经济联合体方向发展
三 农村经济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的改革
四 农村经济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节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一 扩大企业权限,增强企业活力
二 搞活流通,完善市场机制
三 宏观控制方式的变革
第十四章 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选择与实现途径
第一节 对近几年经济体制改革的反思
一 改革给国民经济带来的活力
二 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 对近几年经济体制改革经验的总结
第二节 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比较和选择
一 选择Ⅰ:改良型的行政协调体制
二 选择Ⅱ:分权决策下的间接行政协调体制
三 选择Ⅲ:市场社会主义经济模式
四 选择Ⅳ:有宏观管理的市场协调体制
第三节 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实现途径
一 使企业真正成为充满活力的经济实体
二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三 宏观控制方式的转轨
四 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选择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