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文化史(上下册)
  • 欧洲文化史(上下册)
  • 欧洲文化史(上下册)
  • 欧洲文化史(上下册)
  • 欧洲文化史(上下册)
  • 欧洲文化史(上下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欧洲文化史(上下册)

39 5.7折 68 九品

仅1件

河北石家庄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荷兰]彼得•李伯庚 著;赵复三 译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7-29

上书时间2024-05-13

群山书院

十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荷兰]彼得•李伯庚 著;赵复三 译
  •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6
  • 版次 1
  • ISBN 9787214081896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字数 584千字
【内容简介】
  第一版《欧洲文化史》于1988年在荷兰问世,迅即在欧洲传播开来。1998年登陆美国、加拿大,引起强烈反响,多次再版。2006年推出第二版后立即雄踞欧美各大畅销排行榜。

  这是一本既全面又具启发性的欧洲文化史概览。作者从宗教、文学、雕塑、绘画、音乐及科技等各个角度来审视欧洲文化,将起源于古希腊,吸收多种文明精华的“非欧洲的欧洲文化”完整而全面地呈现给读者;破除了历年来这类书的“欧洲中心论”,把欧洲文化的发展放到和众多国家的相互关系中去考察,将这种传承与变迁娓娓道来;并从细节着手,将大众文化如社会各阶层的不同生活方式等囊括进来,管中窥豹,带给读者更广阔的视野,为人类的历史与文化研究提供了绝佳资料。
【作者简介】
  彼得·李伯庚(PeterRietbergen),1950年出生,荷兰天主教尼梅根大学文化历史系教授,自1993年以来,被认为是研究欧洲和非欧洲世界之间关系史的权威。著有《荷兰简史》和《欧洲文化史》,后者对欧洲文化历史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受到各界赞誉。
【目录】
译序 面对大海的断想

导言 在历史中的今日欧洲

传承与变化:生存的新方式

第一章 欧洲还未命名的时期——朝农业和定居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 源自非洲和东地中海地区的、非欧洲起源的欧洲文化

 第二节 农业、神殿和国家的兴起

 第三节 入侵、征服和变化: 第一波

 第四节 末次冰川时期后起源的欧洲

 第五节 入侵、征服和变化: 第二波

 第六节 一种边缘文化?以色列宗教和国家的形成

 第七节 另一种“边缘”文化?腓尼基的交通和贸易活动

 第八节 又一种“边缘”文化?希腊的民主政制和它的局限性

 第九节 又一种“边缘”文化?欧洲凯尔特人的部落社会

 第十节 “欧洲的诞生”和希腊人的“世界观”;或,如何定义自己的文化?

 第十一节 亚历山大大帝的世界

第二章 罗马和它的帝国——文化融合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第一节 在阿尔卑斯与地中海,伊特鲁里亚与古希腊世界之间:早期罗马人的扩张

 第二节 由非正式帝国到正式帝国

 第三节 罗马文化

 第四节 罗马帝国和它以外的世界

第三章 罗马帝国的沦亡和另一个王国的胜利?——基督教和罗马帝国

 第一节 在犹太人世界里的演化发展:基督教的诞生

 第二节 从犹太人到外邦人到基督徒:拿撒勒人耶稣及其追随者的功绩

 第三节 罗马帝国的各种宗教

 第四节 下层贱民的一个教派

 第五节 一个既是罗马又是基督教的帝国之形成

 第六节 公元4、5世纪的罗马及其邻近地区:政治帝国的瓦解和文化帝国的残留

 第七节 帝国和语言

第二部 传承与变化:信仰的新形式

第四章 走向一种普世性宗教

 第一节 基督教世界观:在基督教和欧洲的环境中幸存的古典文化

 第二节 一种普世的宗教:基督教和欧洲的融合

 第三节 一个新帝国的兴起:法兰克人的政治体制和基督教会对它的理论维护

 第四节 文化与凝聚力:意识形态和教育在加洛林王朝统治下对欧洲的作用; 第一次文艺复兴?

 第五节 修道院的影响

第五章 地中海周围的三个世界——西方、东方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

 第一节 从6世纪起的对峙和接触

 第二节 先知的世界:伊斯兰

 第三节 人间的上帝国:东正教派的基督教国

 第四节 大地遥远的一角:罗马公教派的基督教国

 第五节 十字军东征:西方基督教国与伊斯兰及东方基督教国的对峙

第六章 一个世界和多种传统——上层文化与大众文化:世界性的规范与地区性的差异

 第一节 欧洲的“封建”政治体制

 第二节 教会和早期的国家

 第三节 经济、技术的变化与早期的国家

 第四节 国家的强盛和强有力的统治者?

 第五节 城镇和早期的国家

 第六节 基督教一统世界抑或各基督教国家组成的世界?

 第七节 上层文化和各种大众文化:世界性的规范与地区性的差异

 第八节 大学的重要作用

间奏曲 约公元1400─1800年的欧洲

 第一节 农村的世界

 第二节 城镇的世界

 第三节 果真是两个世界吗?

 第三部 传承与变化:对人与世界的新看法

第七章 一个新社会——欧洲出现各种对人的新观点

 第一节 古典文化的延续和人文主义的萌芽

 第二节 拜占庭的沦亡成全了欧洲的进展:人文主义在意大利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节 从人文主义到意大利文艺复兴

 第四节 人文主义和文艺复兴:意大利以至其他国家

第八章 一个新社会——欧洲成为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第一节 经济、科技变化与“现代”国家的确立

 第二节 文字从手写到印刷

 第三节 火药和罗盘

 第四节 国家和教会:基督教大一统的分解

 第五节 印刷术、阅读和学校:教育开始向大众开放

 第六节 同一性和多样化:印刷术带来的文化革命

 第七节 欧洲和它的边界:国家意识和文化上的自我意识

第九章 一个新社会——15世纪以后的欧洲与广大的世界

 第一节 “旧”世界与更古老的世界

 第二节 “旧”世界与“新”世界

 第三节 “哥伦布式的交流”

 第四节 美洲的各种形象和反照欧洲的多面镜

 第五节 扩张的进一步文化后果

第十章 一个新社会——移民、旅行以及在欧洲的文化扩散与整合

 第一节 移民、旅行与文化

 第二节 不自愿的旅行:人口流动的文化意义

 第三节 文化旅行的三种模式

 第四节 旅行的实际情况

 第五节 要不要旅行

 第六节 旅行作为促进世界观念和文化融合的一个因素

第十一章 一个新社会——以文坛谋求正义的世界,反对分裂的现实世界

 第一节 在文坛上:对和谐的追求

 第二节 文坛与宽容的理想:理论与实践

 第三节 文坛与它的敌人:国家主义的文化政策,把文化用于政治

 第四节 文坛在无形的体制下如何沟通

 第五节 文坛与思想交流的三个实例

第十二章 一个新社会——从人文主义到启蒙运动

 第一节 理性和启示之间的人文主义与经验主义

 第二节 由科学上的经验主义到对人和社会的新展望

 第三节 由人文主义到启蒙运动:漫长的黎明

 第四节 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截然对立?

第四部 传承与变化:消费和交流的各种新形式

第十三章 欧洲的几次革命——面向大众的自由与消费?

 第一节 物质文化和突出的消费:直到18世纪末的消费者变化过程

 第二节 生产与人口繁殖:直到18世纪末的经济与人口演变过程

 第三节 社会与文化的演变过程:直到18世纪末的精英阶层融合过程

 第四节 两个“革命”:政治革命与经济革命都具有文化性质

 第五节 城市的工业文化:对时间的规定和消耗

第十四章 进步及其不满——民族主义、经济增长和文化自信的问题

 第一节 各种革命和它们的后果

 第二节 民族主义的各种因素:19世纪的政治文化

 第三节 新的精英阶层、新的文化扩散机制和新的文化表现方式

 第四节 金钱与时间、商品与闲暇:走向消费文化

第十五章 欧洲与其他各个世界

 第一节 欧洲和它扩张中的世界

 第二节 欧洲和拉丁美洲:关系割断了吗?

 第三节 “旧”世界和“新”世界:北美作为自由的幻象

 第四节 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自由或奴役?进步或堕落?

 第五节 欧洲与“美洲”:文化的共生现象抑或是“西方世界”的成长

 第六节 进入“黑暗之心”:欧洲与非洲

 第七节 “旧”世界和“更古老”的世界

第十六章 西方的没落──幻梦的失落?从19世纪到20世纪的欧洲

 第一节 科学:实证主义和日益抬头的相对主义

 第二节 在躲藏和残存中的欧洲

 第三节 摇摆于悲观主义与乐观主义之间的“世纪末”意识日益增长

 第四节 战火中的世界

第十七章 走向一个新欧洲?

 第一节 科学、文化与社会

 第二节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解体和重建

 第三节 以时间或金钱为标志的文化

 第四节 由“恋家”到“一心挣钱”——由群体意识到个人意识?

 第五节 个性的维度——以文化来沟通:走向一个面目模糊不清的群体文化?

后记 今日欧洲:面向未来

译跋

注释(下册)

图片索引

地图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