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解指挥与控制
  • 理解指挥与控制
  • 理解指挥与控制
  • 理解指挥与控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理解指挥与控制

122 八五品

仅1件

河北石家庄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阿尔贝茨 著;赵晓哲、杨健 译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8-29

上书时间2024-04-04

群山书院

十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阿尔贝茨 著;赵晓哲、杨健 译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1
  • 版次 1
  • ISBN 9787121079573
  • 定价 3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98页
  • 字数 13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海军新军事变革丛书
【内容简介】
《理解指挥与控制》着眼于未来的发展,以介绍指挥与控制所要解决的问题开篇,阐述了指挥与控制的主要功能,提出了指挥与控制的概念模型,重点分析概念模型的过程视图和价值视图,并强调了理解指挥与控制内涵(理论水平)与提高其实践水平之间关系的必要性,最后指出指挥与控制应朝着以效能为指标的方向发展。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均为美国资深军事专家,长期从事军事战略、军事电子信息技术或军事管理等研究工作。因此本书内容具有明显的官方背景,所阐述的观点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本书的作者为:
DavidS.Alberts博士,现任美国国防部部长助理办公室研究室主任(网络和信息融合),他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进行DoD的指挥与控制项目的研究,该项目是为了深入理解国家安全的信息时代和指挥与控制的内涵。在此之前,曾先后担任过美国先进概念、技术和信息战略部(ACTIS)主任、国防大学国家战略研究学院的领导。Alberts博士同时还负责管理先进概念和技术中心以及信息战与战略学校。
Alberts博士由于为信息时代的理解以及信息时代对国家安全、军事指挥控制和机构做出的贡献而享有很高威望。主要贡献有:网络中心战原则、能力任务包的协同演化、指挥与控制新方法、指挥与控制系统的进展成果、信息战的本质和运用以及最新的“放权周边”原则。“放权周边”原则有利于促进DoD改革中的“信息基础结构”建设,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周边机构和网络环境下的指挥与控制的本质.这些研究成果已经超出了DoD和国防工业。
他对国防改革所做的概念基础方面的贡献,源于25年以上的研究和向公、私机构推广前沿技术的经验。他还从事计算机科学和应用的研究以及在高级政策和管理位置上为政府工作,这些进一步丰富了他的经历。
RichardE。Hayes博士,是EvidenceBasedRe—search公司的主席和创立者.他的研究方向为:指挥与控制、情报和国家安全事务的多学科分析,防务和情报单位的决策者支持时机的确定,提供这一支持的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以及提供上述支持的系统和过程的鉴定、检测和评估,他的专长领域包括:危机管理,政治军事事务,研究方法,试验设计,建模仿真,检测和评估,军事指挥、控制、通信、情报(C3I或者NII)以及辅助决策系统。自从1974年来华盛顿后,Hayes博士应用证据的系统使用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基础为国家安全单位、国内机构和大型公司的决策者提供帮助,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使他成为一名领导者.他发起了引起国家关注的几个研究项目和商业线,还有其他一些工作直接影响客户机构的方针发展。
Hayes博士还参与了其他一些CCRP主题,包括:试验活动(2005)、放权周边(2003)、军事试验最佳规程(2002)、理解信息时代战争(2001),以及和平行动的指挥安排(1995)。
【目录】
第1章绪论
1.1理解C2的重要性
1.2目的
1.3本书的组织结构

第2章读者定位

第3章理解
3.1理解的本质
3.2理解的程度
3.3事实、理论与模型
3.4建立概念模型
3.4.1确定最少基本概念
3.4.2数学模型中概念的实例化
3.5一个概念模型多个实例
3.5.1过程视图与价值视图

第4章指挥与控制
4.1总述
4.2指挥与控制的功能
4.2.l确立意图
4.2.2确定角色、职责和关系
4.2.3建立规则和约束
4.2.4监视和评估态势和进展
4.2.5鼓励、激发和信任
4.2.6训练和教育
4.2.7资源分配
4.3区分特征

第5章指挥与控制概念模型综述
5.1自底向上或者自顶向下
5.2基本概念
5.3指挥与控制
5.4指挥与控制的功能
5.5指挥
5.6控制
5.7行为
5.8C2方法
5.9态势感知
5.10执行
5.11过程和价值视图
5.12变量的概念

第6章C2方法
6.1引言
6.2问题空间
6.2.1变化率
6.2.2熟悉程度
6.2.3信息位置的强度
6.3决策权力的配置
6.3.1工业时代决策权的配置
6.3.2信息时代决策权的配置
6.4交互模式:社会领域
6.4.1工业时代的交互模式
6.4.2信息时代的交互模式
6.4.3最丰富的网络结构
6.5信息的分布
6.51工业时代的信息分布
6.5.2信息时代的信息分布
6.6结论

第7章概念模型:价值视图
第8章概念模型:过程视图
第9章影响力
第10章未来之路
尾注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