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丛书:恕的系列故事
  •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丛书:恕的系列故事
  •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丛书:恕的系列故事
  •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丛书:恕的系列故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丛书:恕的系列故事

4 八五品

仅1件

河北石家庄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彗生 编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3-3

上书时间2024-04-03

群山书院

十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彗生 编
  •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3
  • 版次 1
  • ISBN 9787561456576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9页
  • 字数 126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丛书
【内容简介】
“恕”,儒学中的重要伦理范畴,是指以仁爱之心待人,核心和出发点,也就是“推己及人”为恕,用自己的好恶去推想别人的好恶。孔子将“恕”视为道德的重要原则。他认为,人与人之间,对自己之欲求不能不有所节制,对他人之欲求不能不有所照顾,否则社会就会混乱,人与人就会发生冲突。所以,当人问他,用一句话来概括人生的行为准则时,他答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很少讲到“恕”,但孟子继承了孔子推己及人的思想。他主张,人不懈地执行忠恕之道,就能很快地达到仁的境界。荀子则认为,“恕”是人们端正品行的重要原则,“恕”是人道之极、至仁之方和人的常行之术,并赋予其本体意义。这些思想对宋明理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张载认为,“忠恕”乃是圣人之道,人如能做到恕就是仁人了。、程颢、程颐继承了推己则为恕的思想,认为,人对上应该尽忠,待下应该尽恕。持久做到忠恕,便可以达到至诚的地步。朱熹也十分推崇孔子所倡导的忠恕之道。王廷相主张,君子要待人常恕,“养心裕德”就可使德感人,从而人人各得其所。可见,恕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陶冶一个人的品格,还能调整整个社会的人际关系。一个人遵从恕道,就能为人宽厚,为改清廉。当一个人能设身处地为他人、为社会着想,人间就会充满爱意、礼让和公正。所以,即使是在充满竞争气息的今天,恕道仍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恪守的美德。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丛书:恕的系列故事》个个独立成篇,图文并茂,简明扼要,紧紧围绕“恕”这一道德范畴,自成一家,其故事内容丰富,情节感人。诸如“鲍叔牙屈己让相”,春秋时期的齐国,有两个大政治家:一个是管仲,一个是鲍叔牙。鲍叔牙主动把相位让给管仲,管仲辅佐齐桓公小白,使他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鲍叔牙虚己待人,不谋高位;齐桓公不记私仇,善于用人,留下了千古佳话。“韩信胯下忍辱”的故事,阐释了一个道理:受辱而不计较,受恩而又必报。这正是儒家的恕道所提倡的,韩信也因此成就了一番事业。
【目录】
孔子不怨恨晏婴
晏子拒绝换新房
子皮让相扶子产
鲍叔牙屈己让相
楚王命官员绝缨
祁奚为国荐贤
蔺相如宽宏大度
孟子提倡同情心
韩信胯下忍辱
孔融争死留美名
甄宇单挑瘦羊
曹操割发代首
曹操烧信安众心
刘备不嫁祸于人
陶谦让城不传子
渚葛亮七擒孟获
周处勇除三害
荀灌送书求兵
兄弟争夺毒酒
皇甫绩自罚三十板
郗超不落井下石
李世民不计旧怨
唐太宗颁诏责己
娄师德无私荐贤
朱丹溪诚心拜师
以实心行实政的康熙
编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