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气藏地质学概论
  • 油气藏地质学概论
  • 油气藏地质学概论
  • 油气藏地质学概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油气藏地质学概论

10 2.2折 45 八五品

仅1件

河北石家庄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窦立荣 著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8-1

上书时间2024-01-09

群山书院

十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窦立荣 著
  •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1-09
  • 版次 1
  • ISBN 9787502134600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94页
  • 字数 322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油气藏是油气聚集和油气生产的基本单元,也是石油地质学的基本内容之一。1990年兴起的“油藏地球化学”大大推动了油藏动态要素的研究和重建。窦立荣编著的《油气藏地质学概论》在较系统的吸收和综合了我国及世界油气藏地质方面的文献、并熔入作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油气藏地质”为主题,从油气藏静态要素(圈闭、储集层、盖层等)、动态要素(充注期次、方向、成藏后的调整、改造等)和油气聚集单元(圈闭、成藏组合、含油气系统、含油气盆地、含油气区、含油气域)三大方面论述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
  《油气藏地质学概论》是一本既不同于石油地质学又不同于油藏地球化学的专著。《油气藏地质学概论》的出版对我国东部高成熟勘探区隐蔽油气藏的研究和勘探、对西部叠合盆地油气藏的解剖和重建都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也可作为研究生的教学用书。
【目录】
第一章油气藏形成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圈闭
一、构造圈闭
二、地层圈闭
第二节储集层
一、碎屑岩储集层
二、碳酸盐岩储集层
三、其他储集层
第三节盖层
一、排替压力及其对烃柱高度的控制
二、膜盖层
三、流体盖层
四、断层盖层
五、其他类型的盖层
第四节充注系统
一、有效生烃灶
二、充注网络

第二章油气藏的形成
第一节油气藏形成的地下环境
一、温度环境
二、压力环境
三、地下流体动力学环境
第二节天然气藏
一、天然气成因类型
二、常规气藏
三、非常规天然气藏
第三节重油油藏和沥青砂
一、重油、沥青砂的定义和成因分类
二、原生重油油藏
三、次生生物降解重油油藏
四、超重油及沥青砂
第四节异常压力油气藏
一、异常压力的成因
二、压力封存箱
三、异常压力油气藏
第五节水动力油气藏
一、背斜型水动力油气藏
二、构造鼻(阶地)型水动力油气藏
三、单斜相变型水动力油气藏
四、单斜物性型水动力油气藏
五、向斜型水动力气藏

第三章油气成藏年代学
第一节根据地质分析推断油气藏形成时间
一、根据区域倾斜发生的时期确定油藏形成的最早时间
二、根据圈闭形成的时间确定油气藏形成的最早时间
三、根据生油层的主生油期确定油气藏形成的最早时间
四、根据饱和压力确定油藏形成的时间
五、根据气体定律确定气藏形成时间
六、利用成岩过程中自生石英数量的变化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
第二节利用自生伊利石定年分析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
一、自生伊利石的定年
二、伊利石年龄的解释和应用
第三节根据流体包裹体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和期次
一、油气藏形成的时间
二、油气藏充注的期次
第四节油藏的非均质性及油气注入方向
一、油藏中油气的注入和混合作用原理
二、油气注入方向

第四章油气成藏后的变化
第一节构造改造作用
一、断裂的改造作用
二、构造挤压的改造作用
三、区域翘斜作用
第二节生物降解作用
一、生物降解作用机理
二、生物降解气的地球化学特征
三、生物降解油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第三节物理化学作用
一、物理作用
二、热蚀变作用
三、沥青垫
四、天然气的混合作用

第五章油气藏的分布
第一节含油气域
第二节含油气区
第三节含油气盆地
一、盆地类型控制大油气田的形成和分布
二、盆地构造-沉积旋回控制了不同层系油气藏类型和规模
第四节含油气系统
一、含油气系统的定义和特征
二、含油气系统的成因类型
三、含油气系统中油气藏分布复杂性的影响因素
四、总含油气系统
五、超含油气系统
第五节成藏组合
一、定义
二、成藏组合的划分和描述
三、油气成藏组合的类型
四、成藏组合与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的对比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