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增订本) (平装正版库存新书现货实拍图)
  •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增订本) (平装正版库存新书现货实拍图)
  •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增订本) (平装正版库存新书现货实拍图)
  •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增订本) (平装正版库存新书现货实拍图)
  •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增订本) (平装正版库存新书现货实拍图)
  •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增订本) (平装正版库存新书现货实拍图)
  •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增订本) (平装正版库存新书现货实拍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增订本) (平装正版库存新书现货实拍图)

15 2.9折 52 全新

库存3件

重庆九龙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瞿林东 著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6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2-16

华翰时代书城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瞿林东 著
  •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6
  • 版次 1
  • ISBN 9787229110215
  • 定价 5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8页
  • 字数 3420千字
【内容简介】

该书首次提出古代史学批评问题并对其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系古代史学批评的开山之作。本书卷上《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含十八个专论和附录中国史学发展概说;卷下《中国古代史学批评杂述》含九个专论。

 

此书的主要特点:一是开拓了中国史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二是从丰富的史学内容中䌷绎出概念和范畴,以此结合具体事实展开论述,使理论易于理解、事实增添活力;三是提出该领域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具有自身的学术性、系统性和整体性;四是文字表述深入浅出,精练、平实、易懂,有较强的可读性。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不仅大力倡导历史学的话语体系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而且也以此作为自觉的理论追求。

 

该书对进一步总结中国古代史学批评遗产、推动中国史学研究深入发展、促进当代史学批评开展和史学理论学科建设,以及引入高校历史学科教学与指导博士研究生,均有积极作用和参考价值。同时,对于中学生、大学生及普通历史爱好者,弘扬中华文化的思想精髓,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

【作者简介】

瞿林东,现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兼历史学部召集人、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著有《唐代史学论稿》、《中国史学散论》、《史学的沉思》、《杜佑评传》、《史学与史学评论》、《史学志》、《中国史学史纲》、《中国史学与史学评论》、《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中国简明史学史》、《中国史学通论》、《中国历史文化散论》、《20世纪中国史学散论》、《史学在社会中的位置》、《中国史学史教程》等书。撰有《历史学的理论成就与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发展》、《探索中国史学的理论研究话语体系》等论文、评论三百余篇。

【目录】

导 论 / 1

 

一、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产生:从史学意识到自觉的史学发展

 

意识 ………………………………………………………………… 1

 

二、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形成:系统的史学批评理论的提出 ……… 6

 

三、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发展:史学批评的繁荣和理论形式的

 

丰富 ………………………………………………………………… 11

 

四、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终结:批判、总结、嬗变 …………………14

 

 

卷上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

 

一个有待辛勤耕耘的园地

 

——古代史学批评的历史和理论 / 22

 

一、鸟瞰史学批评的历程 ………………………………………………22

 

二、德、才、学、识 ……………………………………………………24

 

三、总结这一份史学遗产 ………………………………………………26

 

 

直书与曲笔

 

——史家作史态度与“心术” / 28

 

一、 “书法无隐”的传统 ………………………………………………28

 

二、 “直书”与“曲笔”的对立 ……………………………………… 30

 

三、对“心术”的探究 …………………………………………………32

 

 

采撰的得失

 

——如何对待历史事实 / 36

 

一、采撰的得与失 ………………………………………………………36

 

二、 “有是事而如是书,斯为事实” ………………………………… 38

 

三、 “指事说实”和“事得其实” …………………………………… 40

 

 

 

史法和史意

 

——从形式与内容的审视到思想的剖析 / 43

 

一、 “史法”和“史意” ……………………………………………… 43

 

二、叶适的“史法”论及其史学批评 …………………………………46

 

三、章学诚的“史意”论及其史学批评 ………………………………48

 


 

天与人及天人之际

 

——关于历史变化动因的认识 / 51

 

一、 “倘所谓天道,是耶?非耶? ” ……………………………………51

 

二、 “天道,不复系乎人事” , “功者自功,祸者自祸” …………… 53

 

三、 “天文、地理、人道,本皆人之所以自命,

 

其是非得失,吉凶祸福,要当反之于身” ……………………… 56

 

 

人意·时势·事理

 

——关于历史变化动因的认识(续) / 58

 

一、 “人意”与“时势”的千年聚讼 …………………………………58

 

二、 “时势”与“事理” ………………………………………………60

 

三、 “圣人之意”和“生人之意” ……………………………………62

 

 

会通与断代

 

——观察历史的两种视野 / 64

 

一、马、班历史视野的歧异 ……………………………………………64

 

二、刘知几对断代为史的推崇 …………………………………………66

 

三、郑樵对“会通之义”的阐释 ……………………………………… 67

 

四、章学诚论“通史家风” …………………………………………… 69

 


 

读史当观大治乱得失

 

——史学批评的一条重要标准 / 71

 

一、大伦理,大机会,大治乱得失 ……………………………………71

 

二、 “史之纪事,莫大乎治乱” ……………………………………… 73

 

三、为史当重“经世之大略” ,明“得失之枢机” ………………… 75

 

 

史学的审美

 

——史书的体裁体例和文字表述 / 78

 

一、史学也讲究审美吗? ………………………………………………78

 

二、史书的“秩序之美”和结构之美 ………………………………… 80

 

三、史书的文字表述之美 ………………………………………………83

 

 

史论的艺术

 

——关于历史评论的评论 / 85

 

一、丰富的历史评论遗产 ………………………………………………85

 

二、 “精意深旨”与“笔势纵放” …………………………………… 86

 

三、 “事出于沈思,义归乎翰藻” …………………………………… 88

 

四、 “于序事中寓论断” ……………………………………………… 90

 

心术与名教

 

——史学批评的道德标准和礼法原则 / 92

 

一、 “直道”和“名教” ……………………………………………… 92

 

二、 “心术”和“名教” ……………………………………………… 93

 

三、 “名教”观念和史学发展 ………………………………………… 95

 

 

国史·野史·家史的是非

 

——史学批评的方法论举例 / 99

 

一、三史是非和史学批评方法论 ……………………………… 99

 

二、 “人恣”与“蔽真” ………………………………………………100

 

三、 “人臆”与“失真” ………………………………………………102

 

四、 “人谀”与“溢真” ………………………………………………104

 


 

比较与批评

 

——兼说史学批评的活力 / 107

 

一、比较——一个古老的批评方法 …………………………………107

 

二、在比较中发展史学批评理论 ……………………………………110

 

三、史学批评的活力 …………………………………………………112

 

 

时有古今 述有体要

 

——史学批评与知人论世 / 115

 

一、从马端临评论 《通典》、《通鉴》 说起 …………………………115

 

二、王圻对马端临 《文献通考》 的评论 ……………………………117

 

三、客观“时势”和前人“苦心” ………………………………… 118

 

四、 “古人之世”和“古人之身处” ………………………………… 119

 

 

素养·职责·成就

 

——史家批评论三题 / 122

 

一、史家的素养 ………………………………………………………122

 

二、史家的职责 ………………………………………………………124

 

三、史家的成就 ………………………………………………………127

 


 

鉴识和探赜

 

——走出史学批评的误区 / 130

 

一、从“物有恒准,而鉴无定识”说起 …………………………… 130

 

二、误区种种 …………………………………………………………131

 

三、走出史学批评的误区 ……………………………………………134

 

 

史学批评家的历史命运

 

——关于批评的批评 / 137

 

一、批评之批评的历史 ………………………………………………137

 

二、批评之批评的是非 ………………………………………………139

 

三、史学批评家的历史命运 …………………………………………142

 

 

史学批评的社会意义

 

——史学批评的不同视角和层次 / 145

 

一、史学家和史学批评 ………………………………………………145

 

二、政治家和史学批评 ………………………………………………147

 

三、思想家、教育家和史学批评 ……………………………………150

 


 

附论 中国史学发展概说

 

历史意识与史学意识 / 153

 

一、历史意识 …………………………………………………………153

 

二、史学意识 …………………………………………………………156

 


 

最初的步履 / 160

 

一、传说、官书和史诗 ………………………………………………160

 

二、国史和《春秋》 …………………………………………………163

 

三、私人历史撰述的发展 ……………………………………………165

 

 

成一家之言 / 167

 

一、秦与汉初历史思想的发展 ………………………………………167

 

二、《史记》的“成一家之言” ……………………………………… 169

 

三、皇朝史的创立 ……………………………………………………171

 

 

多途发展时期 / 174

 

一、史学多途发展的气象 ……………………………………………174

 

二、撰写皇朝史的高潮 ………………………………………………175

 

三、地方史、家史、谱牒和别传 ……………………………………178

 

 

发展中的重要转折 / 181

 

一、官修史书成绩斐然 ………………………………………………181

 

二、划时代的史学批评著作——《史通》 …………………………183

 

三、典章制度史巨著的创立——《通典》 …………………………185

 

四、通史撰述的复兴趋势 ……………………………………………186

 


 

辉煌的时代 / 188

 

一、《资治通鉴》和《通志》 ……………………………………… 188

 

二、三部当代史 ………………………………………………………191

 

三、历史文献学的多方面成就 ………………………………………192

 

四、辽、金史学的特点 ………………………………………………193

 


 

多民族史学的新发展 / 195

 

一、《蒙古秘史》及其他 ………………………………………………195

 

二、《文献通考》和《通鉴》胡注 ……………………………………197

 

三、元修辽、金、宋三朝正史 ……………………………………… 199

 

 

 

走向社会深层 / 202

 

一、方志与稗史 ………………………………………………………202

 

二、经济史撰述的繁富 ………………………………………………204

 

三、史学的通俗形式和历史教育 ……………………………………206

 

 

总结与嬗变 / 209

 

一、历史批判精神和史学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 ……………………209

 

二、历史考证的辉煌成果 ……………………………………………211

 

三、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终结 ………………………………………213

 

四、清代官修史书的成就 ……………………………………………215

 

 

新旧更迭的开端 / 216

 

一、史学在社会大变动中的分化 ……………………………………216

 

二、边疆史地研究的兴起 ……………………………………………218

 

三、关于外国史地研究的新局面 ……………………………………220

 

四、梁启超和章太炎的史学 …………………………………………222

 

……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