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装加衬】清代精刻善本【春秋啖赵集传纂例】一夹板十卷10册一套全。唐代经学家陆淳撰,牌记书“嘉兴钱氏经苑本”。开本宏阔26.5X17厘米,较初印,纸白如玉,墨黑如漆,煞是好看,版式精整,展卷如新。是书由此拉开了宋代经学新的历史阶段。
  • 【重装加衬】清代精刻善本【春秋啖赵集传纂例】一夹板十卷10册一套全。唐代经学家陆淳撰,牌记书“嘉兴钱氏经苑本”。开本宏阔26.5X17厘米,较初印,纸白如玉,墨黑如漆,煞是好看,版式精整,展卷如新。是书由此拉开了宋代经学新的历史阶段。
  • 【重装加衬】清代精刻善本【春秋啖赵集传纂例】一夹板十卷10册一套全。唐代经学家陆淳撰,牌记书“嘉兴钱氏经苑本”。开本宏阔26.5X17厘米,较初印,纸白如玉,墨黑如漆,煞是好看,版式精整,展卷如新。是书由此拉开了宋代经学新的历史阶段。
  • 【重装加衬】清代精刻善本【春秋啖赵集传纂例】一夹板十卷10册一套全。唐代经学家陆淳撰,牌记书“嘉兴钱氏经苑本”。开本宏阔26.5X17厘米,较初印,纸白如玉,墨黑如漆,煞是好看,版式精整,展卷如新。是书由此拉开了宋代经学新的历史阶段。
  • 【重装加衬】清代精刻善本【春秋啖赵集传纂例】一夹板十卷10册一套全。唐代经学家陆淳撰,牌记书“嘉兴钱氏经苑本”。开本宏阔26.5X17厘米,较初印,纸白如玉,墨黑如漆,煞是好看,版式精整,展卷如新。是书由此拉开了宋代经学新的历史阶段。
  • 【重装加衬】清代精刻善本【春秋啖赵集传纂例】一夹板十卷10册一套全。唐代经学家陆淳撰,牌记书“嘉兴钱氏经苑本”。开本宏阔26.5X17厘米,较初印,纸白如玉,墨黑如漆,煞是好看,版式精整,展卷如新。是书由此拉开了宋代经学新的历史阶段。
  • 【重装加衬】清代精刻善本【春秋啖赵集传纂例】一夹板十卷10册一套全。唐代经学家陆淳撰,牌记书“嘉兴钱氏经苑本”。开本宏阔26.5X17厘米,较初印,纸白如玉,墨黑如漆,煞是好看,版式精整,展卷如新。是书由此拉开了宋代经学新的历史阶段。
  • 【重装加衬】清代精刻善本【春秋啖赵集传纂例】一夹板十卷10册一套全。唐代经学家陆淳撰,牌记书“嘉兴钱氏经苑本”。开本宏阔26.5X17厘米,较初印,纸白如玉,墨黑如漆,煞是好看,版式精整,展卷如新。是书由此拉开了宋代经学新的历史阶段。
  • 【重装加衬】清代精刻善本【春秋啖赵集传纂例】一夹板十卷10册一套全。唐代经学家陆淳撰,牌记书“嘉兴钱氏经苑本”。开本宏阔26.5X17厘米,较初印,纸白如玉,墨黑如漆,煞是好看,版式精整,展卷如新。是书由此拉开了宋代经学新的历史阶段。
  • 【重装加衬】清代精刻善本【春秋啖赵集传纂例】一夹板十卷10册一套全。唐代经学家陆淳撰,牌记书“嘉兴钱氏经苑本”。开本宏阔26.5X17厘米,较初印,纸白如玉,墨黑如漆,煞是好看,版式精整,展卷如新。是书由此拉开了宋代经学新的历史阶段。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重装加衬】清代精刻善本【春秋啖赵集传纂例】一夹板十卷10册一套全。唐代经学家陆淳撰,牌记书“嘉兴钱氏经苑本”。开本宏阔26.5X17厘米,较初印,纸白如玉,墨黑如漆,煞是好看,版式精整,展卷如新。是书由此拉开了宋代经学新的历史阶段。

4910 八五品

仅1件

河南郑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不详

出版人不详

年代清代 (1645-1911)

纸张白纸

刻印方式木刻

装帧线装

尺寸26.5 × 17 × 10 cm

册数10册

货号33

上书时间2024-05-24

古籍大观园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最新上架
清刻本【佩文韵府】原装三厚册,极初印本,存卷13
清刻本【佩文韵府】原装三厚册,极初印本,存卷13 ¥631.00
前人旧藏】民国元年活字排印《甲申朝事小纪初编八卷、二编八卷、三编四卷》原装10厚册全,著者署名抱阳生,内容专记明崇祯、宏光两朝的宫闱秘闻、朝廷风俗、皇帝佚闻、大臣始末等。约一万三千字。于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记载尤详。有些人物传记, 如《张献忠记》、《圆圆传》、《洪承畴纪略》、《郑成功纪略》等,珍贵稀有的史料。清代禁毁,存世稀有,钤有精美藏书章
前人旧藏】民国元年活字排印《甲申朝事小纪初编八卷、二编八卷、三编四卷》原装10厚册全,著者署名抱阳生,内容专记明崇祯、宏光两朝的宫闱秘闻、朝廷风俗、皇帝佚闻、大臣始末等。约一万三千字。于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记载尤详。有些人物传记, 如《张献忠记》、《圆圆传》、《洪承畴纪略》、《郑成功纪略》等,珍贵稀有的史料。清代禁毁,存世稀有,钤有精美藏书章 ¥1603.00
清光绪29年上海文明编译局活字排印《群学肆言》原装一夹板16卷四大厚册全,我国第一部社会学译著,最后一页有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袁世凯为此颁布的通告,有中国翻译界第一人严复第一次翻译,也是该书最早的版本。珍贵罕见!
清光绪29年上海文明编译局活字排印《群学肆言》原装一夹板16卷四大厚册全,我国第一部社会学译著,最后一页有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袁世凯为此颁布的通告,有中国翻译界第一人严复第一次翻译,也是该书最早的版本。珍贵罕见! ¥3503.00
老书法,纸本,整体尺寸:80厘米X28厘米
老书法,纸本,整体尺寸:80厘米X28厘米 ¥226.00
【重装加衬】版画精品】清光绪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列女传】一函6册一套全,共记叙了百余名女性的故事。优美的版画292幅,人物刻画细腻,表情生动。古之列久,胸襟容天地,德行孝为先,平凡中不乏凄美,具有典型的风格,是书上文下图,颇具现代版连环画风韵。全书古色古香!
【重装加衬】版画精品】清光绪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列女传】一函6册一套全,共记叙了百余名女性的故事。优美的版画292幅,人物刻画细腻,表情生动。古之列久,胸襟容天地,德行孝为先,平凡中不乏凄美,具有典型的风格,是书上文下图,颇具现代版连环画风韵。全书古色古香! ¥2462.00
清嘉慶“照旷阁”清代著名藏书家常熟张海鹏学津讨原,原刻初印本【尔雅郑注】原装一函上中下卷2厚册全,书口处雕“照旷阁”三字,极其珍贵。《尔雅》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最重要的一部训诂学著作,《尔雅郑注》是一部优秀的雅学著作,开本宏阔,刻印清晰。墨入纸里字字清晰,漆黑尤亮。开本敞阔,此书极其珍稀罕见
清嘉慶“照旷阁”清代著名藏书家常熟张海鹏学津讨原,原刻初印本【尔雅郑注】原装一函上中下卷2厚册全,书口处雕“照旷阁”三字,极其珍贵。《尔雅》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最重要的一部训诂学著作,《尔雅郑注》是一部优秀的雅学著作,开本宏阔,刻印清晰。墨入纸里字字清晰,漆黑尤亮。开本敞阔,此书极其珍稀罕见 ¥2020.00
清写刻精品《亭林先生神道表、顾氏谱系考》两种合订一册全,15页30面。作者顾炎武,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大开本28X17cm,是书通篇手书上板,极精写刻,书法劲健、挺拔、传神,锋菱毕现,墨色浓郁(初印),赏心悦目,流传较稀。
清写刻精品《亭林先生神道表、顾氏谱系考》两种合订一册全,15页30面。作者顾炎武,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大开本28X17cm,是书通篇手书上板,极精写刻,书法劲健、挺拔、传神,锋菱毕现,墨色浓郁(初印),赏心悦目,流传较稀。 ¥707.00
【老装旧衬】经典梨园孤本*民国精印《遏云阁曲谱之精忠记、四声猿、慈悲愿、双红记》四种原装一函四册全,书中整理校订舞台上流行的昆曲,这些曲谱行腔细致考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昆曲的歌唱艺术,是清代后期清唱家所推崇和遵守的曲谱。因行腔细致考究而为后世清唱家所宗,《遏云阁曲谱》为明清以来口传“梨园故本”的汇集校正本,是戏班演唱和时俗流行曲谱系统的第一部刊本,至今仍为昆曲演员和昆曲爱好者所乐用。
【老装旧衬】经典梨园孤本*民国精印《遏云阁曲谱之精忠记、四声猿、慈悲愿、双红记》四种原装一函四册全,书中整理校订舞台上流行的昆曲,这些曲谱行腔细致考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昆曲的歌唱艺术,是清代后期清唱家所推崇和遵守的曲谱。因行腔细致考究而为后世清唱家所宗,《遏云阁曲谱》为明清以来口传“梨园故本”的汇集校正本,是戏班演唱和时俗流行曲谱系统的第一部刊本,至今仍为昆曲演员和昆曲爱好者所乐用。 ¥1602.00
民国精印【分类尺牍全书】存原装一函五厚册全内收订政界类、家书类、闺阁类、妇女类、庆贺类、军警类、媒托类等几十种常见实用文体格式,实为研究清至民国时期实用文体止大全。是书保存完好,墨色浓郁,字大清晰,品相一流。
民国精印【分类尺牍全书】存原装一函五厚册全内收订政界类、家书类、闺阁类、妇女类、庆贺类、军警类、媒托类等几十种常见实用文体格式,实为研究清至民国时期实用文体止大全。是书保存完好,墨色浓郁,字大清晰,品相一流。 ¥1202.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是书整体精修装裱内衬,封面后换
商品描述
儒家经学典范】清代精刻善本【春秋啖赵集传纂例】一夹板十卷10册一套全。唐代经学家陆淳撰,牌记书“嘉兴钱氏经苑本”。开本宏阔26.5X17厘米,较初印,纸白如玉,墨黑如漆,煞是好看,版式精整,展卷如新。是书由此拉开了宋代经学新的历史阶段。

经学是中国古代学术的主体,仅《四库全书》经部就收录了经学著作一千七百七十三部、二万零四百二十七卷。经学中蕴藏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史料,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经书的内容难以理解充满争议,但却又是包括解释宇宙秩序、政治、道德规范、甚至日常生活等等一切的准则以及正当性来源,所以研究经书便成为汉代以来最重要的学术活动。

陆淳,即陆质,字伯冲,后改名质(避宪宗讳)。吴郡(郡治今江苏吴县)人,唐经学家。授左拾遗,历信州、台州刺史。曾师事啖助、赵匡,传《春秋》学。以为《左传》长于叙事,但宣扬《春秋》 “大义”,则不如《公羊传》和《榖梁传》。综合啖助、赵匡之说,撰《春秋集传纂例》、《春秋微旨》、《春秋集传辨疑》等,开宋儒怀疑经传的风气。书今存,收入《古经解汇函》。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是书整体精修装裱内衬,封面后换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