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剥削论到调节论:“资本论”的当代价值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从剥削论到调节论:“资本论”的当代价值研究

25 5.6折 45 全新

库存6件

河南郑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陆国梁 著

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L1507

上书时间2024-06-15

学问者书店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陆国梁 著
  • 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6
  • 版次 1
  • ISBN 9787503543166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76页
  • 字数 31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党校系统学术文库
【内容简介】
《从剥削论到调节论:的当代价值研究》打破对《资本论》的苏联范式解读,对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进行结构性创新:根据马克思的文本和方法,区分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时期,在阐述价值规律一般的基础上,分别阐述适用于不同时期的价值规律特殊,即以活劳动等于社会必要劳动为前提的活劳动价值论和以活劳动不等于社会必要劳动为前提的社会必要劳动价值论,从而使对《资本论》的解读从剥削论深入到调节论,区分剥削性的利润和调节性的利润,重新确立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普适性地位。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教科书和工具书对《资本论》的片面解读
一关于完整性——三卷本和第一卷都不完整
二关于研究对象——经济学原本是“节约”学
三关于出发点——从一定的社会经济时期、利己的人和价值一般出发
四关于劳动二重性——劳动二重性的关系区别不同的经济时期
五关于前提和假定——长期忽视的部分
六关于价值——一种调节劳动的社会工具
七关于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复杂劳动未必是多倍的简单劳动
八关于劳动和服务——两者都可以成为商品
九关于价值的保存和创造——保存和创造的都只是“非价值
十关于劳动力的价值——要区分社会的人和非社会的人
十一关于剩余价值论——注意既要“剩余”,又要有“价值”的条件
十二关于利润——生产要素的调节工具
十三关于劳动的“自乘”——注意与有机构成论和平均利润下降论的自洽
十四关于利息——货币资源的调节工具
十五关于地租——土地资源的调节工具
十六关于剥削——要区分剥削活劳动和剥削劳动的社会生产力
十七关于资本——要区分以“过度劳动”为源泉的资本和以“节约人力和费用”为源泉的资本
十八关于有机构成论——注意与社会必要劳动价值论的自洽
十九关于平均利润率下降论——注意与劳资对立说的自洽
二十关于转型论——是一个已经被马克思放弃的假定
二十一关于分配——只有一种按社会需要的内在比例进行的有效分配
二十二关于所有制——要区分所有制和所有权
二十三关于斯密——调节论的鼻祖
二十四关于李嘉图——实际上他把劳动只是当做价值量的尺度来考察
二十五关于阶级和阶级性——人类社会有共同的思维、目的、任务、利益、特性和事业
二十六关于革命——旧社会可能和平地长人新社会
二十七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一切自发性的消除

第二章马克思的经济分期方法
一生产资料的发展程度
二劳动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三劳动二重性的相等与否
四劳动对资本形式上从属,还是实质上从属
五生产方式是保守的,还是不断革新的
六劳动与资本的关系是轴心,还是要素
七直接劳动是不是生产的基础
八劳动是不是可以分为为自己的劳动与为别人的劳动
九生产的目的是使用价值,还是交换价值
十是简单流通,还是资本流通
十一剥削活劳动,还是剥削劳动的社会生产力
十二分工是否凝固
十三人自身的发展程度
十四人对生产的控制程度
十五财富的尺度

第三章价值一般
一价值既是交换的尺度,又是调节劳动的尺度
二价值的要素是需求和满足这种需求的难度
三价值规律是社会自然规律
四人的全面发展是价值规律的目的
五价值要靠第三物来表征和计量
六价值与财富不是一回事

第四章简单商品社会(含“第一种”资本主义生产形式)中的价值
一简单商品社会生产方式的特点
二简单商品社会中价值规律实现的形式
三简单商品社会中的剥削

第五章商品社会(含“第二种”资本主义生产形式)中的价值
一商品社会生产方式的特点
二商品社会价值规律实现的形式

第六章论剩余价值
一剩余价值是什么
二剩余价值的源泉
三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与重农学派“纯产品论”的比较
四古典学派没有剩余价值论
五关于转型论
六重新认识剩余价值论

第七章论有用性
一有用性的含义和分类
二有用性的特性
三历史上关于有用性范畴的探讨

第八章论经济增长
一财富的涵义
二总量财富增长的实质和源泉
三个量财富增长的实质和源泉

第九章论所有制
一所有制与人同在
二所有权的权源在于供求和生产力的不平衡
三所有权只是代理权
四“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是指回到人对物的自觉支配状态

第十章论阶级
一阶级、分工和私有制
二谁是真正的无产阶级
三区分纵横两种类型的阶级斗争
四消灭阶级的途径

第十一章重析西方学者对《资本论》的责难
一魁奈“悖论”的再现
二庞巴维克的“片面论”、“矛盾论”和“循环论
三凯恩斯的“零价值论
四熊彼特的“不满意论
五萨缪尔森的“多余论
六柯亨的“严格学说与通俗学说混淆论
附录一总纲要(马克思经济理论的32条关键文本)
附录二马克思零星穿插在《资本论》第一卷中的22处社会必要劳动价值论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