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文史新刊:佛教五经与唐宋诗学 品相如图 水印 压痕 不影响阅读
  • 中华文史新刊:佛教五经与唐宋诗学 品相如图 水印 压痕 不影响阅读
  • 中华文史新刊:佛教五经与唐宋诗学 品相如图 水印 压痕 不影响阅读
  • 中华文史新刊:佛教五经与唐宋诗学 品相如图 水印 压痕 不影响阅读
  • 中华文史新刊:佛教五经与唐宋诗学 品相如图 水印 压痕 不影响阅读
  • 中华文史新刊:佛教五经与唐宋诗学 品相如图 水印 压痕 不影响阅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华文史新刊:佛教五经与唐宋诗学 品相如图 水印 压痕 不影响阅读

出版社库存 包正版 无翻阅

88 八品

仅1件

北京房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海沙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2-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古4-2-6

上书时间2024-06-16

书库北京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海沙 著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出版时间 2012-11
  • 版次 1
  • ISBN 9787101087093
  • 定价 6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18页
  • 字数 4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佛教与诗学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界追逐的热点,也是难点之一。《中华文史新刊:佛教五经与唐宋诗学》至唐代为止的二千二百七十八部共七千余卷佛教经典中选取了流传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远且最具代表性的五部佛教经典《般若心经》、《金刚经》、《法华经》、《维摩诘经》、《坛经》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翻译、传播、美学蕴涵及其在文人中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和研究。
【目录】
前言佛教经典与唐宋文人
一、佛教传入中国,其书籍即被称为“佛经”,佛教被称为“经教”,佛教经典成为佛教传播的重要途径
二、将儒家著述奉为经典的中土文人,对外来宗教之佛教书籍也称作经典
三、佛教经典的著录
四、佛教经典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五、文人对于佛教经典的传播作用
六、唐宋文人阅读佛经的范围、原因及其获益
第一章以智观境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第一节《心经》的版本与解读
一、《心经》的版本及文本
二、《般若心经》的注释与文本解读
第二节《心经》的灵迹与传播
一、《心经》的神奇获得
二、《心经》的书写刻石
三、关于《心经》灵验的记载
第三节《心经》的“色空”观对唐宋文人的影响
一、唐代文人对于《心经》的接受
二、宋代文人与《般若心经》
第四节张说与《般若心经》
一、张说的佛学活动及其汲取佛教智慧的立场
二、佛教空慧观影响下张说的文学思想
三、兼得“江山之助”与“空王之助”的张说诗歌创作

第二章作为佛教经典代表的《金刚经》
第一节《金刚经》文本及其解读
第二节《金刚经》在唐宋时期的普及
一、《金刚经》是唐宋时期在文人中最普及的一部佛经
二、对《金刚经》神异功能的崇信
第三节《金刚经》的义理含蕴及其诗学影响
一、降伏其心
二、《金刚经》的空幻观及其诗学影响
三、《金刚经》的“无住”观及其诗学影响
四、对于《金刚经》义理的其他探讨
第四节苏轼与《金刚经》
一、苏轼与《金刚经》在宋代的传播
二、苏轼对《金刚经》“梦幻”思想的接受
三、苏轼对《金刚经》“无所住”思想的接受
四、苏轼对《金刚经》灵异思想的接受

第三章天台宗持奉的经典《妙法莲华经》
第一节《法华经》的文本及主要内容
一、《法华经》的主要版本
二、《法华经》的重要地位
三、《法华经》的分科及主要内容
第二节《法华经》的传法方便
一、《法华经》譬喻的妙义
二、《法华经》中著名的譬喻
三、神奇的法华境界
第三节禅宗“转法华”的方法及其影响
一、禅宗“转法华”方法的提出
二、“转法华”之方法所产生的影响
第四节《法华经》在唐宋文人中的普遍传播及思想启迪
一、《法华经》在唐宋文人中的普遍传播
二、《法华经》对于文人的思想启迪
三、王维岑参与《法华经》
四、宋代文人对《法华经》的批评
第五节“法华譬喻”与唐宋诗歌
一、对于现实的抨击与解脱:火宅喻、三车喻与化城喻
二、对于自身具有智慧的认知:穷子喻与衣珠喻
第六节“法华境界”与唐宋文人的诗境

第四章文人的案头常备书《维摩诘经》
第五章宗教革命的经典《坛经》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