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文化思潮与中国佛学的转型
  • 现代文化思潮与中国佛学的转型
  • 现代文化思潮与中国佛学的转型
  • 现代文化思潮与中国佛学的转型
  • 现代文化思潮与中国佛学的转型
  • 现代文化思潮与中国佛学的转型
  • 现代文化思潮与中国佛学的转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代文化思潮与中国佛学的转型

25 5.6折 45 九五品

库存2件

安徽合肥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姚彬彬 著;觉醒、赖永海 编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c06

上书时间2024-05-16

枫林书苑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姚彬彬 著;觉醒、赖永海 编
  •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3
  • 版次 1
  • ISBN 9787802549470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36页
  • 字数 35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觉群佛学博士文库
【内容简介】
  《现代文化思潮与中国佛学的转型》把中国近现代佛教的发展史归纳为从宗派佛教到学派佛教的转型历史,并从这个角度出发认识整个中国近现代佛教,认为20世纪中国佛教开展的思想背景是启蒙文化思潮;在研究现代华严学、唯识学和禅学等方面都有相当精彩的论述,在探讨各派人物过程中,提出了许多言之有据的新看法。
【作者简介】
  姚彬彬(1981-),男,山东龙口人。现为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师资博土后、台湾研究所讲师。1998年至今于《宗教学研究》、《鲁迅研究月刊》、《(台湾研究集刊)》、《佛学研究》、《中国宗教)》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参加海内外佛教学术会议30余次,出版作3部。2009年获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征文“莲花奖”, 《近代中国佛学学派的兴起)》一文入选2013年《(光明日报》“国学博士论坛”,近年来主要从事中国佛教思想文化史与台湾宗教问题的研究。
【目录】
总序
序言麻天祥
引言
导言:中古佛教发展理路之鸟瞰——兼论“学派佛教”与“宗派佛教”

第一章 “时代精神”与佛教——近现代文化思潮综论
第一节 “古今中西”之间的晚清文化思想
一、西学东渐的深入
二、从古文经学到今文经学
三、诸子学之复兴
小结
第二节 启蒙文化思潮与中国近现代佛教

第二章 现代佛学思想系谱之分野——以《大乘起信论》真伪之争为契机
第一节 《大乘起信论》与支那内学院一系佛学
第二节 《大乘起信论》与“人生佛教一人间佛教”
第三节 《大乘起信论》与新儒家佛学
结语:三系佛学的思想特质与现代性视阈

第三章 唯识学思想的现代转型——以支那内学院一系佛学为视角
第一节 近现代佛教唯识学复兴之源流
一、从晚明佛教学风之丕变到现代唯识学的重光
二、清代朴学的开展与唯识学复兴之关系
三、西学东渐对佛教学风转变之影响
四、“宁系”佛学与唯识学的复兴
第二节 杨仁山对晚清佛教的教理反思
一、刻经与兴学
二、行在弥陀,教尊贤首
三、晚清佛教状况批判
小结
第三节 欧阳竞无的佛教真伪抉择
一、悲愤而后有学
二、“佛法非宗教非哲学”与“结论后之研究’’
三、唯识、法相分宗与会通空有
四、《起信论》与天台、华严思想批判
小结
第四节 吕潋对“本觉”佛学的批判
一、“心性本寂”与“心性本觉”之判摄
二、“本觉”系经典辨伪与“义据批评法”
三、对吕潋禅宗批判之评议
小结
结语:信仰与理性的二律背反——支那内学院的佛教“批判哲学”之反思

第四章 近代革新家与华严思想——20世纪华严学的复兴与转型(上)
第一节 理性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双重变奏——唯识学与华严学理论性格之分野
一、近现代“华严学复兴”理念之揭出
二、华严学“三性同异”与“因门六义”对唯识义理的新诠
三、唯识学与华严学种姓论之差异
第二节 华严义理“法界缘起”与“普贤行愿”的现代开展
一、“法界缘起”之要义
二、“普贤行愿”之要义
三、余论:“华严经学”与“华严宗学”
第三节 “教尊贤首”——杨仁山居士的华严思想
一、“教尊贤首”之宗趣
二、会通华严与净土
三、以华严释儒、道
四、刊刻华严典籍
第四节 “独从性海救灵魂”——谭嗣同的华严思想
一、谭嗣同生平与其《仁学》
二、《仁学》与华严思想
附 论:康有为《大同书》中的华严思想
第五节 “法相之理,华严之行”——章太炎的华严思想
一、生平与佛学
二、华严思想的两个维度

第五章 现代新儒家与华严思想——20世纪华严学的复兴与转型(下)
第一节 《起信论》·华严宗·新儒学
第二节 “深达华严旨趣”——马一浮的华严思想
一、马一浮与佛教的因缘
二、“六艺统摄论”与华严义理
第三节 “由华严归宗大易”——熊十力的华严思想
一、从“入佛”到“出佛”的熊十力
二、《新唯识论》与华严义理
第四节 “光明”与“圆融”——方东美的华严思想
一、方东美与佛教哲学
二、对方东美华严宗哲学之评介
第五节 “心通九境”——唐君毅的华严思想
一、心路历程与佛学旨趣
二、华严学研究与“心通九境”论的华严义理模式
结语:“本来性”的开启——华严思想的现代转型

第六章 “佛法在世间”——制度化宗教禅宗的现代转型
第一节 20世纪人问佛教思潮的世俗化维度
第二节 “万法从人兴”——佛教禅宗的“人间性”发微
一、从印度到中国:“禅”之意蕴转化
二、《坛经》思想的人间性
第三节 “中国佛教特质在禅”——太虚的禅宗思想与其“人生佛教”理念
一、“法界圆觉宗”与禅宗思想354.
二、真心本觉思想与“人生佛教”理念的构建
第四节 “释迦时代的佛教面目”——印顺的禅宗研究
一、牛头法融思想与禅学之中国化
二、“神会与《坛经》”学术公案之解决
第五节 禅宗与当代人间佛教——以圣严、净慧为例
一、圣严的“中华禅”与“心灵环保”
二、净慧与“生活禅”
三、反思与前瞻
结语:神圣与世俗之间——从曹溪一脉到人间佛教
结论:经学范式与文化变迁——现代“学派佛教”兴起的时代契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