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瑜伽师地论,四本合售
  • 瑜伽师地论,四本合售
  • 瑜伽师地论,四本合售
  • 瑜伽师地论,四本合售
  • 瑜伽师地论,四本合售
  • 瑜伽师地论,四本合售
  • 瑜伽师地论,四本合售
  • 瑜伽师地论,四本合售
  • 瑜伽师地论,四本合售
  • 瑜伽师地论,四本合售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瑜伽师地论,四本合售

50 4.0折 126 八五品

仅1件

广西桂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印度]弥勒论师 著;杨航 康晓红 主编;李安利 整理

出版社西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12–29

上书时间2024-12-29

臣卉书店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印度]弥勒论师 著;杨航 康晓红 主编;李安利 整理
  • 出版社 西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11
  • 版次 1
  • ISBN 9787560420639
  • 定价 12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571页
  • 字数 1078千字
【内容简介】
  《瑜伽师地论》100卷。弥勒讲,无著记,略称《瑜伽论》,收于《大正藏》第30册。系印度大乘佛教两大学派中瑜伽行派的基础性论书,也是中国法相宗最重要的典籍,为佛学发展史上的划时代作品,被称为佛教思想的一大宝库,其丰厚深刻又别具一格的智慧凝聚,为整个人类思想发展史写了非常灿烂的一页,至今依然在世界范围内绽放着耀眼的光芒!

  该书主要内容是记录作者听闻弥勒自兜率天下降至中印度阿踰陀国某讲堂说法的经过,其中详细叙述了瑜伽行的观法,系统论释了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的性质和禅观渐次发展过程中的精神境界以及修行瑜伽禅观的各种果位。以分析名相有无开始,最后加以排斥,认为六识所依的客观对象是人们根本

  心识即阿赖耶识所假现的,只有远离有与无、存在与非存在等对立的观念,才能悟入中道实相,获得终极的超越。由于本论系统解释瑜伽师所依所行的"十七地",故又称《十七地论》。而十七地之中,尤以"菩萨地"最为重要。

  唐代玄奘大师为求取本论全文而远赴印度游学,最终在中印度那烂陀寺从戒贤法师那里得到真传,回国后即于贞观二十一年(647)五月,于长安弘福寺翻经院开始传译。当时列席译场的,有名僧灵会、灵隽、辩机、文备、神泰等二十余人。在玄奘大师的主持下,经过大家的通力合作,耗时一年整,到贞观二十二年五月,这部煌煌巨著正式在中华大地上诞生。
【作者简介】
  弥勒菩萨,意译为慈氏,音译为梅呾利耶、梅怛俪药,在未来人寿八万岁时成佛以后,将是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常尊称为弥勒佛。他是大乘佛教八大菩萨之一,大乘经典中又常称为阿逸多菩萨。他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其庞大思想体系由无著、世亲菩萨阐释弘扬,深受中国佛教大师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玄奘,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俗姓陈,名袆,出生于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
【目录】
第壹册

卷一

本地分中五识身相应地第一

第一章    十七地总说

第二章    五识身地总说

第三章    五识身地别释

第一节    眼识之五相

第二节    耳识之五相

第三节    鼻识之五相

第四节    舌识之五相

第五节    身识之五相

第四章    作意与识生之关系

第五章    五识与五心之关系

第六章    举喻释五识之五相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一

第一章    意地五相

第一节    标五相之名

第二节    别识意地五相

第一项    自性

第二项    所依

第三项    所缘

第四项    助伴

第五项    作业

第一目    对五识明作业

第二目    明意识之胜作业(十四门)

卷二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二

卷三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三

第二章    以十门解释地义

第一节    别识八门

第一项    色聚(九目)

第二项    相应品(六目)

第三项    三世

第四项    四相

第五项    四缘

第六项    三性差别

第七项    增处差别

第八项    释处名之别

第二节    后二门

第一项    善巧门

第二项    事缘起门

卷四

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一

第一章    总标列五门

第二章    界施设建立

第一节    数建立

第二节    处所建立

第三节    有情量建立

第四节    有情寿建立

第五节    有情受用建立

第一项    受用苦乐

第一目    受用苦

第二目    受用乐

卷五

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二

第三目    总明苦乐胜劣差别

第四目    劝应厌三界欣求无漏

第二项    饮食受用

第三项    淫欲受用

第六节    生建立

第七节    自体建立

第八节    因缘果建立

第一项    因等相

第一目    生

……

第贰册

第叄册

第肆册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