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镇西:我的教育心
  • 李镇西:我的教育心
  • 李镇西:我的教育心
  • 李镇西:我的教育心
  • 李镇西:我的教育心
  • 李镇西:我的教育心
  • 李镇西:我的教育心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李镇西:我的教育心

3 1.2折 24.8 八五品

仅1件

广西桂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镇西 著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12–26

上书时间2024-12-26

臣卉书店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镇西 著
  •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5
  • 版次 1
  • ISBN 9787511240521
  • 定价 24.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25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李镇西:我的教育心》可谓李镇西老师的教育自传,书中他回溯从教30年的历程,聊往事,话师友,谈经验,陈弊病,他的教育理念也随着时代的变更与时俱进地发生变化,但始终保持着对教育的理性思考,对学生由衷的热爱和尊重。从初为人师的激动到成长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其间有过丰收的喜悦,也有过失败的沉痛。作者以朴实自然的笔触描述自身成长的心路历程,以爱心沉思教育现状,深情诉说对教育的情怀。
  历经岁月的锤炼,散发出谦逊的光芒。从“教育浪漫主义”到“教育现实主义”再到“教育理想主义”,李镇西的脚步面对荆棘但从未停却探索,思想的翅膀曾遭遇风暴但从未停止过飞翔,他的心中永远燃烧着教育信念的火焰。
  这位真诚的教育者,将继续执着地在教育长河中跋涉。
【作者简介】
  李镇西,男,1958年生,语文特级教师。1982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2003年6月获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四川乐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学、成都石室中学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曾任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现任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
  从教30余年,李镇西以深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和教育理念获广大师生好评和专家学者赞誉。他在语文素质教育、青春期教育、班级民主管理、后进生转化方面成绩卓著,提出了一系列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的教育理念。其教育思想和实践模式在广大教师中有巨大的号召力。
  他先后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作教育学术报告数百场,上语文教学示范公开课200多堂,出版30多部著作。他的书成为十多年来中国教育教学类畅销书,很多学校、教育局把他的著作作为培训教材,教师人手一册。曾获“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称号,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他30年如一日,满怀激情地进行思考与探索。2007年7月3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题词说:“他走的乡村平民教育之路是正确的,他和同事们通过‘提升教师、关爱孩子和影响家长’三件事,使孩子们享受优质教育,富有创意,符合实际,抓住了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是高尚的,我向他们表示敬意。”
【目录】
第一章
我的教育情怀
心灵写诗
从教育浪漫主义到教育理想主义
教育:把童年还给童年
——看影片《美丽人生》随想
教育,不只是科学
重建教育理想
我的教育情怀
我不是教育家
追求为了“人”的教育目的
永远守住一颗朴素的教育心

第二章
我的师友
寻找杨老师
“怪人”杜老师
我找到了马明老师
钱梦龙:不仅仅是教育家
聆听于漪老师的教诲
我和魏书生
我的挚友程红兵
享受陈钟梁
怀念孙维刚

第三章
从爱心到民主
教师的童心与爱心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从“教育爱心”到“教育民主”
从做学生的“灵魂工程师”到“向学生学习”
在平等中培养平等
培养学生平等意识的尝试

第四章
从素质教育谈起
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面对考试:“素质”与“应试”孰轻孰重?
人只能靠人来建树!
“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
从“他律”到“自律”
警惕“素质教育”变味
不仅仅是“少布置作业”
发现“美”才能产生“爱”
中小学国情教育刍论
改进爱国主义教育的“五个统一”
培养胸襟开阔的爱国者

第五章
对德育的沉重思考
政治课=套话+假话?
“我的入团经过”
“导演”及其“演员们”
绝不培养告密者!
质疑“三好生”
期待德育的纯洁与真诚
她给教育者留下什么“遗产”?
——一位少女自杀引发的德育思考
沉重的思考
——中学德育的危机及其原因初探
德育观念的十大碰撞

第六章
教育问题漫谈
把祝福献给普通的教师
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窒息中艰难前行
漫谈“有偿家教”
教育科研:警惕“伪科学”!
——“伪教育科研”的十大表现
万炮齐轰假教育
不要什么都推给“体制”
也说“教不好”与“不会教”
校长为谁而存在?
“儒学”能够“救中国”?
表彰会的遗憾
面对实践的理论最亲切
商品经济下的教育思考:变“冲击波”为“推动力”
再谈商品经济下的教育
——怎样在学校进行商品意识教育?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