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样说孩子才会听,那样听孩子才肯说
  • 这样说孩子才会听,那样听孩子才肯说
  • 这样说孩子才会听,那样听孩子才肯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这样说孩子才会听,那样听孩子才肯说

3 八五品

仅1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玉辉 著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10402494

上书时间2024-08-30

时光与文书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玉辉 著
  •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5
  • 版次 1
  • ISBN 9787510402494
  • 定价 3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52页
  • 字数 24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作为父母,你可以反思一下,你平时是否说过这样的话:
当你吩咐或命令孩子做某事,孩子不愿意做或磨磨蹭蹭时,你立刻说道:“我数三个数!”
当孩子兴奋地跟你谈起他的梦想时,你嘴一撇,斜着眼睛看了孩子一眼:“就你?算了吧!”
孩子是个“人来疯”,当来客人,你对孩子是否当场就打骂,还是威胁道“等客人走了再收拾你”?你知道这两种方式都很糟糕吗?
当孩子不听你的话,经常做错事,你是否说道:“你呀,一辈子都这样了!”
成对孩子的撒泼打滚,你束手无策,只好说道:“好好好!都依你!”
当发现孩子做错了事,你立刻气势汹汹地质问道:“这是谁于的?”
当孩子“无理取闹”时,你不胜其烦,吼道:“再闹,再闹大老虎来把你吃了!”
当孩子做错事时,你立刻怒目而视,大加惩罚;当孩子做对事时,你立刻得意忘形,大加称赞,“你真棒”、“你真乖”不离口中,你是否知道你夸错了孩子?
作为父母,你的孩子是否对你说过这样的话:
孩子有心事,很想跟你说一说,可是说着说着,就来一句“不跟你说了”,你知道孩子为什么不跟你说了吗?
孩子满脸忧伤地告诉你,他的心情很不好,你是怎么对待的呢?
你知道孩子在跟你说话时,你该怎么听吗?你应该嘴上怎样说,心里怎么想,姿势该怎么样的吗?
【目录】
第一篇尊重是沟通的基础
第一章蹲下身子说话——学会尊重孩子
1.放下家长的架子
2.做错事情要说“对不起”
3.学会给孩子面子
第二章我家有个“人来疯”——如何在客人面前管教孩子
1.找出病症好下“药”
2.不要当着客人的面打骂孩子
3.如何收拾“人来疯”
第三章“人家心情不好呢!”——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
1.尊重孩子的情绪
2.疏导强于打压
3.有效引导孩子的情绪
第四章将孩子培养成自己的“粉丝”——要赢得孩子的尊重
1.凡出言,信为先
2.要夹对第一口菜
3.当好孩子的榜样

第二篇与逆反孩子的沟通术
第五章让孩子体会“自作自受”——惩罚不当会激起孩子的逆反
1.犯错是孩子的权利
2.说明比说教更重要
3.“打一顿”解决不了问题
4.让孩子接受自然惩罚
第六章你的地盘你做主——归还孩子的“自治权”
1.清晰地划出孩子的“地盘”
2.不要越“雷池”半步
3.教孩子学会“治理”自己
第七章“逆子”可教——如何与叛逆的孩子沟通
1.你的孩子为什么会逆反
2.逆向思维应对逆反的孩子
3.对待逆反有技巧

第三篇父母学会倾听,孩子才会倾诉
第八章孩子为什么对父母守口如瓶——如何“套”出孩子的心里话
1.孩子为什么不对你说心里话
2.不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打压孩子
3.注意和孩子说话的语气
第九章家长愿意听,孩子才愿意说——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1.沟通从倾听开始
2.这样倾听最有效
3.允许孩子说“不”

第四篇沟通的误区
第十章“我数三个数!”——不要威胁孩子
1.家长数的三个数
2.“三个数”对孩子的影响
3.从“鸣枪示威”到做“甩手掌柜”
第十一章无理取闹的孩子怎么理——孩子无理取闹时的沟通术
1.以“不理”治“无理”
2.给孩子画个“饼”
3.“借力打力”与“顺藤摸瓜”
第十二章“就你?算了吧!”——不要打击孩子
1.不要打击孩子
2.正确看待孩子的兴趣
3.帮孩子树立理想
第十三章倾诉+倾听——家长应学会倾诉,教孩子学会倾听
1.鼓励孩子倾诉
2.教孩子学会倾听
3.父母要学会倾诉

第五篇:和孩子说话有技巧
第十四章慎夸“你真棒”——父母该如何夸奖孩子
1.一片赞赏一片光
2.别这样夸孩子
3.夸奖孩子有方法
第十五章“你真乖”的杀伤力——不要用“乖”来要求孩子
1.“你真乖”对孩子的束缚
2.你可以不乖,但不要学坏
3.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第十六章“不关你的事,一边玩去!”——让孩子在参与之中成长
1.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2.我需要你的帮忙
3.适时上演“小鬼当家”
第十七章“这是谁干的?”——父母追究责任,孩子寻找借口
1.“这是谁干的”带来的负面作用
2.弥补错误比追究责任更重要
3.培养勇于担当的孩子
第十八章“你呀,一辈子都这样了!”——不要给孩子乱贴标签
1.贴标签效应
2.家长一定要嘴下留情
3.帮助孩子重新认识自己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