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售【外图台版】中国文化通史.晚清卷 下册 / 郑师渠-主编 昌明文化
此书是预售的,购买后75-90天左右发货哦。(如遇春节国庆等长假,发货时间将会自动顺延2周,请见谅)
¥
125
6.6折
¥
190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郑师渠-主编
出版社昌明文化
ISBN9789864961719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平装
定价190元
货号YS9789864961719
上书时间2023-10-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基本信息:书号:9789864961719书名:中国文化通史.晚清卷 下册作者:郑师渠-主编译者:-出版社:昌明文化出版时间:2018/1/1规格:平装 / -页 / 19 X 26CM / - / -内容简介:《中国文化通史》研究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揭示其发展规律,彰显中国文化的民族精神。本书力图突出「通」字,纵向上,全书各卷之间脉络贯通,于沿革流变中体现中国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一以贯之的民族精神;横向上,注重时代精神对文化现象的整合,注重诸文化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本书将中国文化置于世界文化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去考察,既注意中外文化的交流、冲突与融合,也注意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本书不仅写汉民族的文化,同时也重视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创造及其特色,尤其注意突出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各民族间的文化互相渗透、交流与融合。作者简介:无目录:目次总序绪言第一章 转型的社会和转型的文化第一节?「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058一、民族危机和文化危机 058二、传统社会的解体和新兴社会力量的崛起 062三、近代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 066第二节?「变亦变,不变亦变」――清政府的文化政策 069一、强化儒学思想的统治地位 070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074三、清政府的文化专制政策 077第三节?文化转型和社会变迁 079第二章 在救亡和变革中锻造的文化精神第一节?爱国主义精神的高扬 090第二节?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 098第三节?救亡与启蒙的统一 107第三章 新旧、中西之争第一节?「师夷」乎?「拒夷」乎? 112一、京师同文馆之争 113二、修筑铁路之争 117三、遣派留学生之争 119第二节?新学与旧学之争 122一、维新派的文化观 122二、君主立宪与君主专制之争 124三、民主平等与纲常名教之争 128第三节?辛亥革命时期的文化论争 130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文化选择 130二、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文化论争 132三、「国粹主义」与「醉心欧化」 135第四节?晚清文化论争透视 138第四章 中西文化和国内各民族文化交流第一节?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144一、西学东渐的新态势144二、西学传播的主要内容 157第二节?中国文化的外播 172一、域外汉学研究及其对中国典籍的介绍 173二、中国古典文学在海外 180第三节?国内各民族的文化交流 189第五章 语言文字的改革第一节?传统文字学研究的新成就 194第二节?晚清语言文字改革的倡导 198第三节?汉语拼音运动 206第四节?汉语语法与标点的改革 216一、汉语语法的初步探索 216二、标点改革 222第五节?新词汇的输入 224第六章 从「变易」观到进化论――晚清哲学的演变第一节?「变易」观与「道器」观 234第二节?进化哲学:维新变法的思想武器 241一、康有为的「以元为本」论 241二、严复与《天演论》 246三、谭嗣同与《仁学》 253第三节?革命进化论:革命派的世界观 259一、孙中山的革命进化论 260二、章太炎的哲学思想 265第七章 变革时代的儒学与诸子学第一节?汉宋学的调整与衰落 272一、程朱理学的「复兴」 272二、衰落中的晚清汉学 277三、从「汉宋对峙」到「汉宋合流」 279第二节?今文经学的崛起 285一、清代今文经学的兴起和发展 285二、康有为与晚清今文经学 290三、今古文经之争 297第三节?晚清诸子学的复兴 306一、晚清诸子学的初步复兴 307二、诸子学研究的新开展 314第八章 晚清社会的宗教文化第一节?西方宗教在华的扩张 326第二节?太平天国宗教和民间秘密宗教 337一、太平天国与拜上帝教 337二、民间秘密宗教 342第三节?佛教与佛学 344一、衰落中的佛教 345二、佛学的兴起 348第四节?道教和伊斯兰教 355一、道教 355二、伊斯兰教 360第五节?宗教在晚清社会中的地位 365第九章 晚清时期的伦理道德第一节?封建传统道德的困窘 368一、地主阶级改革派的道德反思 369二、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对传统道德的冲击 371三、新兴资产阶级的道德批判 373第二节?近代新道德的提倡 379一、国民「公德」观 380二、自由平等观 382三、权利与义务观 385四、独立自尊观 387五、竞争进取观 388六、重商主义与功利主义伦理观 390第三节?妇女解放的新进展 392一、太平天国的妇女政策 392二、戊戌维新时期的妇女解放 394三、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解放 398第十章 近代新史学的提倡第一节?传统史学的成就 406一、经世思潮影响下传统史学的发展 406二、晚清时期的官修史书 416第二节?「史界革命」 420一、标揭「史界革命」的旗帜 420二、「史界革命」的内容及其对旧史学的批判 425三、近代新史学的成就 436第三节?近代考古学的形成 441一、甲骨文的发现 441二、新研究领域的开拓 443第十一章 晚清文学新景观第一节?从桐城「义法」到「文体革命」 446一、晚清桐城派的复兴 446二、「文体革命」的兴起 451第二节?同光体诗与「诗界革命」 457一、宋诗运动和同光体诗的兴衰 457二、「诗界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461第三节?「小说界革命」 470第四节?翻译文学 480第五节?文艺思想的更新 484第六节?太平天国的文学 491第十二章 艺园新貌第一节?戏剧的变化与成就 496一、地方戏的流变和京剧的异军突起 496二、文明新戏――话剧的勃兴与变迁 500第二节?美术的新风格 502一、晚清美术新格局的形成 502二、承前启后的美术新风貌 505第三节?书法与篆刻 514一、书法 514二、篆刻 523第四节?音乐与电影 525一、西洋音乐的输入与传播 525二、中国的早期电影 528第五节?太平天国的艺术 532第十三章 新旧教育的兴替第一节?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 540一、外语学堂 541二、专业技术学堂 543三、水陆师武备学堂 546四、近代早期的留学运动 548五、书院改革 549六、成就与不足 551第二节?「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 553一、科举制度的废除 554二、新学制与新学堂 557三、近代教育管理机构的设立与「留学热」的出现 559四、清末教育改革的是与非 563第三节?资产阶级新教育的兴起 566一、早期改良派的教育改革主张 566二、维新派的教育活动 568三、革命派的教育活动 573四、资产阶级新教育的社会作用 577第四节?教会学校的发展 579一、教会学校的产生与发展 580二、教会学校的办学特点 585三、教会学校的社会影响 587第十四章 新人耳目的声光化电――晚清时期的科学技术第一节?晚清时期的自然科学 590一、数学 590二、物理学 594三、天文学 596四、地理学 598五、医学 602六、植物学 605第二节?晚清时期的应用科学与技术 606第三节?近代科技与晚清社会 616一、近代科技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 617二、近代科技的发展与社会进步思潮的形成 618三、近代科技对教育改革的促进 621四、影响社会习俗变化的重要因素 623第十五章 近代文化传播业的确立第一节?近代报刊在中国的出现 626一、中国近代报刊的发端 626二、华人创办的*早一批近代报刊 631三、中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 634四、戊戌政变后资产阶级的办报活动 639第二节?近代出版机构的创办 644一、十九世纪四○至六○年代中国境内的出版业 644二、洋务派创办的翻译出版机构 646三、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出版活动 648四、商务印书馆与近代出版业 651第三节?近代图博业的开创 654一、近代图书馆的产生 655二、近代博物馆的出现 660第十六章 晚清社会的移风易俗第一节?生活习俗的变迁 666一、长袍、马褂和洋装 666二、中西餐并行的饮食文化 669三、大屋顶建筑与西式洋房 671四、多元化的交通通信 674五、五彩斑驳的生活器用 679六、剪辫与放足 683第二节?礼俗变迁与年节时令 688一、礼俗的变迁 688二、晚清时期的年节时令 698参考书目再版后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