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学史(第二版)
  • 心理学史(第二版)
  • 心理学史(第二版)
  • 心理学史(第二版)
  • 心理学史(第二版)
  • 心理学史(第二版)
  • 心理学史(第二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心理学史(第二版)

20 2.9折 69 九品

仅1件

上海奉贤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叶浩生、杨莉萍 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P1

上书时间2024-06-18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正版二手教材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叶浩生、杨莉萍 著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08
  • 版次 1
  • ISBN 9787576013757
  • 定价 6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68页
【内容简介】
心理学有一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短期的历史。本书扼要叙述了心理学的长期过去,追溯了心理学的历史起源和科学心理学建立之后心理学流派的兴衰,分析了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过程。本书是高校心理学专业的主干课教材,系统介绍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及主要的心理学流派及其相互间的影响和联系,并昼借助于图片和图表的使用,增强历史知识的直观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新版基本维持了原来的体系和内容,但对部分章节进行了较大的修订,更新了许多案例,删除了许多过时的内容,力求在内容和版式上与时俱进。
【作者简介】
叶浩生,博士、教授,曾任第九届、第十届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心理学报》副主编,担任过广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目录】
绪论/1 

第一节什么是心理学史/1 

一、心理学史的内涵/1 

二、心理学史的范围/2 

三、心理学发展的动力/3 

第二节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史/4 

一、欣赏历史画卷/4 

二、探知兴替得失/7 

三、形成历史观点/8 

第三节怎样学习心理学史/9 

一、思考: 重构历史的逻辑/9 

二、感受: 再现历史的故事/10 

三、应用: 领悟历史的智慧/11 

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起源与建立/14 

第一节西方心理学的哲学渊源/15 

一、西方古代哲学与心理学/15 

二、西方近代哲学心理学思想/21 

第二节西方心理学的科学渊源/28 

一、古代医学和生理学中的心理学思想/28 

二、近代生物学与心理学/29 

三、近代物理学与心理学/31 

第三节科学心理学的建立/34 

一、科学心理学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34 

二、心理学在德国的创立/35 

第二章冯特与德国的心理学/38 

第一节冯特的“新”心理学/38 

一、冯特生平/38 

二、冯特的心理科学观/41 

三、实验内省法/44 

四、冯特的心理学理论体系/46 

五、关于冯特心理学的争论与评价/51 

第二节与冯特同时代的其他德国心理学家/57 

一、布伦塔诺/57 

二、艾宾浩斯/62 

三、屈尔佩和符兹堡学派/65 

第三章美国心理学的兴起/72 

第一节早期的美国心理学/73 

一、道德哲学和心灵哲学阶段的心理学/73 

二、理智哲学阶段的心理学/73 

三、美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理学/74 

第二节美国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74 

一、美国心理学产生的背景/74 

二、美国心理学的先驱/75 

三、美国心理学的发展/79 

第三节詹姆斯的实用主义心理学/80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80 

二、意识流学说/80 

三、自我理论/84 

四、习惯论与本能论/85 

五、记忆理论/86 

六、情绪理论/86 

七、对詹姆斯心理学理论的评价/87 

第四节构造主义心理学/88 

一、铁钦纳生平/88 

二、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哲学基础/89 

三、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体系和方法/90 

四、铁钦纳对冯特心理学思想的改造/96 

五、对铁钦纳和构造主义心理学的评价/96 

第四章欧洲的机能主义心理学/101 

第一节达尔文的进化论心理学/102 

一、达尔文生活的时代/102 

二、达尔文生平/103 

三、进化论与神创说之争/105 

四、达尔文对进化心理学的研究/106 

五、达尔文的进化论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108 

六、当代进化心理学的复兴/109 

第二节高尔顿的个体差异心理学/111 

一、高尔顿生平/111 

二、高尔顿的心理学研究/113 

三、高尔顿在心理学史上的地位/116 

第三节比纳的智力测验心理学/117 

一、比纳生平/117 

二、比纳对智力的研究/119 

三、比纳对心理学的贡献/121 

第五章美国的机能主义心理学/125 

第一节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产生/125 

一、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理论渊源/125 

二、历史的硝烟: 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的论战/126 

第二节芝加哥大学的机能主义/129 

一、杜威/130 

二、安吉尔/131 

三、卡尔/132 

四、对机能主义芝加哥学派的简评/133 

第三节哥伦比亚大学的机能主义/134 

一、卡特尔/134 

二、武德沃斯/136 

三、桑代克/138 

四、对机能主义哥伦比亚学派的简评/140 

第四节美国应用心理学的发展/140 

一、霍尔与儿童心理学的发展/141 

二、闵斯特伯格与工业心理学的发展/142 

三、威特默与临床心理学的发展/142 

第六章早期行为主义/146 

第一节早期行为主义产生的背景/146 

一、社会背景/146 

二、哲学背景/147 

三、自然科学背景/148 

四、心理学背景/150 

第二节华生的生活与工作/153 

一、早年的家庭生活/153 

二、学生时代/154 

三、学术生涯/155 

四、商业生涯/157 

五、晚年生活/157 

第三节华生的行为主义/158 

一、论心理学的性质与对象/158 

二、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59 

三、对心理现象的行为主义诠释/160 

第四节其他的早期行为主义者/165 

一、霍尔特/165 

二、魏斯/166 

三、亨特/166 

四、拉什利/167 

第五节对早期行为主义的评价/168 

一、早期行为主义的贡献/168 

二、早期行为主义的局限/170 

第七章行为主义的发展/175 

第一节早期行为主义的困境与新行为主义的产生/176 

一、早期行为主义的困境/176 

二、新行为主义的产生/176 

第二节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177 

一、托尔曼生平/177 

二、目的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178 

三、托尔曼的贡献与局限/181 

第三节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181 

一、赫尔的生平/182 

二、逻辑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182 

三、赫尔的贡献与局限/185 

第四节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185 

一、“心理学界发明家”的多彩人生/186 

二、斯金纳心理学的基本立场/187 

三、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原理/189 

四、斯金纳行为原理的应用/193 

五、“心理学学科巨人”的功与过/197 

第五节新行为主义的新发展/198 

一、新托尔曼学派: 塞利格曼与习得性无助学说/198 

二、新赫尔学派: 斯彭斯、米勒和多拉德的研究/199 

三、斯金纳后继者的实验研究/201 

第六节社会认知行为主义/202 

一、倡导“为自己创造机会”的心理学大师/202 

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203 

三、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207 

四、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209 

五、班杜拉的贡献与局限/211 

六、其他的社会认知行为主义/213 

第七节行为分析: 当代行为主义的活跃领域/218 

一、两种视角下的认知革命/218 

二、从行为主义到行为分析: 行为主义的式微及行为分析的发展/219 

第八节新行为主义的贡献及特点/220 

第八章格式塔心理学/224 

第一节格式塔心理学产生的背景/225 

一、整体观的思想传统/225 

二、社会历史背景/225 

三、哲学理论背景/225 

四、科学背景/226 

五、心理学背景/227 

第二节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229 

一、韦特海默/229 

二、苛勒/232 

三、考夫卡/233 

第三节似动现象的研究与格式塔心理学的建立/234 

一、似动现象/234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建立/234 

第四节格式塔心理学有关知觉的研究/235 

一、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原则/235 

二、接近或邻近原则/235 

三、相似原则/236 

四、封闭的原则,有时也称闭合的原则/236 

五、好图形的原则/236 

六、共方向原则,也有称共同命运原则/236 

七、简单性原则/237 

八、连续性原则/237 

第五节格式塔心理学的其他研究/237 

一、学习理论/237 

二、创造性思维/241 

第六节勒温的拓扑心理学/241 

一、勒温的心理动力场理论/242 

二、勒温的团体动力学及其发展/247 

三、对勒温理论的评价/249 

第七节格式塔心理学的历史地位/250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贡献/250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局限/251 

第九章精神分析/254 

第一节精神分析产生的历史背景/254 

一、社会背景/254 

二、思想背景/255 

三、心理病理学背景/256 

第二节弗洛伊德的生活和工作/257 

一、早年的家庭生活/257 

二、求学过程/257 

三、工作经历/258 

第三节弗洛伊德的基本观点/259 

一、潜意识与人格理论/259 

二、人面下的兽心: 本能论/259 

三、人格发展理论/260 

四、梦论/261 

五、皇帝的新衣: 焦虑与心理防御机制/262 

六、社会文化论/263 

第四节弗洛伊德的历史地位/264 

一、弗洛伊德思想对心理学发展的贡献/264 

二、弗洛伊德思想的不足/266 

第五节精神分析的分裂/266 

一、分裂的开始: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266 

二、“王储”的出走: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269 

第十章精神分析的发展/274 

第一节精神分析的演变/274 

一、精神分析的早期分支/274 

二、精神分析的后期发展/276 

第二节自我心理学的建立与发展/278 

一、自我心理学的建立/278 

二、埃里克森与自我心理学的转向/283 

第三节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286 

一、社会文化学派的建立/286 

二、霍妮的文化神经症理论/288 

三、精神病学的人际关系理论/290 

四、文化与人格的相互作用理论/293 

五、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296 

第四节精神分析的现状/298 

一、作为临床治疗技术的精神分析/298 

二、精神分析的跨学科研究/299 

三、对社会问题的关注/300 

第十一章皮亚杰理论/303 

第一节皮亚杰的生平与工作/304 

一、生平/304 

二、工作经历/305 

第二节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理论/305 

一、智力的本质/306 

二、认知结构的几个基本概念/306 

三、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309 

四、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312 

第三节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319 

一、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内涵/319 

二、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生成/320 

三、发生认识论的实质/320 

第四节皮亚杰理论的发展/323 

一、新皮亚杰学派的兴起/323 

二、新皮亚杰学派对皮亚杰理论的发展/324 

三、新皮亚杰学派对皮亚杰理论的超越/326 

第五节皮亚杰理论的历史地位/328 

一、皮亚杰理论的特点/328 

二、皮亚杰理论的贡献/329 

三、皮亚杰理论的影响/331 

四、皮亚杰理论的局限性/333 

第十二章认知心理学/339 

第一节导言/340 

一、认知心理学的历史溯源与发展历程/340 

二、认知心理学的内涵/343 

第二节符号主义认知心理学/346 

一、符号主义取向兴起的历史背景/346 

二、符号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352 

三、符号主义的目标与研究方法/353 

四、简评/354 

第三节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354 

一、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产生与发展的背景/354 

二、联结主义取向的形成与发展历程/358 

三、联结主义的基本假设与特征/358 

四、联结主义取向的基本理论观点与方法论/359 

五、简评/360 

第四节活动主义认知心理学/360 

一、活动主义认知心理学兴起的背景/361 

二、活动主义的基本假设/364 

三、活动主义的理论观点、基本目标、方法与主要研究内容/365 

四、简评/366 

第五节认知神经科学/366 

一、认知神经科学产生的渊源与背景/366 

二、认知神经科学的性质与基本理论/367 

三、认知神经科学的各分支学科/368 

第六节认知心理学的现状、挑战与意义/370 

一、认知心理学的困境/370 

二、认知心理学的积极意义/371 

第十三章人本主义心理学/374 

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形成与发展历程/374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条件/375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和建立/379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主张/381 

第二节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心理学/382 

一、马斯洛生平与主要成就/382 

二、人性观与价值论/384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385 

四、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386 

五、马斯洛的高峰体验论/387 

六、对马斯洛的简要评价/387 

第三节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388 

一、罗杰斯生平/388 

二、罗杰斯的人性观/389 

三、罗杰斯的自我论/389 

四、罗杰斯的心理治疗观/391 

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观/392 

六、对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评价/393 

第四节罗洛·梅的存在心理学/393 

一、罗洛·梅的生平/393 

二、罗洛·梅的存在心理学观点/394 

三、罗洛·梅的人格理论/395 

四、罗洛·梅的焦虑理论/396 

五、对罗洛·梅存在心理学的评价/397 

第五节超个人心理学/398 

一、超个人心理学的产生/398 

二、超个人心理学的基本主张/399 

三、超个人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及应用/400 

四、对超个人心理学的简要评价/402 

第六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历史地位/402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贡献/402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局限/403 

第十四章中国心理学史/406 

第一节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406 

一、普通心理学思想/407 

二、应用心理学思想/416 

第二节中国近代心理学史/423 

一、中国近代心理学的启蒙与发端/423 

二、中国近代心理学的展开/426 

主要参考文献/443 

后记/448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二手教材九品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