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素质
¥
12
6.3折
¥
19
九品
仅1件
作者[美]明恩溥 著;秦悦 译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05
版次2
装帧平装
货号中2
上书时间2024-12-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明恩溥 著;秦悦 译
-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1-05
-
版次
2
-
ISBN
9787806166451
-
定价
1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32页
-
字数
25千字
- 【内容简介】
-
看了这些,而自省、分析,明白那几点说得对,变革,挣扎,自做工夫,却不求别人的原谅和称赞,来证明究竟怎样的是中国人。——鲁迅
明恩溥(1845-1942)是美国公理会教士,1872年来中国传教,先后居住于天津、山东、河北等地,广泛接触中国各阶层人群,尤其熟悉下层农民生活,并结交不少朋友。他一生著述了十来本著作,每一本都与中国有关。《中国人的素质》即是他在华传教二十二年之后,于1894年成书出版的一部代表作。本书开创了研究中国国民性的先河,是这方面第一本带有社会学性质的著述,对后世学人影响极深。同时,它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中国观。因此,它曾长期作为来华传教士了解中国的必读之作。
本书总结了中国人的素质共二十六条,引证丰富,文笔生动。或褒或贬,无不言之成据。时至今日,读来仍使人警醒与深省。诚然,本书所概括的中国人,是晚清时期的中国人,书中不免褒少贬多,因此笔触略显低沉,还不乏偏颇之辞。由于作者是一位西方传教士,他的立场和观点,无疑会受这一身分的局限。他的视角与结论总摆脱不了西方的价值观。然而,我们不必苛求前人。公平地说,他在揭示中国国民性与中国晚清政体同中国现代化之间的深刻矛盾方面,的确不乏真知灼见。对此,今天的读者自有判断。
本书的深刻意义和历史地位,曾经引起鲁迅先生的极大关注。他二十一岁在日本时,便仔细研读了本书的日译本,并由此致力于揭示和改造中国人的国民性,直到临终前十四天还向国人郑重推荐本书。
本书的翻译以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1894年第二版插图本为蓝本(ArthurH.Sm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书中涉及的中外人物、典故、事件和各种引文极为众多。为适应当今的读者,译者均尽量考证,并附有详尽译注,还附有几位重要人物的评论。因此,无论原著与译本,我们均有充分的理由推荐给广大读者。
- 【作者简介】
-
明恩溥(ArthurH.Smith,1845-1932),美国公理会传教士。1872年来华,先后居住于天津、山东等地,兼任《字林西报》通讯员。1905年辞去教职,留居通州写作。著有多种关于中国的书籍,代表作是《中国人的气质》(ChineseCharacteristics)。他在华生活近五十年,特别熟悉下层农民的生活,对中国较有感情,是最早建议美国政府退还中国庚子赔款的人,并获得了美国国会通过。本书首版于1899年。他对中国社会的研究深为鲁迅、潘光旦等学人称道。
- 【目录】
-
引言
第一章 面子要紧
第二章 省吃俭用
第三章 辛勤劳作
第四章 恪守礼节
第五章 漠视时间
第六章 漠视精确
第七章 天性误解
第八章 拐弯抹角
第九章 柔顺固执
第十章 心智混乱
第十一章 麻木不仁
第十二章 轻蔑外国人
第十三章 缺乏公共精神
第十四章 因循守旧
第十五章 漠视舒适方便
第十六章 生命活力
第十七章 遇事忍耐
第十八章 知足常乐
第十九章 孝行当先
第二十章 仁慈行善
第二十一章 缺乏同情
第二十二章 社会风暴
第二十三章 共担责任与尊重律法
第二十四章 互相猜疑
第二十五章 言而无信
第二十六章 多神论泛神论无神论
第二十七章 中国的现实与需要
附:
鲁迅评《中国人的素质》
李景汉评《中国人的素质》
潘光旦评《中国人的素质》
辜鸿铭评《中国人的素质》
费正清评《中国人的素质》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