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与彭德怀
  • 毛泽东与彭德怀
  • 毛泽东与彭德怀
  • 毛泽东与彭德怀
  • 毛泽东与彭德怀
  • 毛泽东与彭德怀
  • 毛泽东与彭德怀
  • 毛泽东与彭德怀
  • 毛泽东与彭德怀
  • 毛泽东与彭德怀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毛泽东与彭德怀

18.5 3.2折 58 八五品

仅1件

广西桂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少华、大立 著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大铁架2一10

上书时间2024-12-27

书房斋古旧书店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后封有划痕,书背角有点小伤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少华、大立 著
  •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11
  • 版次 1
  • ISBN 9787543892491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50页
  • 字数 48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毛泽东与彭德怀》记叙的是两位伟人之间的真实历史,从相识到相知,从互信到互敬,从合作到分歧。
  在毛泽东或彭德怀的革命生涯和人生交往中,彼此的关系最为特殊、命运最为攸关、经历最为曲折。
  两人,有着神奇的酷似,也有着迥异的差别;有着太深的渊源,也有着太多的纠葛;有着渐进式的演进,也有着突然的逆转。在历史大潮中,他们合作与分歧,深刻影响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走向和发展;他们的悲欢和离合,浓缩中国半个多世纪的风云沧桑。在潮涨潮落中,在跌宕起伏中,在合作与掽撞中,他们同经磨难,共浴辉煌,也一起经受内心世界的冰火煎熬。与此同时,他们的传奇关系还因为各种原因披上一层秘雾。被“否定”的历史,与被历史否定的“烟云”经常交织纠缠。
  作者以丰富的史料和精彩的文字,探寻彭德怀与毛泽东长达半个世纪的交往历程,还原两人真实的世界。
  统领群伦的毛大帅,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他们是相距不到百里的湖南老乡,都是以石命名的硬汉子。浏阳水,湘潭米,桑梓风,故国情,使他们在性格、脾味上具有神奇的相似,又有着惊人的不同,他们的悲欢离合浓缩了半个世纪的风云沧桑。

【作者简介】
  少华,湖北天门人,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在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工作,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会员,湖北中共党史学会和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理事,多年从事湖北近现代史、党史、军史和历史人物研究,著有《林彪的这一生》、《中共著名搭档大结局》、《中共无衔军事家》、《张国焘的这一生》、《红四方面军》等十余部人物传和历史纪实作品。
  
  大立,湖北省党校党史与政策教研室主任,教授。
【目录】
楔子
统领群伦的毛大帅,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他们是相距不到百里的湖南老乡,都是以石命名的硬汉子。浏阳水,湘潭米,桑梓风,故国情,使他们在性格、脾味上具有神奇的相似,又有着惊人的不同,他们的悲欢离合浓缩了半个世纪的风云沧桑。
一、井冈失守
井冈山是毛泽东心目中的圣地,他用诗一样的语言予以讴歌:“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毛泽东把圣地的安危托付给敢于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既充满着信任,又寄寓着期待。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铜墙铁壁,毁于一颗肮脏的心。何键数万大军攻不破红五军的五道防线,而200块光洋却诱使一位山民带路偷袭黄洋界。井冈山失守成为彭德怀后来罹难的第一条罪状。
突围之师厄运缠身。素来主张慈不掌军的彭德怀违心地同意指战员睡个好觉,结果遭到敌军伏击;一向以细心缜密著称的滕代远手枪走火,导致重伤;猛将李光所部在三岔路口转错了方向,开往广东南雄地区,不到1个月的时间即被击溃。全军仅剩下280余人,在红五军最危难的时刻,毛泽东伸出援助之手。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朱毛进军赣南也是困顿不堪,险象环生。朱德手持机枪亲自带领特务营冲锋,其妻子“双枪女杰”伍若兰率部断后,被敌杀害,头悬城门。红四军与红五师邂逅于瑞金,毛泽东用宽容和理解阻止彭德怀作“检讨”,列举五条理由为他解脱。“二月来信”,中央下令解散红四军,调走朱、毛,朱毛抗命不从。彭德怀上书中央,说明红军不能没有毛泽东。感受到老乡赤诚的毛泽东说:“在目前情况下,太需要你们的支持了!”

二、错杀袁王
毛泽东对王佐、袁文才有着特殊的感情。大革命失败后,他婉拒瞿秋白的挽留,不愿进政治局留在大城市,而要上山落草,结交的第一对绿林朋友就是袁王。在袁王的支持下,毛泽东不仅创造了中国革命的第一块根据地,还学到朱聋子的游击战术。他称袁王是为中国革命立下大功的人。
“土籍的党,客籍的枪。”土客籍矛盾曾令毛泽东产生只手撑柱、回天乏力之感。中央规定党对于土著的政策是“杀戮其领袖,争取其群众”。土籍代表王怀、龙超清闻之雀跃,表示坚决拥护。主持公道的湘赣边特委组织部长宛希先坚决反对:“当然不能杀袁、王。杀了他俩,我们的良心等于给狗吃了,过河拆桥,恩将仇报,将来,边界百姓谁还相信我们?”
莽张飞最忌讳白面书生。在机诈百出的朱昌炽面前,彭德怀先后两次中计,第一次被“骗”去了生死之交的副帅黄公略,第二次被煽起斩杀袁王之心。1930年2月初,朱昌炽等人闯入五军军部,神情激动地说:“彭军长,救救边界特委吧,袁文才、王佐率部要叛变了。”
调离以驯化,抚慰以安心,杀戮以绝患,中共湘赣边特委定下对付袁王的上、中、下三策。坚决执行毛泽东土籍政策的宛希先被朱昌炽、王怀等人残杀,袁王大哭三天,嚷着要请毛委员主持公道。彭德怀轻信边区负责人谎报军情,派兵捕杀。袁文才被射杀于梦乡,王佐被追溺于江中。毛泽东扼腕叹息:“没有理由杀袁王。”

三、长沙之役
三位湖南老乡演绎一出精彩绝伦的武戏。李立三主持中央工作,制订“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雄伟计划;黄克诚认为这是盖棉被睡竹床――一面发热,反对进攻国民党重兵设防的大城市,遭到撤职处分;彭德怀半信半疑,率领红三军团,佯攻武汉,奔袭长沙,夺取红军十年内战时期唯一的一座省城。这年他年仅34岁。
红三军团长沙大捷,成为李立三抽打朱毛的鞭子。毛泽东忍不住问朱老总:“他们是怎么攻克的?”朱德心中大惑不解,难以理解分手不到半年,彭德怀的兵力就能夺取中心城市。他们既怀疑李立三的冒险战略,又怀疑自己的疑问是否正确。在中央一再督令下,“朱毛”、“彭滕”环攻长沙。何键派人挖了彭德怀的祖坟,将毛泽东心爱的妻子杨开慧予以处决。
强攻长沙受挫之后,毛泽东决心将一、三军团完整地带回中央苏区。他妙用“推宕”战术,绕城而过,引发军中将士疑惑:“你不打抚州,不打南昌,究竟执不执行中央命令?”赣江之滨,红军发生“分家”风波,红三军团将士拒绝过江,要求返回湘鄂赣苏区。一军团首长无计可施,只能把阻止分裂的希望寄托在彭军团长身上。彭德怀一言九鼎,大吼一声:“过江!”

四、富田事变
肃反错误超越国界,刮自莫斯科的红色狂飙席卷中央苏区,吞噬众多的领导干部。为避免放任和泛滥,毛泽东命令将抓人权力收回团部,杀人权力收归师委,仍不能阻止赤色恐怖的蔓延。
大权在握的红一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肃反委员会主任李韶久坐镇富田镇,把屠刀指向江西省行委、红二十军负责干部,逮捕数百人。失去冷静的红军将士喊出了骇人听闻的口号:“拥护朱彭黄,打倒毛泽东。”这就是震惊全苏区、全军乃至全党的富田事变。
疏可走马,密成珠团,似连实断,形断意续,毛泽东的字体别人很难摹仿。但是,就是这样一笔龙飞凤舞的毛体字,却写下命令肃反委员会将朱、彭、黄打成国民党特务、予以扑杀的指示。哗变的江西省行委指天为誓,说这封信是真的,要求彭德怀先下手为强,消灭毛泽东、周以栗等人。信件是真是假?省行委的誓言是否可信?毛泽东是阴谋家还是政治家?关键时刻,彭德怀没有拍案而起,而是悄然长坐,终于看出破绽,揭露了一个惊天大阴谋。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富田事变本是革命阵营中一件应该避免的憾事,可是却给国民党以红军内讧的假象,蒋介石下令轻装急进,张辉瓒、谭道源等将领贪功躁进,一步步滑入红军预设的圈套,付出伤亡数万人马的代价。

五、强打赣州
朱毛麾下猛将如云:“雄狮”彭德怀、“灵狐”林彪、“飞将军”黄公略、“神行太保”罗炳辉、“常胜将军”刘伯承、“智囊”叶剑英、“文武兼擅”陈毅……在这些璀璨的星座中,红一、三军团军团长最引人注目,他俩与毛泽东的关系也非常微妙。毛泽东欣赏和重用林彪,他们是师生和上下级的关系;毛泽东敬重和倚赖彭德怀,他们介乎师友和兄弟关系。
围绕攻打赣州,两位肝胆相照的战友第一次发生正面冲突。毛泽东反对攻城,彭德怀力主攻城。除了得到老搭档朱德的支持外,毛泽东与几乎所有的将领发生意见分歧,他对彭德怀产生了深深的失望。
由于林彪等四军将士对攻城持保留态度,挂帅上阵的彭德怀能够使用的主攻部队实际上只有红三军团。四次强攻,四次受挫,三万红军遭受国民党部队内外夹击,遭遇空前大败。项英等人不得不叹“还是摇鹅毛扇子的厉害”,亲自上东华山,接毛泽东回来收拾残局。
忠而被谤,信而见疑,不进反黜,毛泽东不禁黯然神伤。江口会议,他再次与中央局在作战方针上发生尖锐对立,争论双方把争取支持的目光投向彭德怀。彭德怀把举足轻重的票投给“左”倾领导人,深深刺痛了毛泽东,彭德怀后来为此后悔不已:“当时我如支持毛主席的意见,中央局可能会重新考虑。”

六、雄狮怒吼
临时中央批评红三军团用脸盆装菜招待十九路军谈判代表。彭德怀火冒三丈:“脸盆怎么了?我们红军就是这样,洗脸洗脚用脸盆,装菜盛饭也用脸盆。这种习惯好得很,我彭德怀喜欢这样,也不准备改。”他对博古等人拱手将军事指挥权交给金发碧眼的“洋顾问”非常反感。
良策不用,良将被审,良机逸失,毛泽东、彭德怀、王稼祥同感郁闷。毛泽东破例给彭大将军送礼,告诫他“'左'与右同样有危害性”。严峻的形势、相似的遭遇、共同的心声,把前方的彭德怀与后方的毛泽东拉得更近、更亲。
一、三军团首长分别上书,要求恢复运动战的作战原则,遭到“左”倾中央的严重警告。林彪低下高傲的头,钻研起“短促突击”的战术;彭德怀挺身而出,怒斥李德“崽卖爷田心不痛!”被斥为“孙子”的洋顾问暴跳如雷,指责他们是顽固的毛派分子,扬言要军法从事。毛泽东感叹地说:“一个是硬汉子,一个细伢子,金子不能比铜哟!”

七、拥毛复出
“众已聚不虚散,兵已出不徒归;求敌若求亡子,击敌若救溺人。”蒋介石书赠四句格言给各路将领,下令聚歼红军于湘江之滨。湘桂边界,彭德怀与“小诸葛”白崇禧血战四天四夜,伤亡两万余人。得胜还朝的“小诸葛”拍摄纪录片《七千俘虏》羞辱彭德怀。
兵入绝境,总书记博古用手枪顶住自己的脑袋瞎比划,被聂荣臻制止。毛泽东“策反”洛甫、王稼祥,成立新的“三人团”,周恩来痛苦地实现一生中最重要的转变。遵义会议上,彭德怀旗帜鲜明地拥戴毛泽东出掌帅印:“突围途中,搬家逃跑,行动迟缓,致使野战军遭受重大伤亡,这个责任应由中央来负。”全党托起的新太阳之下有一双长满粗茧的老兵之手。
土城之役,先胜后败,主要误于情报不准。不了解情况的营连级,因伤亡过大产生埋怨心理,有的则公开骂娘,“中央不是在遵义城开过会了吗?怎么还是打败仗?”毛泽东把重振军威的希望寄托在彭军团长身上。再战娄山关,复取遵义,红军用空前大捷驱散轻笼心中的阴云。毛氏兵法引发鸟道之怨。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林彪却怨声载道:“为什么尽走弓背路?为什么不抄捷径,走弓弦?”赞成毛泽东战术的彭德怀遭到部下的冷遇,师、团长不愿意搭理他。
风波升级。王稼祥纳闷:“老毛为什么老打圈不打仗?”红三军团刘少奇、杨尚昆上书中央反对高强度行军。林彪胆大包天,建议撤销毛泽东直接调度军队的权力,他打电话给彭德怀:“我们服从你领导,你下命令,我们跟你走。”他的建议遭到彭德怀的严词拒绝。
会理会议,批判党内“右倾”思想。首先倡议换帅的林彪作了一句检讨,就被毛泽东喝止:“你还是个娃娃,懂得什么?”他认为林彪的信是在彭德怀的指使下写出的。身受不白之冤的彭德怀采取事久自然明的态度,没有辩解。他没有想到,这次误会成为他们终身的误解,毛泽东在三十多年间八次提到这件事情。

八、会师风云
中央红军还剩几万人马?红四方面军三巨头发生争论,陈昌浩认为有三十万,张国焘估计有十五六万,徐向前说顶多三四万。会师之后,张国焘从老实忠厚的朱德口中得知,中央红军只剩下一副骨头架子,胸中顿时升起一缕凌顶俯瞰、天低吴楚的霸气,他开始以主人的姿态迎接毛泽东。
咄咄逼人,步步索权。张国焘依仗雄厚兵力,施展纵横捭阖之术,欺凌党中央,并把拉拢的黑手伸向一、三军团军团长。美誉、高官、枪弹,软化了林彪,丝毫撼不动湘潭汉子挺直的脊梁。
陈昌浩将一、三军团掐为首尾不能相顾的两段,彭德怀疑窦丛生,命令一个主力团埋伏在中央机关附近,随时准备应付突发事件。他问:“为了避免发生红军打红军的不幸事件,在目前被动的情况下,能否扣押陈昌浩,作为人质,令其不敢动手?”毛泽东说:“不行。对红军指战员只能说服、教育、等待。”毛泽东断然拒绝。为躲避杀机,中央红军星夜北趋,殿后的是彭德怀和他的三军团。

九、奠基陕北
吴起镇外,彭德怀虎帐点兵,杀得马家军闻风丧胆。毛泽东欣然题诗:“山高路远沟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彭德怀把“唯我彭大将军”改为“惟我英勇红军”。在历史长河中,这首小诗曾出现过真伪之辩。
“高山上倒马桶,臭名远扬。”彭德怀为自己的脾气作注。他赞成中央东征战略,“但须绝对保证同陕北根据地的联系”。毛泽东生气地复电彭德怀:“你去绝对保证,我是不能绝对保证的!”彭德怀知道自己措辞不够严谨,又引起毛泽东误会了。
彭德怀义释高福源,张学良决心缔结停战协定。红军-东北军-西北军,结成三位一体;捉蒋―审蒋―放蒋,毛泽东与张杨合演新编《捉放曹》。

十、百团大战
围绕八路军的对日作战方针,延安后方与云阳前方产生深刻的分歧,运动战、运动游击战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论不下;山西能否守得住,彭德怀与刘少奇各持不同的看法。毛泽东严厉批评热衷于运动战的林彪和一味乐观的彭德怀,也埋下了所谓“四十天骂娘”的历史误会。
蒋介石设家宴,开支票,伸出橄榄枝,表示“关照”之意。彭德怀问:“连我的祖坟都刨了,还要怎么关照?”从湘潭到延安,将军之恋曲折凄苦。他与表妹情定三生,但纯洁的瑞莲表妹却被地主逼得上吊自缢。他与发妻两情相悦,苦候十年,而刘坤模却误信“死讯”,与他人同居。一位金发碧眼的西方女记者主动追求他,他直言相告:“你爱我,我很感激,可我不爱你呀!”陈赓慧眼独具,为副总指挥找到最终的感情归宿。
八路军与华北日军围绕交通线斗法。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日本新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制定“囚笼政策”;彭德怀针锋相对,组织百团大战,在东方战场指挥了跻身二战史林的杰出战役。毛泽东闻讯,大喜:“百团大战真是令人兴奋,像这样的战斗是否还可以组织一两次?”随华北日军把进攻目标从国民党军队转向八路军,有人开始怀疑百团大战是否正确。

十一、保卫延安
34个旅对4个旅,25万人马对2万人马,“天下第一军”对“土八路”,黑云压城的形势,山一样重的责任。彭德怀来找毛、刘、周、朱:“我这不是闹情绪,也不是个人有野心。在贺龙同志还没有回延安之前,陕北这几个旅,是否先由我指挥一下,击退胡儿子再说!”毛泽东一把攥住他的双手,激动地说:“你这是临危请命,为党分忧,为我毛泽东解难哪!”
攻占延安空城,蒋介石发表谈话,认为其意义可与盟军攻克柏林相媲美。青化砭、羊马河中伏后,胡宗南集中军中智囊,研究出“小米碾子战法”,欲把毛泽东和西北解放军赶进黄河喂鱼;毛彭联手,施展蘑菇战术,上演蚂蚁吞象的军事奇迹。
榆林之战,胡宗南放出胜负手,钟松兵行险招,横空沙漠,出人意料地出现在长城之上,夹击解放军,西北战局空前危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彭德怀独排众议,专寻钟松的王牌师决战,取得沙家店大捷。逆转战局之后,两位湖南老乡长舒口气,不约而同地说:“过峁了!”

十二、抗美援朝(上)
政治局多数人反对出兵,林彪拒挂帅印,斯大林背弃承诺,遭受巨大压力的毛泽东喃喃自语:“你们都说得有道理,但不管怎么说,别人要亡国了,我们站在旁边看,心里难过哟!”应命而来的彭德怀语惊四座:“出兵朝鲜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一位老将军对披挂上阵的志愿军总司令说:“看来,你还是不服老。”
彭德怀慧眼识英雄,擢升邓华为自己的副手。邓华有胆有识,一连三次提出不同意见。一对新搭档,珠联璧合,三战打得欧战名将麦克阿瑟折兵五万,美国人惊呼:“遇到了第一流的军队和第一流的军事家。”
志愿军要不要立即越过三八线?金日成要求乘胜追击,不给美军喘息之机;苏联驻朝大使认为美军已无还手之力,建议实施不停顿的攻势;彭德怀从军事上考虑,主张缓攻、缓进。官司打到中南海和莫斯科,毛泽东一言定夺:军事服从政治,打过三八线!斯大林表态:一切听从彭德怀指挥。

十三、抗美援朝(下)
美军打破志愿军的“礼拜攻势”和“月亮攻势”,志愿军大败之后迅速发起反攻。勉强发动的第四次战役陷入被动状态,彭德怀千里回京,深夜“闯宫”,反映前方困难。毛泽东打趣地说:“只有你老彭才会在人家睡觉的时候闯进来提意见!”
邓华三次行使建议权,彭德怀后悔不听邓华的忠言,导致第五次战役受挫,深以为憾,说这是他一生中的四次军事失误之一。毛泽东点评他在指挥上“急了一些”,“大了一些”,“远了一些”。
“你们杀过美军俘虏没有?”苏共中央根据不实之词,组织人马对来访的彭德怀进行围攻。斯大林变换方法地套话:“你就告诉我一个人,咱俩悄悄地说,我绝不告诉别人。”彭德怀一言不发,最后连周恩来都急了,问:“有没有这回事?”彭德怀照样不理不睬,泰然自若。后来他气愤地揭开拒绝解释的原因:斯大林太小看我们的觉悟了!
志愿军总部遭受美军空袭,彭德怀幸运脱险,他抓住洪学智的手,心有余悸地说:“洪大个,今日不是你,老夫休矣!”当他听说毛岸英在突袭中丧生的消息后,面对废墟,反复念叨:“唉,为什么偏偏把岸英轰死了呢?他那么年轻,那么聪明。叫我怎么向老毛交代?”

十四、庐山冲突(上)
回故乡,填诗词,会晤贺子珍,毛泽东带着一份轻松和惬意登上庐山。他列出十九个问题供与会的中央委员思考,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大跃进”以来的形势。他开会的初衷是纠正大跃进以来的“左”倾错误,认为“国内形势是好是坏?大形势还好,有点坏,但还不至于坏到'报老爷,大事不好'的程度。”平心静气的讨论,悠然自得的串门,兴会无穷的唱和,神仙会开得不痛不痒。
刚刚出访东欧回国的彭德怀原本不想上庐山,张闻天劝道:“去吧,听听也好。”不平则鸣、有话直说的老帅,在会上作了7次发言。在发言中,他严厉批评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错误,批评了小资产阶级狂热性,他甚至直言不讳地给毛泽东提意见,说:“人人有责任,人人有一份,包括毛泽东同志在内。'1070'是毛主席决定的,难道他没有责任?”“毛主席和党中央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威信之高,是全世界找不到的。但滥用这种威信是不行的。”
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深夜来访,说毛泽东现在是愿意听别人谈缺点的,希望彭德怀去找毛泽东谈谈。彭德怀来到美庐,护士说主席睡了,他决定以纸代笔,书面表达自己的思想。黄克诚后来责备道:“这封信提的意见我赞成,但信写得不怎么样,有刺。有意见当面提嘛,写信干什么?”
一石激起冲天浪。彭德怀给毛泽东的信,被标以《彭德怀同志的意见书》发给中央委员会讨论。大多数人都看出凶多吉少,黄克诚、李锐、周小舟等一批湖南籍的犟骡子打抱不平,站出来声援彭德怀,他们的共同心声是“共产党人要说实话”。张闻天推波助澜,把批“左”提高到更深刻的理论层次。柯庆施对毛泽东惊呼:“现在很需要主席出来讲话,顶住这股风,不然队伍就散了。”

十五、庐山冲突(下)
雷霆之怒,风云变色。毛泽东漫谈两个多小时,数落彭德怀在党内四次路线(陈独秀、立三、王明、高饶)动摇不定,警告说追随彭德怀的人虽然不是右派,“但已是站在右派的边缘了”。田家英、李锐、周小舟几个湖南籍的秀才不满毛泽东的发言,激愤之下谈论了斯大林晚年的问题,伏下“湖南集团”的祸根。
中央常委会上,一场不见硝烟的较量。毛泽东质问:“我同你的关系,合作,不合作,三七开。融洽三成,七成搞不来。31年,是否如此?”彭德怀不同意:“我是是非各半的人,同主席关系是对半开。”老实厚道的朱总司令的发言被斥为“隔靴搔痒”,蛰伏十年的林彪语惊四座:“在中国只有毛主席能当大英雄,别人谁也不要想当英雄。你我离得远得很,不要打这个主意。”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占据政治制高点的毛泽东突发雅兴,调侃地写信给张闻天,问:“怎么搞的,你陷入那个军事俱乐部去了。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这次安的是什么主意?“八届八中全会掀起一轮轮围攻高潮,伤心气沮的秀才们纷纷”供出内幕“,引起轩然大波。彭德怀被戴上”阴谋家“、”野心家“、”伪君子“和反党集团主帅的帽子被打入深渊。
“在延安你操了我40天娘,我操你20天的娘还不行?”历史恩怨纠缠于党内争论之中,使两个方向一致的巨人背道而驰。研讨庐山破裂悲剧,既有毛泽东的原因,也有彭德怀的原因。

十六、罢官之后
杨六郎挂甲歇马的地方,成为彭大将军解甲归田的软禁之所。毛泽东亲自安排彭德怀进行学习、调查研究和反思。越是反思,彭德怀越觉得自己没有错。
在六十年代初的甄别平反中,彭德怀“军事俱乐部”的主要成员相继恢复了工作:张闻天到中国科学院任经济所研究员,周小舟降为湖南省委副书记,后到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任副院长;黄克诚后来也被派到陕西当了副省长……唯有彭德怀没有被赦免。毛泽东强调:就是彭德怀不能平反。刘少奇代表中央表态:彭德怀的问题不是为什么提意见,而是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提意见。
为洗刷自己“里通外国”的罪名,彭德怀再次上书毛泽东,八万言的泣血之作被斥为“翻案书”。彭德怀亲手切下分手梨,对浦安修说:“如果你有丁点怀疑我是个反字号人物,就请痛痛快快地吃掉属于你的那半个梨,从此我们一刀两断。”浦安修后来痛悔自己不该吃掉那半片梨。

十七、最后的军礼
赋闲六年后,毛泽东任命彭德怀为三线副总指挥。他亲自守候在门口,诚恳地对彭德怀说:“历史上,真正的同志绝不是什么争论都没有,不是从始到终,从生到死都是一致的。有争论,有分歧,不要紧,要服从真理……也许真理在你那边!”
彭德怀到了西南三线,进退维谷:他发现自己三线建设副总指挥的头衔是空的,有名无实。庐山上书与《海瑞罢官》,纠缠在一起,欲说还休,欲断还连。在江青、康生的唆使下,“东方红”、“红旗”造反派组成“揪彭兵团”,将彭德怀从四川绑架回北京,周恩来发出四点紧急指示,指示成都军区派部队护送,要求确保彭德怀人身安全。
在最后8年内,彭德怀被殴打、揪斗数百场。江青下达命令;“批斗会要录音,要照相,要拍电影,要让下一代看看我们是怎样同敌人搏斗的!”在含冤去世之前,彭德怀最大的愿望是在临终前亲眼见到毛泽东,或者周恩来、叶剑英,和他们谈几句话。他让审讯他的人转达中央:他对毛主席的感情至死没变,对毛主席的错误在最后的日子里也几次提出来,也可以报告毛泽东。
参考书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后封有划痕,书背角有点小伤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