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间射频信息获取新技术丛书: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处理
  • 空间射频信息获取新技术丛书: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处理
  • 空间射频信息获取新技术丛书: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处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空间射频信息获取新技术丛书: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处理

18 3.1折 59 九品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法]Henri Maitre 编;孙洪 译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N24580

上书时间2024-11-24

学海堂怀旧书屋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法]Henri Maitre 编;孙洪 译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7
  • 版次 1
  • ISBN 9787121209758
  • 定价 5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0页
  • 字数 38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空间射频信息获取新技术丛书
【内容简介】
  《空间射频信息获取新技术丛书: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处理》系统论述了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处理的原理和方法,并且收集了有关各个方面处理技术的研究成果,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易于理解的信息。全书讨论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介绍了国际上知名的星载、机载等合成孔径雷达系统,重点分析了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的各种数学模型,以及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地形校正等数据处理方法,针对各种不同的应用背景,论述了图像滤波、分割、分类方法,目标的点、轮廓、线等特征提取方法,以及目标辨识、立体测量、干涉测高、海洋探测等应用的处理方法。
【作者简介】
Henri Maitre教授自1972年起任教于法国巴黎高科电信学院Telecom ParisTech(原名法国国立高等电信学校(ENST))。1999年至2004年担任信号与图像系主任,2008年至2012年担任副校长。研究兴趣包括图像分析、图像理解和计算机视觉,以及在卫星和航空图像领域的应用。
【目录】
第1章合成孔径雷达影像的物理基础
1.1电磁波传播
1.1.1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1.1.2异质介质中的传播方程
1.1.3星载雷达的电磁波传播
1.2物质与辐射的相互作用
1.2.1各种后向散射的理论模型
1.2.2后向散射现象的模型
1.3极化
1.3.1定义
1.3.2波极化
1.3.3后向散射对齐协议
1.3.4复后向散射矩阵S及Mueller矩阵

第2章合成孔径雷达的原理
2.1雷达原理
2.1.1监视雷达的描述
2.1.2分辨率的概念
2.1.3成像雷达
2.1.4合成孔径雷达(SAR)
2.1.5雷达方程
2.2合成孔径雷达的方程式
2.2.1脉冲压缩原理
2.2.2距离分辨率
2.2.3方位分辨率
2.2.4SAR天线的传递函数
2.2.5距离向及方位向的采样
2.2.6星载SAR的运行
2.3SAR图像的成像几何
2.3.1采样和分辨率
2.3.2雷达几何与地形几何
2.3.3折叠、膨胀及阴影

第3章现有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系统
3.1轨道记录的组成
3.1.1遥感卫星的轨道
3.2极轨星载SAR
3.2.1SEASAT
3.2.2ERS
3.2.3JERS
3.2.4RADARSAT
3.3非极轨卫星
3.3.1ALMAZ
3.3.2航天飞机的利用
3.4其他系统
3.5机载SAR
3.5.1Sandia
3.5.2CCRS
3.5.3CRL/NASDA
3.5.4JPL的AIRSAR
3.5.5PHARUS
3.5.6DLR的ESAR
3.5.7几种著名的军用系统

第4章合成孔径雷达图像
4.1图像数据
4.1.1原始数据
4.1.2单视复数据
4.1.3多视数据
4.1.4衍生产品
4.1.5极化数据
4.2辐射校正
4.2.1标量SAR数据的校正
4.2.2极化SAR数据的校正
4.3定位精度

第5章相干斑的模型
5.1相干斑概述
5.2单视标量相干斑的复循环高斯模型
5.2.1随机游程及其高斯相干斑的条件
5.2.2一阶分布:雷达反射系数R
5.3矢量或多视相干斑的多变量复循环高斯模型
5.3.1单视复数据的联合分布
5.3.2单视高斯相干斑的空间相关及其谱特征
5.3.3单视探测数据的联合分布
5.3.4标量多视数据的分布
5.3.5多视矢量分布
5.4非高斯相干斑模型
5.4.1标量乘积模型和归一化纹理
5.4.2非高斯杂波
5.5极化雷达中的相干斑
5.5.1高斯模型
5.5.2乘积模型
5.5.3相位差及幅度比的分布
5.5.4同极化与交叉极化通道的相关

第6章反射系数的估计与SAR图像滤波
6.1引论
6.2反射系数R的估计
6.2.1贝叶斯估计概述
6.2.2恒定反射系数R的估计
6.3已知场景先验概率的单通道滤波器
6.3.1线性MMSE滤波器
6.3.2非线性MMSE滤波器
6.3.3非线性MAP滤波器
6.4多通道滤波器
6.4.1强度数据
6.4.2一般情况:矢量线性MMSE
6.5极化数据滤波
6.5.1通过组合多极化通道削弱相干斑的滤波器
6.5.2极化数据恢复滤波器
6.6滤波器参数估计
6.6.1统计量的估计公式
6.6.2计算窗的选择
6.7滤波器指标
6.7.1各种估计的统计评价
6.7.2在ERS1图像上的结果
6.8结论

第7章SAR图像分类
7.1符号
7.2用于标量图像的贝叶斯方法
7.2.1基于像素的贝叶斯方法
7.2.2基于上下文的贝叶斯方法
7.2.3全局贝叶斯方法
7.3贝叶斯方法应用于ERS1的时间序列
7.3.1像素分类
7.3.2雷达与SPOT融合及其与SPOT的比较
7.3.3结论
7.4多极化图像分类
7.4.1基于三种主要后向散射机制的分类[VAN89]
7.4.2基于熵分类[CLO96]
7.4.3贝叶斯极化分类
7.4.4非贝叶斯极化分类

第8章点、边缘和线的检测
8.1目标检测
8.1.1强度阈值
8.1.2比值的应用
8.1.3其他方法
8.1.4结论
8.2边缘检测
8.2.1均值比
8.2.2似然比
8.2.3指数加权均值比
8.2.4多维的情况
8.3线检测
8.3.1均值比
8.3.2与理想结构的相关
8.4线与边缘的关联
8.5结论

第9章雷达几何与地形几何
9.1雷达图像的定位
9.1.1轨道数据的精度
9.1.2距离向定位
9.1.3方位向定位
9.1.4雷达成像的三维点定位
9.1.5运动目标
9.2几何修正
9.2.1利用数字地面模型的几何校正
9.2.2图像之间的配准

第10章雷达立体测量
10.1立体视觉原理:摄影测量
10.1.1原理
10.1.2立体视觉的方法
10.2雷达立体测量的原理
10.2.1侧视效应
10.2.2几何重构
10.2.3配准
10.2.4雷达视觉的几何效应
10.2.5阴影部分和未配准区域的填充
10.3雷达立体测量的实例
10.4结论

第11章雷达斜坡测量
11.1雷达斜坡测量方程
11.1.1阴影成形
11.1.2阴影成形和雷达
11.1.3雷达斜坡测量方程
11.2雷达斜坡测量方程的解
11.2.1Wildey方法
11.2.2FrankotChellappa方法
11.2.3无先验信息的雷达斜坡测量方程的解
11.3未知参数的确定
11.3.1σ0的确定
11.3.2后向散射分布的确定
11.4几个实例
11.5雷达极化测量
11.6结论

第12章雷达干涉测量
12.1干涉测量的原理
12.1.1相位和干涉
12.1.2干涉测量产物的结构
12.1.3干涉图携带的信息
12.2干涉图的模型
12.2.1干涉图的统计规律
12.2.2经验相干度估计
12.3数据的几何分析
12.4干涉测量的实际应用
12.4.1高程测量
12.4.2地表运动测量:差分干涉测量
12.4.3相干度的应用
12.5干涉测量成像的局限
12.5.1时变的影响
12.5.2几何上的限制
12.5.3大气传播的影响
12.5.4信噪比的作用

第13章相位展开
13.1引言
13.1.1校正相移
13.1.2残留点的检测
13.2InSAR(干涉SAR)数据的预处理
13.2.1局部频率分析
13.2.2干涉图的滤波
13.2.3不可展开区域的检测
13.3相位展开的方法
13.3.1局部方法
13.3.2最小二乘法
13.3.3格林函数
13.3.4结论

第14章雷达海洋探测
14.1雷达海洋探测引言
14.2海洋表面的描述
14.2.1海洋谱在不同尺度上的划分
14.2.2海洋表面电磁波的反射
14.3真实孔径雷达的海洋表面图像
14.3.1倾斜调制
14.3.2水动力调制
14.4海洋表面的运动
14.5海洋表面的SAR图像
14.5.1SAR图像谱的准线性逼近
14.5.2非线性模型
14.6SAR成像机制的反演
14.6.1SAR的谱反演
14.6.2水下地形测量的反演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