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思潮与学派: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研究
  • (正版)思潮与学派: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研究
  • (正版)思潮与学派: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研究
  • (正版)思潮与学派: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思潮与学派: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研究

15 2.7折 55 九品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郑师渠 著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5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2-23

银杏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内页有签名。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郑师渠 著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05
  • 版次 1
  • ISBN 9787303074853
  • 定价 5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95页
  • 字数 500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为当代中国史学家文库中的一本,作者郑师渠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本书是从郑师渠教授以往发表的著述、论文中选出的思想文化史方面的专题出版物,集中探讨了近代中国的文化思潮与学派。全书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动与近代的文化民族主义;二、传教士、西学与风习的变迁;三、国粹派与国粹主义;四、学衡派与新人文主义;五、梁启超、严复、章太炎、钱玄同、杜亚泉、吴宓等重要学者文化思想的个案研究。全书注意社会与文化的互动,尤其关注鸦片战争前后、20世纪初年与欧战后,几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中国社会文化思潮发生的变动,并将思潮与学派、个体与群体的研究相结合,从而彰显了开阔的视野。本书有助于人们进一步深化对于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认识。
【作者简介】
郑师渠,1946年生,男,汉族,福建省福州市闽安镇人。197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已出版的著作有:《国粹·国学.国魂: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在欧化与
【目录】
鸦片战争前后士大夫西学观念的演进

 一、 “西学源出中国说”与清初西学观念的倒退

 二、鸦片战争后二十年间西学观念的演进

 三、士大夫西学观念演进的时代意义

20世纪初年的文化反思

 一、20世纪初中国社会文化心理的折向

 二、从“锻铸国魂”说到“古学复兴”论

 三、文化民族性问题的提出与对中西文化的再认识

 四、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次思想铺垫

欧战后中国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动

 一、“西方的没落”与世界文化的对话

 二、马克思主义者、西化派、东方文化派

 三、“科学与玄学”之争的再认识

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

 一、民族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

 二、从“保教”、“存学”到“东方化”

 三、 “吾人之天职在实现吾人之理想生活”

 四、文化民族主义:一柄双刃剑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基督教的传播

 一、西方教会势力卷土重来

 二、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

 三、士大夫的抵拒

 四、传教士失去了自负

 五、反教斗争正未有穷期

在华传教士与西学的传播(1840-1860年)

 一、东南沿海地区最初出现的一批近代文化设施

 二、西学传播的主要内容

 三、科学的自觉观念的传入

 四、西学传播受限原因分析

 五、传教士的历史悲喜

鸦片战争后20年间上海地区风习的变迁

 一、战后上海地区逐渐向开放型社会的过渡

 二、社会风习的变迁

 三、风习变迁对传统社会的冲击

晚清国粹派的崛起

 一、从中国教育会到国学保存会

 二、国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三、晚清国粹派崛起的历史机缘

晚清国粹派的文化观

晚清国粹派与社会学

晚清国粹派的新史学探讨

晚清国粹的经学思想

晚清国粹派论清学

学衡派的文化观

学衡派的史学思想

学衡派论诸子学

学衡派的教育思想

梁启超与今文经学

严复与卢梭的《民约论》

章太炎与刘师培的交谊

杜亚泉与新文化运动

钱玄同与《刘申叔遗书》

吴宓的道德观

《万国公报》与中日甲午战争

京师大学堂师范馆

近年来近代史人物评价的若干问题

《中国文化通史》总序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内页有签名。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