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两种思维结合学习论 马芯兰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 小学数学两种思维结合学习论 马芯兰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 小学数学两种思维结合学习论 马芯兰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 小学数学两种思维结合学习论 马芯兰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 小学数学两种思维结合学习论 马芯兰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 小学数学两种思维结合学习论 马芯兰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 小学数学两种思维结合学习论 马芯兰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小学数学两种思维结合学习论 马芯兰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正版2现货,品好如新,基本未阅,实物拍照

90 九品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温寒江、陈立华、魏淑娟 编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C3

上书时间2024-06-28

欣意书店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温寒江、陈立华、魏淑娟 编
  •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5
  • 版次 1
  • ISBN 9787519103576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98页
  • 字数 24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脑科学·思维·教育丛书
【内容简介】
  《小学数学两种思维结合学习论 马芯兰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以温寒江先生的脑科学和两种思维相结合理论为指导,系统阐述了“马芯兰教学法”,即马芯兰老师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和数学知识的特点,深入改革教材、教法,创造的数学教学法: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是紧密的,一般会形成一个结构严密的整体,教学时要注意从整体结构中研究每一局部知识在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间的内在联系,从思维因素(思维材料、思维方法)来把握这种内在联系,使知识形成有纲有目、有主有次、纲目清楚的结构——知识的网络,从而给迁移创造了条件。
【作者简介】
  温寒江,1924年出生,194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并于当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担任北京三十五中、北京四中、北京八中校长和北京教育学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有过30余年的教学生涯,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35年。先后主持了省部级4个教育科学课题。主持编写了近400万字的《开发大脑潜能,发展形象思维创新教育丛书》。出版《师资培训概论》《学习与思维》等9本专著,在《红旗》《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38篇。2007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2009年被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数学的本质
第二节 数学教学与思维发展
第三节 马芯兰数学教学法概述

第二章 活动与思维——抽象思维的起步
第一节 对“数位”、“计数单位”的认识与“数位筒”的教学
第二节 小学生数量关系的第一个基本概念——“和”
第三节 课例

第三章 数学概念教学
第一节 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概括性、结构性
第二节 把最基本概念放在中心位置
第三节 几个基本概念的教学——“同样多”、“份”、“倍”
第四节 课例

第四章 计算技能的形成与训练
第一节 计算技能形成的过程
第二节 技能训练的特点

第五章 知识的迁移与渗透
第一节 小学数学知识的网络
第二节 备课要从整体来把握教材
第三节 迁移的概念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第四节 渗透是对迁移法的创新

第六章 形象思维的发展
第一节 图形教学与形象思维的发展
第二节 应用题教学中的线段图教学
第三节 课例

第七章 小学生数学能力的结构与培养(上)
第一节 技能与能力
第二节 概念教学是发展数学能力的基础
第三节 “问题结构”教学
第四节 应用题问题结构教学
第五节 课例

第八章 小学生数学能力的结构与培养(下)
第一节 解应用题过程的分析、推理能力
第二节 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第三节 课例

第九章 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一节 数学创新能力
第二节 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节 能力培养与创造性思维培养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