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以人灭天:庄子思想研究
  • 无以人灭天:庄子思想研究
  • 无以人灭天:庄子思想研究
  • 无以人灭天:庄子思想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无以人灭天:庄子思想研究

12 2.7折 45 八五品

仅1件

上海闵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严春友 著;江怡 编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8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8-31

闻雅书店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严春友 著;江怡 编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8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31220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23页
  • 字数 25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哲学与文化丛书
【内容简介】
  对于庄子思想的种种误解和过于消极的评价,起因于以西方哲学的观点、方法与虚无主义来研究庄子思想。
  《<哲学与文化>丛书·无以人灭天:庄子思想研究》试图超越这种研究思路,从庄子思想本身出发来消除理解的障碍。
  《<哲学与文化>丛书·无以人灭天:庄子思想研究》认为,“无以人灭天”是理解庄子思想的一个重要角度,庄子的许多命题由此可以得到合理解释。
【作者简介】
  严春友,男,1959年生于山东省莒县。先后获得历史学学士、哲学硕士(西方哲学)、哲学博士(中国哲学)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美学教授、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著作:《宇宙全息统一论》、《宇宙绕一科学》、《文化全息论》、《精神之谜》、《西方哲学新论》、《庄子一日一讲》、《西方哲学名著导读》、《精美思想读本》。“大自然的智慧”一文入选“1998年中国散文排行榜”,并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课本和《高中语文读本》,广西教育出版社《新语文读本》)。
【目录】
绪论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考察
第一节关于方法
第二节各种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古典研究方法的反思
二考证方法
三分块式研究
四阶级分析和社会背景分析方法
五辩证方法
六西方哲学的方法
第三节思想的特性

第一章论庄子思想的性质
第一节庄子的思想不是任何一种“主义”
一庄子是否唯心主义者?
二庄子是唯物主义者吗?
三庄子是怀疑主义者吗?
四庄子哲学是诡辩论吗?
五庄子是相对主义者吗?
第二节定性研究的局限性

第二章庄子思想的不同层次及其作用
第一节“相对性”的作用
第二节道的作用

第三章庄子的“道”以及今人对它的误解
第一节道的含义
第二节道的意义

第四章庄子对人类之“知”的批判
第一节《齐物论》的主题是批判人的概念式思维
第二节通过知的途径不能达于真理
一“知”使人类生活于可悲的境地
二通过彼此、是非的争辩不能达到真理
三通过概念的辨析不能达于道
四通过概念和语言不能说清楚道
五物性无常,不存在共同的标准
六物化无常,人不能知其所以然
第三节不知之知是最高的知
第四节绝圣弃智
一智慧扰乱了人心
二智慧是中性的
三以“小国寡民”限制人的“知”
四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第五节庄子对人类智慧批判的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我非我有:无可奈何是人生的终极状态
第一节有用与无用是不确定的
第二节福与祸不可预料
第三节死生无关乎己
第四节名与利是人所不能控制的
第五节以无限消解有限
第六节我非我有

第六章无为思想的意义
第一节道之无为
第二节无为,个人无奈的选择
第三节君主无为的意义
第四节柔弱中隐含着强大的力量
第五节无为思想中存在的问题

第七章庄子思想的当代性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庄子思想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庄子思想的特性与《庄子》的不可研究性
第三节庄子思想的当代性

附录一:中国哲学的强解释学特征
一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的复杂性
二中国哲学的强解释学特征
三西方哲学的弱解释学特征
四结论
附录二:境域中的非境域性
一境域构成说不能消解二元化
二境域构成说不能消解主体性
三认识论也是不能消解的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