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宗教批判的革命变革——从理性的批判到实践的批判
  • 马克思宗教批判的革命变革——从理性的批判到实践的批判
  • 马克思宗教批判的革命变革——从理性的批判到实践的批判
  • 马克思宗教批判的革命变革——从理性的批判到实践的批判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马克思宗教批判的革命变革——从理性的批判到实践的批判

38 九品

仅1件

河南开封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叔贵峰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4

版次1

印刷时间2008-04

印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18

开封鸿鹄书店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除封面陈旧外,书内近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叔贵峰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4
  • 版次 1
  • ISBN 9787010070629
  • 定价 2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4页
  • 字数 208千字
【内容简介】
马克思同近代所有资产阶级思想家在宗教批判方面的根本区别在于,近代的宗教批判是理性理论的批判,不否定宗教本身,而马克思是现实的批判、实践的批判,是对宗教的根本否定。马克思要求把对宗教神学的批判变成对现实的国家政治和法的批判。因此,近代的宗教批判同马克思的宗教批判相比,在阶级背景、理论基础、批判方式、批判目的、批判结果等方面,都有本质的改变。马克思发现了人的本质,创立了实践思维方式,建立了唯物史观,这三者之间是孰先孰后?三者之间在逻辑上是什么关系?同时,马克思的宗教批判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本书对于这些重要理论问题,做出了富有启发性的探索和阐释。这是一种具有理论气质和学术旨趣的研究,相信读者不仅可以从书中领略到作者的学识,而且可体验到作者的理论精神。
【作者简介】
叔贵峰,男,汉族,1970年生,辽宁省沈阳市人,1993年本科毕业于沈阳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2年硕上毕业于沈阳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2007年博上毕业下吉林夫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先后师从于高清海和高文新两位教授。1993年至今,工作于沈阳师范大学,现任马克思丰义
【目录】
导言:30年来马克思宗教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第1章:从本体的设立到本体的信仰——从古希腊哲学到中世纪哲学对于宗教的批判历程

  一、古希腊哲学对原始宗教的批判

    (一)古希腊自然本体论哲学源于对原始宗教神话的批判

    (二)本原存在方式的转变:由物质存在的方式到理性的存在方式

  二、中世纪哲学对上帝本体的信仰

    (一)基督教的哲学打造

    (二)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关于上帝存在的哲学证明  

第2章:理性领域神学批判的终结——从近代哲学到德国古典哲学对于宗教神学的批判

  一、近代哲学的宗教批判

    (一)近代唯理派的宗教批判  

    (二)近代经验派和无神论对于上帝的批判

    (三)近代哲学在宗教夯b判中陷入了自身的理论困境

  二、康德的宗教批判——从理性的批判到上帝的道德化

    (一)康德的哲学革命与宗教批判

    (二)康德的宗教批判对哲学的影响

    (三)康德在哲学和宗教批判中存在的问题

  三、黑格尔哲学对宗教的批判:上帝人本化的完成

    (一)上帝的人本化与形而上学的最高形式

    (二)宗教批判在理性领域的终结及其现实转向

第3章:宗教批判回归现实之路——马克思宗教批判的理论前提

  一、施特劳斯的宗教批判

    (一)隐藏在“神迹”下的背叛

    (二)施特劳斯对于“神迹”的历史主义考察

    (三)施特劳斯宗教批判的进步意义

    (四)施特劳斯宗教批判的局限性

  二、鲍威尔的宗教批判

    (一)鲍威尔的“自我意识”理论

    (二)“自我意识”对宗教的批判

    (三)鲍威尔对宗教批判的进步意义

    (四)鲍威尔宗教批判的局限性

  三、施特劳斯和鲍威尔在宗教批判史上所起到的历史性作用“

    (一)完成了黑格尔理性批判原则与现实宗教之间的连接

    (二)完成了基督教从教条批判、教义批判向基督教哲学批判之间的连接

    (三)完成了黑格尔“绝对精神”与“人”之间的连接

    (四)完成了从基督史到人类史的连接

  四、费尔巴哈对宗教的批判

    (一)费尔巴哈实现了人向自然基础的回归  

    (二)费尔巴哈对于宗教的批判

    (三)费尔巴哈宗教批判的局限性

    (四)武教存在根据的现实转向

第4章:宗教存在根据的颠覆——马克思的“人性”革命

  一、马克思人性观变革的理论基础和前提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展示人性观发生变革的理论平台

    (二)感性物质活动的至上性是马克思人性观变革的理论基础

    (三)马克思“人的感性活动”的具体含义

  二、马克思人性观变革的基本内容

    (一)将费尔巴哈以自然为基础的人改造成为以感性活动为基础的人

    (二)将人从费尔巴哈的精神中的类存在物改造成为社会实践中的类存在物

    (三)将费尔巴哈的精神性的“类关系”改造成为现实性的“社会关系”

  三、马克思人性观对宗教存在根据的颠覆

    (一)宗教不属于人的真正的“类生活”

    (二)生产领域中异化成为宗教存在的决定性因素

第5章:宗教批判的革命性转向——马克思对社会现实的挑判

  一、宗教成为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宗教批判革命性变革的标志

    (一)原始宗教最初是人们基于实践活动的一种精神产品,是人们对于现实生活过程的意识形式  

    (二)异化后的私有财产生产过程使得自然宗教发展成为宗教神学

    (三)宗教成为私有制下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马克思在宗教批判上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

    (一)从批判对象上看,由单纯的基督教批判转变为对一切宗教的批判

    (二)从批判的神秘性内容上看,由揭露宗教的秘密转向揭露商品的秘密

    (三)从批判的方式上看,由理性的批判转变成为行动的批判

    (四)从批判的根据上看,由认识根据的批判转向社会根据的批判

    (五)从宗教批判的结果上看,由宗教的批判转向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三、马克思在宗教批判上所实现的变革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所实现的是一场带有全面性的哲学变革

    (二)马克思的宗教批判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丰富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内容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除封面陈旧外,书内近全新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