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鲁迅研究·鲁迅生平研究(总第88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上海鲁迅研究·鲁迅生平研究(总第88辑)

新华正版全新 七天无理由 急速发货

36.01 5.3折 68 全新

库存4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上海鲁迅纪念馆 编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34363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68元

货号1202322830

上书时间2024-04-11

智文星空图书专卖场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编后

 

鲁迅生平研究是鲁迅研究的主要项目,以往的《上海鲁迅研究》也时常刊发相关文章。为配合鲁迅诞辰140周年纪念,本辑特开设本专栏。《从“象牙之塔”到“十字街头”——鲁迅在厦门》重新梳理了鲁迅南下厦门的因由、在厦门的思想变化以及教学活动。认为“鲁迅作为一位独立的思想者,一个对‘立人’和社会、文明有着自己思考和想象的知识分子,即使是在重新思考自己生命之旅的厦门时期,也是无法对‘十字街头’的平庸与浑噩视而不见,无法排除自己的疑虑与悲哀。这也许是促使鲁迅在如此短时间内离开厦门奔向广州的根本原因”。《左翼文化的先驱——从鲁迅致赵家璧信管窥鲁迅在上海时期的出版活动》则依据上海鲁迅纪念馆藏鲁迅致赵家璧信,从“策划编辑《中国新文学大系》”“合编版画集两种”“几度向鲁迅约稿”“鲁迅稿件”几个方面重新考察上海时期鲁迅的部分出版活动,认为“正如鲁迅致赵家璧信所反映的,鲁迅在上海期间能够抵抗来自国民党反动当局的迫害,在出版先进左翼文化书籍方面收获丰硕的成果,少不了如赵家璧这样的进步出版工作者的积极配合。鲁迅以他的精神和个性魅力了感召他们共同为左翼文化的出版服务,他们也以聪明才智、不惧险阻奋勇向前的精神为左翼文化的出版和广泛传播立下汗马功劳,他们与鲁迅等革命文艺工作者共同营造了中国左翼文化的殿堂,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到左翼文化活动中,进而成为革命文化工作者。”《作为“敲门砖”的德语——鲁迅在东京独逸语专修学校的学习》则通过德语教材相关文献的研究,考察了鲁迅学习德语的实际情况,认为“鲁迅在独逸语专修学校3年,《独文读本》是他在普通科学习期间使用过的教材,也是‘三太郎文典’中的经典教材之一。从我们所能见到的这几本德文教材来看,都只有100多页,对鲁迅来说确实并不需要花费太多工夫,所以在周作人眼里鲁迅几乎没有花时间在学校的功课上,而是把更多时间精力用在搜寻和阅读自己购买的德文作品上。但即便如此,在独逸语专修学校所接受的系统、正规的语法和阅读训练,对于鲁迅提高德语水平还是很有必要的”。《鲁迅居沪期间生病考》通过对鲁迅日记、书信等材料的数量,为我们展现出上海时期鲁迅的健康状况。《鲁迅对文艺活动的另一种探索——北新书屋》一文认为“北新书屋是鲁迅经营的*一个书店,此中甘苦依稀可辨。考察北新书屋开办经过及其关门原由,阅读鲁迅1927年的书信,鲁迅对于文艺的希望、对于青年的期望与爱护、对于广州文艺运动的多方探索依稀可辨。鲁迅经营书店的动因是想给‘还是旧的’广州文艺界带去五四新文化的成果。为之,鲁迅出钱出力,亲自售卖吆喝,初见端倪。但在政治时局的动荡变幻中*终泯灭。于是,鲁迅再次出走,重新起航,期待着下一站能够承载他那以文艺改变国民性的理想和实践”。

 

 

 

关于《斯巴达之魂》的研究,确如《“烈士之毅魄”与“猗欤女丈夫”——论〈斯巴达之魂〉烈士精神建构》一文所言,多关注译作或创作之间的讨论。该文以文本为重,分析小说中的烈士精神以及“以国为纲”的烈女行为,颇有新意,并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文本与前文本——〈眉间尺〉(〈铸剑〉)手稿相关问题略谈》以文本发生学为导引,考察了《铸剑》手稿的形成及现状,结合《故事新编》的策划与成书过程,讨论了鲁迅手稿所蕴含的文化的丰富性。《破屋中的启蒙之声——从〈伤逝〉中的破屋意象来看鲁迅对启蒙的忧思》一文作者发现:“从历时的角度来说,‘鲁迅’的笔名、《狂人日记》都诞生于绍兴会馆之中,而在《狂人日记》发表之前,鲁迅在绍兴会馆里度过了默默无闻的七年时光。”由此以“‘会馆和鲁迅思想有重大关联’为出发点,思考《伤逝》中重现的会馆形象与小说主题的联系”。颇有新意。

 

 

 

《2001—2015年周作人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述评》是《2001—2015年周作人与外国文化研究综述》的姊妹篇(刊《上海鲁迅研究·鲁迅与期刊》总84辑),比较全面地梳理所涉时间里相关研究成果,并指出亮点提出建议,具有借鉴意义。《李汉俊与表现主义:围绕与俄罗斯未来派的关系以及翻译意义》一文概述了表现主义的发源,并着重介绍了李汉俊向国内介绍表现主义的文章,对于相关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被遮蔽的“国民性”思考:鲁迅与渡边秀方的〈中国国民性论〉》所考察的渡边秀方的《中国国民性论》与鲁迅之间的研究成果并非没有,也许是不如该文全面。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觉得反思国民性论是有必要的,将有利于我们平和地应对世界。

 

 

 

《“周鲁迅先生X光胸片”梳理补白》一文是继《鲁迅先生胸部X线读片和临床讨论会的意见》(刊《上海鲁迅研究》前身《纪念与研究》第6辑)之后的、相关更新材料的汇集文章,众多内容是*次刊布,本文可与本辑之《鲁迅居沪期间生病考》相互参阅。《鲁迅与日本人偶》是上海鲁迅纪念馆馆藏文物研究的*成果。《鲁迅的藏笺与用笺》则是之前相关研究的拓展。

 

 

 

张恩和、王世家、朱德发三位先生对中国鲁迅研究都有杰出的贡献,本辑所刊四篇纪念文章,既是对他们学术业绩的回顾,更是感念他们的人文感召力所产生的影响。

 

 

 

《以小悟大,见微知著——读黄坚著〈桃花树下的鲁迅〉》并非是一篇简单的书评,其中包含了作者对以往鲁迅研究的概观、对当前鲁迅研究的思考,对于当前的鲁迅研究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文学与政治在特定历史语境下双向互动的群体性视角》所介绍的学术专著《“左联”潮汕作家群研究》是地方性群体作家研究的*成果。《顾彬如何看“鲁郭茅巴老曹”?——以文学史书写为中心》一文则有助于对各种文学史中论断的再思考。

 

 

 

编者

 

2020年9月

 

《上海鲁迅研究》编辑部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本书主要包括“鲁迅与中国古代文化”“鲁迅生平研究”“鲁迅作品研究”“鲁迅同时代人研究”“史料·辨证”“馆藏一斑”“读书杂谈”“鲁海漫谈”“上海鲁迅纪念馆纪事和研究”等主题。在这些主题下,计有近30篇相关研究,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国内外**前沿的鲁迅研究状况。



作者简介

上海鲁迅纪念馆坐落于上海市虹口区,是1949年后*个人物性纪念馆,也是1949年成立后*个名人纪念馆,同时管理鲁迅墓,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目录

鲁迅生平研究

从“象牙之塔”到“十字街头”——鲁迅在厦门 乐融

左翼文化的先驱——从鲁迅致赵家璧信管窥鲁迅在上海时期的出版活动 李浩

作为“敲门砖”的德语——鲁迅在东京独逸语专修学校的学习 乔丽华

鲁迅居沪期间生病考(上) 施晓燕

鲁迅对文艺活动的另一种探索——北新书屋 高方英

 

鲁迅作品研究

“烈士之毅魄”与“猗欤女丈夫”——论《斯巴达之魂》烈士精神建构 李向南

文本与前文本——《眉间尺》(《铸剑》)手稿相关问题略谈 北海

破屋中的启蒙之声——从《伤逝》中的破屋意象来看鲁迅对启蒙的忧思 夏鹏

 

鲁迅同时代人研究

2001—2015年周作人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述评 魏丽 林会娟

李汉俊与表现主义:围绕与俄罗斯未来派的关系以及翻译意义(上) [日]工藤贵正 [日]吉田阳子译

被遮蔽的“国民性”思考:鲁迅与渡边秀方的《中国国民性论》(上) 钟瑞莎

 

史料·辨证

关于《鲁迅日记》“传经堂”注释的补充 吴萍莉 张翔

鲁迅《会稽后贤传记》补正一则 姜复宁

版本·交游考·研究资料——厦门地方报纸所见巴金文献摭谈(下) 刘锐

名人书简一束(八) 裘士雄

 

馆藏一斑

“周鲁迅先生X光胸片”梳理补白 仇志琴

鲁迅与日本人偶 吴仲凯

鲁迅的藏笺与用笺 邹晏清 詹秋洁

 

纪念

幽默而深邃:我心目中的张恩和先生 李春林

如父如兄28年——追忆恩师张恩和先生 王强

怀世家 吴作桥

“五四”百年忆恩师:纪念朱德发先生 符杰祥

 

读书杂谈

以小悟大,见微知著——读黄坚著《桃花树下的鲁迅》 陈漱渝

文学与政治在特定历史语境下双向互动的群体性视角——评《“左联”潮汕作家群研究》 张阳

顾彬如何看“鲁郭茅巴老曹”?——以文学史书写为中心 古大勇

 

鲁海漫谈

鲁迅的《二十四孝图》 董大中

探析胡适“责己而不责人”的内省思维——从胡适的一则佚文开始 管冠生

 

青年读鲁迅

裹挟虚妄的过往——试论鲁迅的怀旧情绪 李扬

看者/被看者的解构与超越——以《故乡》的*人称叙事为中心 宋炘悦 史建国

 

上海鲁迅纪念馆纪事和研究

《上海鲁迅研究》的封面设计与变迁 包明吉


【前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