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传(上下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评传(上下册)

新华正版全新 七天无理由 急速发货

63.64 6.5折 98 全新

库存8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才生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1502780

出版时间2011-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1740489

上书时间2024-03-22

智文星空图书专卖场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陈才生,男,1962年生。河南林州人,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1995年开始发表研究李敖现象的文章,1998年开始在高校开设“李敖研究”课程,撰有《李敖简论》等有关李敖的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有《李敖这个人》、《李敖的灵与肉——李敖思想研究》等著作。 


目录
上册
  李文序
  作者序
  第一章  童年,少年
    一  “流民”后裔
    二  他向往“伟大惊人”
    三  顾维钧的故事
    四  行为“古典”
  第二章  迷乱中的憧憬
    一  困学中的成绩
    二  神交梁启超
    三  拜访钱穆
    四  结识严侨
    五  走近胡适
    六  暗恋罗君若
  第三章  台大:沉沦与嬗变
    一  丧礼改革:“平生最得意的一次经验”
    二  失恋:“性的信仰的转变”
    三  自省,痛苦中的嬗变
    四  姚本师,“不拒曲木”
    五  殷海光,“他没有多少好吸收的”
    六  胡适:“你简直比我胡适之还了解胡适之”
  第四章  军队:“生命里掺进了新的酵素”
    一  “想过一段新生活”
    二  “看到你,什么痛苦都飞了”
    三  “偏要惊人过一生”
    四  “人间总被思量误”
    五  一个预备军官的日记
  第五章  惊鸿一笔震江湖
    一  从“四席小屋”到新店山居
    二  严侨没有死
    三  兼职“开国文献会”
    四  情系花莲
    五  入主《文星》
  第六章  文星风云(一)
    一  谁是文化的播种者
    二  给谈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
    三  从“全盘西化”到“充分世界化”
    四  炮轰高等教育
    五  为文学开窗
  第七章  文星风云(二)
    一  论战胡秋原
    二  《胡适文选》案
    三  状告徐复观
    四  要人约见
    五  拉孙陵“下水”
    六  《文星》被封
  第八章  星沉海底
    一  退出《文星》,朝野双杀
    二  商海谋生,义助殷海光
    三  主办《文风》,涉足演艺圈
    四  “大力水手”事件,义助柏杨
    五  情场多变幻,纸上罗曼斯
    六  跟监十四月,与警总斗智
  第九章  漫漫长夜
    一  从保安处到仁爱庄
    二  匪谍·偷·流氓
    三  难友情深
    四  智者的微笑
    五  给女儿的信
下册
  第十章  复出
    一  就职“国关中心”
    二  幽居金兰
    三  复出文坛
    四  李、胡婚变
    五  “财产侵权案”
    六  禁止李敖出境
  第十一章  报刊时代
    一  “二进宫”与“忧患之书”
    二  他坐的是政治牢
    三  “天下没有白坐的黑牢!”
    四  讨伐国民党
    五  情人与助手
  第十二章  舌耕布道
    一  “刁民”闹衙
    二  白眼看“台独”
    三  执教东吴
    四  走上银屏
    五  义助慰安妇
  第十三章  参与竞选
    一  新党浮出水面
    二  征召李敖
    三  “台独”只能带来灾难
    四  “一国两制”有什么不好
    五  选后余绪
  第十四章  向大陆发声
    一  文驰中原十八年
    二  首次亮相大陆银屏
    三  央视中的“台湾人说”
    四  与大陆观众的第一次对话
    五  做客《新闻会客厅》
  第十五章  神州文化之旅
    一  凤凰情缘
    二  故宫·故园·恩师
    三  “怒目金刚”与“前世和尚”
    四  “菩萨低眉”与洋和尚翻身
    五  “尼姑思凡”与黄浦噩梦
    六  “文化孙悟空”与猫
  第十六章  “议坛”惊雷(一)
    一  参加这种议会就是要搞垮它!
    二  状告224名“立委”
    三  质询“军购”
    四  大学校长“水肥事件”
  第十七章  “议坛”惊雷(二)
    一  催泪瓦斯阻军购
    二  丢鞋战
    三  竞选台北市长
    四  创建“中国智慧党”
    五  “离狗屎太近了!”
  第十八章  思想小说
    一  《北京法源寺》:一部男人的书
    二  《上山·上山·爱》: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三  《红色11》:革命者的颂歌
    四  《虚拟的十七岁》:一个难以释怀之梦
    五  结语
  第十九章  上帝管两头,我管中间
附录
  李敖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就笔者陈才生所知,中国大陆已有十余部李敖的传记和评传问世,表明了社会对李敖现象的关注。有名编审王信先生曾说过一句话,对一位在时代风云里曾经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传记和评传是可以出版不止一种的,后来者只要有所前进,有所增添,有所开拓,就是值得出版的,也会为学术界所欢迎”。笔者正是怀着这样一种心情从事李敖传记的写作的。如何才能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有所前进,有所增添,有所开拓”?笔者在《李敖评传(上下)》中作了若干努力。
    一、李敖是继胡适、殷海光之后自由主义文人的一个典型,从某种程度上讲,描绘李敖的人生,也是在描绘一段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一个西风东渐、时潮叠出、云龙契合、觅新求变的时代,地点场景或有不同,但其典型意义不言自明,它是中国人走向现代文明的光辉灿烂的一页。
    二、李敖自少年时代受到自由主义思想的濡染,一路走来,终生不悔,本书在结构上亦以其思想的成长与情感变化为经,以其创作实践和社会活动为纬,勾画出其七十多年的人生画面。鉴于传主的人生多变、思想庞杂、社交光怪陆离,笔者在叙述他的成长历程时,兼顾对其思想情感进行多角度的梳理。到本书后半部分,由于他的生活渐趋稳定,故其社会活动和创作的介绍分析便占了相当篇幅。总之,在传与评的结合上以叙为主、以评为辅,叙以画龙、评以点睛,力求做到内容详实、重点突出。
    三、笔者在撰写过程中不仅参阅了李敖已出版的全部日记、书信等原版作品,而且访问了国内数所大学的港台资料室、中国社科院图书馆和中国国家图书馆,遍寻旁证材料,如梁启超、胡适、张竞生、殷海光、王尔德、罗素、易卜生、萧伯纳、海耶克等人的著作,胡因梦的回忆录、林毓生的书信集,王尚勤、李文、李珣、肖孟能、王晓波等亲友故旧的回忆文章,以及钱穆、胡秋原、徐复观、侯立朝、柏杨等与传主相关人物的著作和研究资料,对许多材料进行了严格考证,优选地保证了人物思想历史的客观和真实。2007年,笔者还专程前往山东潍坊,围绕“李氏族谱”的发现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考察访问。对李敖家族的历史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因此,本书传的部分,既非李敖自传的改写或缩写,又非凭空虚构和想像,而有笔者对传主历史的整体认识,全书要呈现出的是一个思想家的李敖、文学家的李敖、历史家的李敖,这才是李敖的真价值。所有材料的取舍都紧紧围绕这一主线展开,在选材上只取与主线关系较大者,包括个人情感生活人事纠纷亦复如此。以此追求人物思想脉络的清晰可辨和人物形象的真实典型。
    四、由于体裁所限,《李敖评传(上下)》把重点放在传的部分,力求内容详实,对李敖的行为及思想变化的心理原因,进行重点分析,而对其作品的评价则力求简明。李敖作品卷帙浩繁,已出版近两千万言,几乎涉及到各类文体,如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杂文、政论、书信、日记、随笔、札记、序、跋、语录等等,极具研究价值。笔者拟另书讨论,本书只是对其中重要部分作简要的评述。
    五、在确保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力求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可读性。使读者既能看得懂,又不看得困。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