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希圣的前半生
  • 陶希圣的前半生
  • 陶希圣的前半生
  • 陶希圣的前半生
  • 陶希圣的前半生
  • 陶希圣的前半生
  • 陶希圣的前半生
  • 陶希圣的前半生
  • 陶希圣的前半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陶希圣的前半生

10 1.7折 58 八五品

仅1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贺渊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2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103

上书时间2024-05-08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贺渊
  •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12
  • 版次 1
  • ISBN 9787513328647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08页
  • 字数 340千字
【内容简介】
  生前,陶希圣背负着汉奸和战犯的骂名。深入了解后,会发现他的身份其实是学者和政客。作为学者,陶希圣对法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都有过研究,且曾经在中国社会结构和性质的讨论,本位文化的讨论,以及在运用唯物史观作为方法论、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切入社会学等方面,颇具建树;政治上,二十年代起至1940年止,他属于汪精卫派,1942年以后转向蒋介石,成为蒋的幕僚;思想上,二、三十年代他主张民主反对专权,四十年代后,他却认同专权,并积极主动地服务于蒋介石政权。
  陶希圣作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从政知识分子,一个生自1899湖北,卒于1988台湾的动荡年代亲历者,本身就是这一时期历史的载体,将陶希圣作为个案进行呈现,可以加深民国政治史、民国学术史、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研究。为了体现陶希圣政治与学术两栖的特色,也为了学术性和可读性并存,全书分为上下二卷:上卷以政治活动为主,以时间先后为序;下卷以学术思想活动为重,进行专题研究。力图比较全面地展现陶希圣复杂、多变而又丰富的一生。
【作者简介】
贺渊

  女,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民国史研究室研究员。主要从事民国思想史及民国政治史的研究,出版《三民主义与中国政治》《新生命研究》《陈仪全传》等专著,参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中华民国史》《中华民国史人物传》等多卷本著作的写作。
【目录】
上篇  政治活动篇

 

第一章  一生的基础    3

第一节  早期教育       3

第二节  涉世之初       8

第二章  国民党“左”派    19

第一节  投身国民革命       20

第二节  渐成汪派       30

第三节  沪宁三年       42

第三章  北平六年       51

第一节  纷扰的生活    52

第二节  应对“九一八”    59

第三节  “坚定的”国民党党性       66

第四章  投身国事       78

第一节  牯岭茶话会    78

第二节  倡言“低调”       84

第三节  参政议政       97

第五章  从事“和平运动”       110

第一节  参加“和平运动”       110

第二节  汪陶结仇       126

第六章  智囊生涯       135

第一节  留港两年       135

第二节  纳入蒋营       142

第三节  主笔《中央日报》       165

第四节  俨然心腹       180

第五节  无果之搏       203

 

下篇       思想学术篇

 

第一章  社会学与社会历史观    223

第一节  广泛的社会学       223

第二节  取舍唯物史观       227

第三节  欣赏考茨基    230

第四节  旧小说中读社会    235

第二章  经济、历史与食货时代       240

第一节  《食货》与食货派       240

第二节  创办目的       246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兴趣    249

第四节  领军食货派    256

第五节  《食货》归来       259

第三章  建言新体制    260

第一节  分析当下社会       260

第二节  制定政策       266

第三节  反集权政制    278

第四章  国际关系分析       289

第一节  “低调”理论化(1937—1938)       289

第二节  以“战略”观世局(1940—1941)    294

第三节  日本必败       301

第四节  “识破”苏俄       309

第五节  战后局势悲观(1943)       313

第五章  幕僚之笔       316

第一节  鼓吹“本位文化”       316

第二节  参写《中国之命运》    333

第三节  沉淀的经济理论    352

 

后记       367

附录一  陶希圣年谱简编(1899-1949)  370

附录二  《新生命》月刊中陶希圣文章目录    381

附录三  《独立评论》中陶希圣文章目录       383

附录四  《食货》半月刊中陶希圣文章目录    385

附录五  主要参考资料       387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