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现货 内容干净 发货快
¥ 5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席龙胜 著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06-1
上书时间2024-12-18
第1章导论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相关概念界定
1.2.1管制概念界定
1.2.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概念界定
1.3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结构
1.3.1研究思路
1.3.2研究内容结构
1.4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
1.4.1研究方法
1.4.2主要创新
第2章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文献综述
2.1.1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2.1.2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2.1.3国内外文献研究评述
2.2理论基础
2.2.1公共利益理论
2.2.2利益集团理论
2.2.3比较制度分析视角的管制经济学理论
2.3信息披露管制与信息披露水平
2.3.1信息披露管制可以提高信息透明度和降低信息不对称
2.3.2信息披露管制可以减少信息披露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2.4本章小结
第3章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的供给需求分析
3.1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的需求分析
3.1.1投资者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的需求分析
3.1.2债权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的需求分析
3.1.3外部审计师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的需求分析
3.1.4企业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的需求分析
3.1.5政府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的需求分析
3.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的供给分析
3.2.1美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的供给分析
3.2.2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的供给分析
3.3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的博弈均衡分析
3.3.1纳什均衡模型分析
3.3.2混合战略均衡模型分析
3.4有效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形成分析
3.4.1Nash谈判模型及推广分析
3.4.2有效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制度形成的条件
3.5本章小结
第4章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的现状分析
4.1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政策的发展历程分析
4.1.1证监会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政策与特点
4.1.2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政策与特点
4.1.3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政策与特点
4.1.4国资委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政策与特点
4.1.5财政部、证监会等五部委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政策与特点
4.1.6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政策的特点
4.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的困境分析
4.2.1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落后
4.2.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主体管制权不明确
4.2.3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重点偏离
4.2.4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自律管制作用的忽视
4.3本章小结
第5章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效果检验——基于信息熵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指数的经验证据
5.1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度量方法回顾与评述
5.1.1权威机构的信息披露质量评级
5.1.2研究学者构建的信息披露指数
5.1.3现有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评价研究评述
5.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指数指标体系构建
5.2.1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指数的功能定位
5.2.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指标评价体系的设计
5.2.3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外部性与利益相关者权益保护
5.2.4利益相关者权益保护导向的内部控制信息质量特征
5.2.5利益相关者权益保护观下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指标评价体系构建
5.3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检验——基于信息熵模型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指数
5.3.1基于信息熵模型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指数计算方法
5.3.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总体检验
5.3.3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细分检验
5.4本章小结
第6章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6.1美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政策与评析
6.1.1美国国会通过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相关法律
6.1.2美国证监会(SEC)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规定
6.1.3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AOB)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规定
6.1.4美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政策评析
6.2英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管制政策与评析
6.2.1Cadbury委员会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要求
6.2.2Hampel委员会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规定
6.2.3Turnbull委员会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规定
6.2.4英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的特点
6.3其他国家和地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政策与评析
6.3.1加拿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政策与评析
6.3.2法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政策与评析
6.3.3日本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政策与评析
6.3.4中国香港地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政策与评析
6.4国际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的借鉴与启示
6.4.1认清政府管制与自律管制逐步融合的发展趋势
6.4.2强化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与全面内部控制有机结合
6.4.3制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范的“原则导向”与“规则导向”相结合
6.4.4建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范的法律规范体系,提高其权威性
6.4.5明确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的责任主体,加大违规处罚力度
6.5本章小结第7章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框架体系的再设计与政策建议
7.1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框架体系构建
7.1.1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框架体系设计的外部环境分析
7.1.2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体系的整体框架
7.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体系整体框架的构成要素
7.2.1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目标
7.2.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主体的设计
7.2.3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的客体
7.2.4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的内容
7.2.5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的手段
7.3优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制度的政策建议
7.3.1强化企业内部监管,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
7.3.2强化中介机构监管,完善中介机构尽责机制
7.3.3加大政府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效果
7.3.4加强内部控制的立法监管,提高执法效率
7.3.5建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考评制度
7.3.6建立监管信息结果实时公告制度
7.4本章小结
第8章研究结论与展望
8.1主要研究结论
8.2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8.3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重要术语索引表
图 目 录
图1-12008—2011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均值变动趋势
图1-2本书的研究框架
图2-1传统管制经济学理论的比较
图2-2政府干预的制度可行性曲线
图2-3政府干预方式的优化原理
图2-4政府干预的方式选择
图2-5传统管制经济学理论与基于比较制度分析的管制经济学理论的比较
图2-6信息披露管制与信息披露水平
图3-1中美内部控制规范制定程序流程图比较
图5-1内控信息披露外部性(负)示意
图5-2内控信息披露外部性(正)示意
图5-3权益保护观下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框架
图5-4权益保护观下的内部控制信息质量特征框架
图5-52007—2011年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质量指数变化趋势
图5-62007—2011年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质量一级
指标细分指数变化趋势
图5-72007—2011年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二级指标细分指数变化趋势
图5-82007—2011年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二级指标细分指数变化趋势
图7-1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框架体系
图7-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目标的层次
图7-3信息披露机制与投资者保护功能发挥的机理
图7-4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与利益相关者权益关系
图7-5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目标、内控目标、内控信息披露目标与企业目标的结构关系
图7-6重设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主体架构
表 目 录
表1-12000年以来国内外大公司的舞弊事件汇总比较
表1-2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级水平分布2009年、2010年以及2011年三年比较
表3-1政府与上市公司之间博弈的支付矩阵模型
表4-1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政策演进历程
表5-1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指标评价体系
表5-22007—2011年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指数
表5-32007—2011年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质量细分指数
表5-42007—2011年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内控信息充分披露信息质量分解指数
表5-52007—2011年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内控信息公允性信息质量分解指数
表5-62007—2011年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内控信息可比性信息质量分解指数
表6-1美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发展历程
表6-2美国、英国、中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定的主要差异比较
表6-3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及地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模式比较
表7-1决策有用观和投资者利益保护观的比较
表7-2上交所、深交所和五部委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内容的规定
附表12007年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内部信息披露质量指数综合排名
附表22008年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内部信息披露质量指数综合排名
附表32009年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内部信息披露质量指数综合排名
附表42010年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内部信息披露质量指数综合排名
附表52011年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内部信息披露质量指数综合排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