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经济地理学原理(第2版)
  • 新经济地理学原理(第2版)
  • 新经济地理学原理(第2版)
  • 新经济地理学原理(第2版)
  • 新经济地理学原理(第2版)
  • 新经济地理学原理(第2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经济地理学原理(第2版)

120 九品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安虎森 著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k----102

上书时间2024-06-24

乐子卿书屋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安虎森 著
  •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8
  • 版次 1
  • ISBN 9787505883284
  • 定价 6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72页
  • 字数 67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
【内容简介】
  在新经济地理学,长期的稳定均衡是由一组非线性方程组给出的,而这组方程的解却难以用解析式表达,因此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很多结论必须通过数值模拟,这些大大限制了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作用。尽管我国的国情与发达国家不同,国内的有些学者也对西方经济理论持怀疑态度,但我们认为吸收新经济地理学中的合理的部分,“洋为中用”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我们编写《新经济地理学原理》一书的目的是很明确的,向国内读者,尤其是向从事区域经济研究的学者介绍新经济地理学的核心思想和基本模型以及在经济政策分析中的应用,使国内学者进一步开阔研究视角,利用新的工具来解释我国区域经济现象。
【目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传统空间经济学与空间不可能定理
一、缺失空间维度的主流经济学
二、传统空间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三、空间不可能定理
四、传统空间经济学的尴尬处境
第二节新经济地理学的兴起
一、D-S模型与新贸易理论
二、核心-边缘模型与新经济地理学
三、新经济地理学的建模技巧
四、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
第三节新经济地理学的聚集机制与核心结论
一、新经济地理学的核心思想
二、新经济地理学的经济活动聚集机制
三、新经济地理学的核心结论
第四节全新的区域经济政策分析工具
一、与传统分析思路的区别
二、新经济地理学政策分析的主要内容
第五节本书的安排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理论基础
第一节迪克希特-斯蒂格利茨垄断竞争模型
一、数量指标和价格指数
二、需求函数
三、消费者多样化偏好
四、规模收益递增与产品间的替代弹性
五、厂商定价策略与不变的厂商规模
六、产品种类等于企业数量
第二节克鲁格曼的收益递增与经济地理
一、模型的基本假设与微观主体的最优决策
二、“冰山”运输成本和区域均衡方程组
三、区域长期均衡的稳定性问题
第三节规模收益递增
一、消费者多样性需求偏好与规模收益递增
二、对中间投入品的多样性需求和规模报酬递增
三、结论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核心-边缘(CP)模型
第一节核心-边缘模型的基本逻辑
一、三种效应
二、聚集力和分散力的强度
三、内生的非对称和突发性聚集
第二节核心-边缘模型及其均衡
一、核心-边缘模型的基本假设
二、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
三、短期均衡
四、计量标准和单位
五、长期均衡
六、战斧图解
第三节核心-边缘模型的核心结论
一、本地市场放大效应
二、循环因果链
三、内生的非对称性
四、突发性聚集
五、区位的黏性
六、驼峰状聚集租金
七、重叠区和自我实现预期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第四章自由资本模型
第一节FC模型的假设及同CP模型的比较
第二节FC模型的短期均衡
一、农业部门
二、工业部门
三、模型的标准化处理
第三节FC模型的长期均衡
一、区域均衡条件
二、长期均衡图解
三、决定资本流动的力量
四、稳定性分析
第四节FC模型的基本特征
第五节非对称自由资本模型
一、市场规模非对称
二、交易成本非对称
三、要素禀赋非对称和资本流动
第六节FC模型的新特征
一、贸易决定的要素流动
二、类突发性聚集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自由企业家模型
第一节自由企业家模型(FE模型)的基本思路
一、FE模型与CP模型和Fc模型的比较
二、对称FE模型的基本假设
第二节对称FE模型的短期均衡
一、农业部门
二、工业部门
三、标准化处理
第三节FE模型的长期均衡
一、区位长期均衡条件
二、长期均衡图解
三、稳定性分析
第四节FE模型的基本特征
一、本地市场放大效应
二、循环累积因果关系
三、内生的非对称
四、突发性聚集
五、区位黏性
六、驼峰状聚集租金
七、叠加区和自我实现的预期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资本创造模型
第一节对称CC模型的基本思路
第二节对称的CC模型
一、基本假设
二、短期均衡
三、长期均衡
四、长期均衡的稳定性分析
第三节自由资本的CC模型
第四节CC模型的主要特征
一、与CP模型的比较
二、新的特征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全域和局部溢出模型
第一节内生增长模型的基本思路
……
第八章知识溢出双增长模型
第九章垂直联系模型
第十章线性模型
第十一章知识创新与扩散模型
第十二章新经济地理学的福利、效率和公平问题
第十三章产业聚集和分散与经济增长
第十四章单边贸易政策与经济增长
第十五章优惠贸易协定下的经济发展
第十六章税收竞争与公共产品
第十七章税收竞争与聚集
第十八章区域基础设施政策
第二版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