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目辨证诊断学
  • 望目辨证诊断学
  • 望目辨证诊断学
  • 望目辨证诊断学
  • 望目辨证诊断学
  • 望目辨证诊断学
  • 望目辨证诊断学
  • 望目辨证诊断学
  • 望目辨证诊断学
  • 望目辨证诊断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望目辨证诊断学

118 3.0折 398 八五品

仅1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今觉 著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2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5-18

w泉水叮咚书店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今觉 著
  •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12
  • 版次 1
  • ISBN 9787513216463
  • 定价 39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3页
  • 字数 154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望目辨证诊断学》在继承《内经》和华佗望目诊病理论基础上,揭示脏腑在白睛的分布部位,开创性地阐述目裹特征、黑睛特征、白睛特征(包括白睛形态特征、白睛血脉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与变化所具有的普遍规律、临床意义和诊断全身各科疾病证候的理论和方法。
  著者研究“望目辨证”已52年之久。全书写作历时12年有余,共计150余万字,1000多幅珍贵眼象图片,便于读者学习掌握。
  运用“望目辨证”诊断法可以使中医诊断比仅仅运用观察舌象、脉象诊断法更直观、更客观、更具体、更全面、更准确、更及时、更具有前瞻作用和推测预后作用,如将“望目辨证”诊断法与当前广泛应用的传统舌诊、脉诊正确结合运用,可使中医临床诊断更加准确、及时。
  《望目辨证诊断学》具有突出的当代中医学特点,并为临床诊断疾病证候和未病先防提供了自汉代华佗以降失传一千余年的具有中医学传统的望目诊断学理论和方法,也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中医学打下基础。本书可供中医临床、科研、教学等中医工作者使用。对于医学专业以外的读者来说,在阅读本书之后,可大体得知自身健康状况,为未病先防,或为采用中医方法体检提供一个新途径。

【目录】
第一卷望目辨证的理论基础
第一篇望目辨证的解剖组织基础
第一章目之解剖
第一节目之结构
一、目系
一、目珠
三、目的附属组织
第二节目之神经
一、眼睑之神经
一、结膜之神经
第三节目之血管
一、眼睑之血管
一、目珠之血管
第四节目之肌肉
第五节目之白睛
一、白睛之组织结构
一、白睛之血管
第六节白睛血管分布部位
一、动脉
一、静脉
三、血管网
第二章望目辨证的中医学藏象经络基础
第一节目与全身脏腑
一、目与肝
一、目与心、血和脉
三、目与脾、胃
四、目与肺
五、目与肾
第二节目与全身经脉
一、目与肝经相连
一、目与心经相连
三、目与脾经、胃经相连
四、目与胆经相连
五、目与冲脉相通
六、目与任脉相连
七、目与督脉相连
第三节白睛与全身脏腑
一、白睛与全身脏腑相关联
二、白睛通过五脏生克乘侮忤而与全身脏腑相联系
第四节白睛与全身经脉
一、白睛与肝经
二、白睛与心经
三、白睛与胆经
四、白睛与小肠经
五、白睛与胃经
六、白睛与膀胱经
七、白睛与三焦经
八、白睛与督脉
九、白睛与跻脉
第五节目是命门
附:关于命门的其他学说
一、关于“小心”“肾间动气”与命门
二、关于“右肾”与命门
三、关于“阳气”是命门
第二篇关于“望目”诊病理论
第一章华佗望目诊病理论
第二章五轮八廓诊病理论
第一节“五轮”理论
第二节“八廓”理论
第三章“望目辨证”诊病理论

第二卷望目辨证方法及眼象特征
第一篇望目辨证方法及白睛表面的脏腑分布部位
第一章望目辨证方法
第一节实施望目辨证的条件
一、适当的光线
……
第三卷望目辨病因、病势及相关证候
第四卷望目辨十六纲及标本盛衰
附篇望目辨乳腺疾病证候
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