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肉身哲学:亲身心智及其向西方思想的挑战(全二册)
  • 肉身哲学:亲身心智及其向西方思想的挑战(全二册)
  • 肉身哲学:亲身心智及其向西方思想的挑战(全二册)
  • 肉身哲学:亲身心智及其向西方思想的挑战(全二册)
  • 肉身哲学:亲身心智及其向西方思想的挑战(全二册)
  • 肉身哲学:亲身心智及其向西方思想的挑战(全二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肉身哲学:亲身心智及其向西方思想的挑战(全二册)

140 九五品

库存2件

广西贵港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乔治·莱考夫、马克·约翰逊 著;李葆嘉 孙晓霞 司联合 殷红伶 刘林 译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8-03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02

读书学习

九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乔治·莱考夫、马克·约翰逊 著;李葆嘉 孙晓霞 司联合 殷红伶 刘林 译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出版时间 2018-03
  • 版次 1
  • ISBN 9787519239985
  • 定价 1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
  • 纸张 纯质纸
  • 页数 800页
【内容简介】

《肉身哲学:亲身心智及其向西方思想的挑战(全二册)》作为一本开拓性著作,可能改变我们对传统西方哲学的看法。人类意指何物?知识何以获取?道德源于何处?向来为西方哲学之中心论题。以往哲学家的一些共识——通过内省而了解其心智、理性具有离身性和普遍性、对世界的思考大多为非隐喻义,如今却遭遇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质疑。认知无意识、心智亲身性、隐喻性思维成为本书的主题。一方面,对心智、真实、时间、原因、自我、道德等概念逐一检讨;一方面,揭示以往哲学的思维模式背后的隐喻结构。本书的旨趣,就在于建构肉身哲学。

 


【作者简介】

乔治·莱考夫(George Lakoff),生成语义学、认知语言学的主要创始人。早年在麻省理工学院主修数学与文学。1966年获印第安纳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1971—1972年任职于斯坦福大学行为科学研究中心;1972年起任职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校区语言学系。代表性著作有《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与马克·约翰逊合著)、《女人、火与危险事物:范畴显露的心智》、《肉身哲学:亲身心智及其向西方思想的挑战》(与马克·约翰逊合著)等。

 

马克·约翰逊 (Mark Johnson),美国哲学家、认知科学家。早年在堪萨斯大学主修哲学与文学。1977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其后任职于南伊利诺大学哲学系;1994年起任俄勒冈大学人文暨科学讲座教授。1979年结识莱考夫,并开始长期合作。著有《隐喻的哲学透视》《心智中的身体:意义、想象和理性的身体基础》《道德想象:伦理学的认知科学蕴涵》《身体的意义:人类理解的美感》等。

 

 

 

李葆嘉,籍贯镇江,出生地东台西溪。章黄学派第四代传人、语言科技新思维的倡导者、南京语义科技学派的奠基人。俄罗斯学者瓦连季娜·尤里耶夫娜·阿普列相称其为“诗人、哲学家、语言学家”。致力于传统语言文字学、语义语法学、元语言学、语言科技、中国语言文化史、西洋汉语文法学史、西方历史比较语言学史、西方语义学史、现代语言学史、语言文化哲学等领域的研究。译著有《汉语的祖先》《欧美词汇语义学理论》《女人、火与危险事物:范畴显示的心智》《肉身哲学:亲身心智及其向西方思想的挑战》《欧洲语义学理论:1830—1930》《西方语义学经典论著选译:1825—1966》《威廉·琼斯亚洲学会年会演讲:1784—1794》等。

 

孙晓霞,黑龙江佳木斯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博士,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语言学和语言哲学。著有《主语关系从句优先加工的非普遍性》。

 

司联合,河南郾城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博士,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过渡语理论、语义学和词汇学。著有《过渡语理论与语言教学》《句子语义学》等。

 

殷红伶,江苏泰兴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博士,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句法语义学。著有《英汉动结式语义结构研究》。

 

刘林,河北盐山人。现代汉语语言学专业文学博士,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话语语言学、语义学和方言学。著有《河北盐山方言研究》。

 

 

 

邱雪玫,江苏徐州人。对外汉语专业文学博士,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后。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话语语言学、词汇语义学和西方语言学史。著有《汉语话说结构句法学》。

 


【目录】


 

第一册

 

译序 永恒的灵肉:亲身离身集于一身/ 李葆嘉 1

 

一、Embodied Philosophy 与Philosophy in the Flesh/ 1

 

二、希腊哲学渊源与自然本元 / 8

 

三、时间概念与时间模式 /33

 

四、道德先天与道德基因/46

 

五、以蠡测海与学海无边 /52

 

六、从亲身体验到离身玄思 /71

 

七、格式塔感知与象牙塔刻画 /80

 

致 谢/85

 

第一部分 亲身心智如何向西方哲学传统挑战

 

第一章 引论:我们是谁/3

 

一、认知科学如何重启哲学核心问题/3

 

二、提出哲学问题需要运用人类理性/7

 

三、何为打算提出以及回答哲学问题 / 7

 

第二章 认知无意识/9

 

一、认知无意识/10

 

二、为什么“认知”无意识? /11

 

三、形成有意识思维的隐形之手 /12

 

四、作为隐喻的自然本元学 /13

 

五、基于实证的可靠哲学:超越自然化认识论/14

 

第三章 亲身性心智/15

 

一、身体和大脑如何塑造理性 /15

 

二、神经生物应会事物分类 /16

 

三、范畴、概念和经验的不可分离性/18

 

四、实在主义、推理与亲身化 /20

 

五、三种亲身性概念 /21

 

六、空间与肌动概念的神经建模 /36

 

七、心智中的身体 /41

 

第四章 基本隐喻与主观经验/44

 

一、基本隐喻的整体原理 /45

 

二、基本隐喻的亲身化 /55

 

三、小结 /58

 

第五章 复杂隐喻剖析/60

 

一、复杂隐喻的构建 /60

 

二、常用于推理的隐喻 /65

 

三、新颖的隐喻 /66

 

四、隐喻习语与心智意象 /67

 

五、隐喻的多元性:单个概念的多重隐喻/ 69

 

六、隐喻的合适性/72

 

七、小结/73

 

第六章 亲身实在主义:认知科学对峙先验哲学/74

 

一、认知科学的两代构想 /75

 

二、认知科学的哲学承诺/78

 

三、概念隐喻的会聚证据 /80

 

四、对后现代批评科学的回应 /88

 

五、亲身的科学实在主义 /89

 

第七章 实在主义与真实/94

 

一、直接的、表征的、亲身的实在主义/94

 

二、实在主义与真实 /98

 

三、亲身与真实 /102

 

四、现象学、功能主义、物质主义:唯一平面上的本元优先问题/107

 

五、非取消主义的亲身心智 /109

 

六、非取消式的物理主义 /111

 

七、亲身实在主义的介入 /113

 

八、认知无意识的有效性 /114

 

第八章 隐喻与真实/118

 

一、传统隐喻理论 /118

 

二、对语言与真实的常识理论 /119

 

三、传统隐喻理论为何式微 /122

 

四、隐喻思维的哲学蕴涵 /127

 

第二部分 认知科学的基本哲学观念

 

第九章 认知科学的哲学观念/131

 

一、哲学探索的基本概念 /131

 

二、什么是哲学的探究 /133

 

第十章 时 间/135

 

一、事件和时间隐喻化 /135

 

二、运动时间隐喻 /140

 

三、时间的隐喻和转喻 /152

 

四、时间的哲学与常识 /154

 

五、时间与资源和金钱 /162

 

六、时间与心智/169

 

第十一章 事件与原因/172

 

一、关于因果的两个谜 /173

 

二、从思维和语言的实证研究开始/177

 

三、基本事件结构隐喻 /180

 

四、物体事件结构隐喻 /202

 

五、词语“原因”与致使结构 /210

 

六、事物变化与因果概念复杂性 /217

 

七、自然因果关系及其本质 /224

 

八、目的论:为何把世界视为理性 /231

 

九、总体的哲学成果 /242

 

第十二章 心 智/250

 

一、心智如身体系统 /250

 

二、心智隐喻与哲学在语言上的转向 /260

 

三、心智隐喻与当代心智哲学 /275

 

四、隐喻的心智 /283

 

第十三章 自 我/285

 

一、主体与自我 /286

 

二、物质客体的自我 /288

 

三、不同的自我 /293

 

四、结论及其所引发质疑 /313

 

第十四章 道 德/316

 

一、道德隐喻系统的经验基础 /316

 

二、道德的具体隐喻 /323

 

三、家庭道德/338

 

四、各种伦理观 /345

 

五、道德的隐喻及其理解 /349

 

六、传统道德观 /352

 

第二册

 

第三部分 哲学的认知科学

 

第十五章 哲学理论和民俗说法/361

 

一、何为哲学的认知科学/361

 

二、认知科学能为哲学提供什么/ 364

 

第十六章 前苏格拉底:古希腊本元学中的认知科学/ 370

 

一、本元学为何处于险境 /370

 

二、西方哲学的肇始/374

 

三、米利都自然哲学学派 / 375

 

四、为何关注前苏格拉底本元学 /380

 

五、前苏格拉底隐喻式的本元学/387

 

第十七章 柏拉图的理性知识/390

 

一、本质即观念的隐喻/394

 

二、本质即理想的隐喻/394

 

三、柏拉图的“善良”观 /395

 

第十八章 亚里士多德的存在本质/400

 

一、范畴体系/404

 

二、因果关系/405

 

三、关于定义的经典理论/407

 

四、亚里士多德的逻辑 /407

 

五、字面意和隐喻义/ 410

 

六、与众不同的“存在”/ 414

 

第十九章 笛卡尔与启蒙运动心智/419

 

一、笛卡尔的心智视觉 /420

 

二、笛卡尔的知识隐喻逻辑 /421

 

三、笛卡尔的演绎逻辑 /425

 

四、笛卡尔的离身心智 /428

 

五、形式体系、表征和天赋 /432

 

六、笛卡尔的哲学遗产/436

 

第二十章 康德的道德哲学/443

 

一、康德的严父道德 /445

 

二、康德的道德观念 /450

 

三、康德的绝对命令 /463

 

四、康德的道德哲学意味着什么 /465

 

第二十一章 解析哲学/467

 

一、解析哲学的剖析 /468

 

二、解析哲学通说 /468

 

三、形式主义哲学学派 /471

 

四、日常语言哲学学派 /475

 

五、奎因哲学的意义整体论 /477

 

六、解析哲学和形式主义哲学之误/490

 

七、语言和后结构主义哲学 /491

 

八、语言的亲身哲学 /495

 

第二十二章 乔姆斯基哲学和认知语言学/497

 

一、乔姆斯基语言学 /497

 

二、关于语言学的讨论 /507

 

三、乔姆斯基语言学援引哲学之失/ 523

 

四、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成果 /525

 

五、语言能力与语言学上的普遍性/534

 

六、认知语言学的哲学蕴涵 /537

 

第二十三章 理性行为理论/541

 

一、理性行为理论 /542

 

二、数学与数学隐喻化/543

 

三、数学隐喻与解释性映射/547

 

四、“合理”现实的构建 /557

 

第二十四章 哲学理论如何运作/566

 

一、哲学依靠共享的概念隐喻 /567

 

二、哲学是如何变化的 /570

 

第四部分 亲身哲学

 

第二十五章 肉身中的哲学/577

 

一、经验与哲学/577

 

二、人类与本性 /578

 

三、进化与自利 /583

 

四、心智和精神 /587

 

附录 语言神经理论范式

 

一、心智和语言亲身体验的三种模型 /594

 

二、语言神经理论研究范式 /595

 

三、瑞杰尔模型 /598

 

四、身体动作概念 /601

 

五、贝雷模型/604

 

六、肌动控制如何投射于事件和行为的一般逻辑 / 607

 

文献目录说明/611

 

参考文献/613

 

参考文献结构列表 /613

 

参考文献列表/614

 

术语对译表/637

 

人名对译表/656

 

译 后/663

 

李葆嘉译著/690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