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德军事交往录从晚请至21世纪初
  • 中德军事交往录从晚请至21世纪初
  • 中德军事交往录从晚请至21世纪初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德军事交往录从晚请至21世纪初

28 5.8折 48 九品

仅1件

河南漯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珍捍 著

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3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1-06-08

枫情音像图书制品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珍捍 著
  • 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3
  • 版次 1
  • ISBN 9787506571067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61页
  • 字数 34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中德军事交往录从晚请至21世纪初》是中国驻德国原武官王珍捍多年撰写而成的。在世界近现代史上,德国作为一个后发崛起的欧洲强国,对世界产生过重要影响,对中国近现代历程尤其是近现代军事的影响巨大。但是,长期以来,中德两国在军事领域中的交往因多种原因被人们所忽略。《中德军事交往录从晚请至21世纪初》填补了中外军事交往学术领域的一项空白,将100多年的中德两国关系史总体上分为四个阶段,即晚清时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的10年、人民军队成长历程中的德国印记、从20世纪末至今。《中德军事交往录从晚请至21世纪初》试图从一个更广阔更深入的角度把这些如烟往事逐一揭开,使其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以引起世人关注,以史为鉴,反思当今,警示未来。
【作者简介】
  王珍捍,1969年2月入伍,1970年至1974年在北京大学学习德语,1975年至1977年在德国海德堡大学学习德语,先后在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任武官秘书、副武官,在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任国防副武官、陆军武官,大校军衔。在中国驻外大使馆从事军事外交工作达17年,其间两次在国防大学进修,2007年回国。现已退休。上面照片为2007年5月8日作者(左)与德军副总监察长多拉空军中将合影。
【目录】

自序
楔子

第一章 晚清时期的中德军事交往
一、中德两国军事交往一拍即合
二、克虏伯大炮充当中德结缘媒介
三、德制铁甲巨舰使北洋海军一跃成亚洲首强
四、泱泱大国为何被蕞尔小国打得一败涂地
五、依照德国样板编练中国新式陆军
六、大清国的德国军事顾问汉纳根
七、追寻晚清重臣李鸿章的访德踪迹
八、清末名妓赛金花与德国元帅瓦德西之间的是是非非
九、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北京街头被刺的来龙去脉
十、中国唯一具有德国历史渊源的城市——青岛
十一、德国军人带来了两个著名的“副产品”

第二章 民国“黄金十年”时期的中德军事交往
一、孙中山一直主张积极联德的政策
二、蒋介石反苏亲德政策的缘由
三、蒋介石曾是“法西斯主义”的狂热崇拜者
四、蒋介石和他的德国军事顾问们
五、德国的军援为中国持久抗战发挥重要作用
六、大批德国军火源源流进中国
七、帮助中国初建国防工业体系
八、积极为中国培训军事人才

第三章 砥砺人民军队成长的德国烙印
一、早期到德国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周恩来和朱德
二、广州起义中德国“小洋人”诺伊曼与叶挺的冲撞
三、遵义会议上德国“洋教头”李德与毛泽东的交锋
四、德意志军事思想与中国革命战争
五、德国军事科技与新中国“两弹一星”

第四章 20世纪末迄今的中德军事交往
一、对中国与两个德国军事交往的回顾
二、中德两军关系进入稳健成熟期
三、我军可以从德国的军队建设借鉴什么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