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学东渐文献:中国农学著作《瑞安务农支会试办章程》一册全
  • 西学东渐文献:中国农学著作《瑞安务农支会试办章程》一册全
  • 西学东渐文献:中国农学著作《瑞安务农支会试办章程》一册全
  • 西学东渐文献:中国农学著作《瑞安务农支会试办章程》一册全
  • 西学东渐文献:中国农学著作《瑞安务农支会试办章程》一册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西学东渐文献:中国农学著作《瑞安务农支会试办章程》一册全

480 七五品

仅1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许黼宸

出版人不详

年代民国 (1912-1948)

纸张白纸

刻印方式石印

装帧线装

尺寸24.2 × 14 × .3 cm

册数1册

上书时间2024-06-26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易学古籍:清嘉庆木刻《重刻易经来注》一函12册全(宁远堂刻本)
易学古籍:清嘉庆木刻《重刻易经来注》一函12册全(宁远堂刻本) ¥12000.00
孤本—交大文献:民国37年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西南交大)的前身,“七七”事变后南迁武汉、湘潭,辗转上海等亲历者手书日记2册合订一厚册,涉及唐院南迁湘潭借教室上课,上海及国共和谈、金融危机、时局战事等重要史料,附上海市各界纪念五卅运动大会原纠察证一份(后有钤印)。共53个筒子页
孤本—交大文献:民国37年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西南交大)的前身,“七七”事变后南迁武汉、湘潭,辗转上海等亲历者手书日记2册合订一厚册,涉及唐院南迁湘潭借教室上课,上海及国共和谈、金融危机、时局战事等重要史料,附上海市各界纪念五卅运动大会原纠察证一份(后有钤印)。共53个筒子页 ¥50000.00
民国苏州革命历史文献:上报最高领袖的报告书,油印,著名历史学家朱谦之赠本,有关苏州地区清乡部分内容
民国苏州革命历史文献:上报最高领袖的报告书,油印,著名历史学家朱谦之赠本,有关苏州地区清乡部分内容 ¥20000.00
稀见山西介休文献:排印本诗集《稷东寓公花甲八十四叹》一册全,首页有著者光绪举人、稷山名人罗公玉(可恒)珂罗版肖像一帧,有朱笔批改,前有山西名流多人题词,涉及众多科举史料内容
稀见山西介休文献:排印本诗集《稷东寓公花甲八十四叹》一册全,首页有著者光绪举人、稷山名人罗公玉(可恒)珂罗版肖像一帧,有朱笔批改,前有山西名流多人题词,涉及众多科举史料内容 ¥12000.00
首现民国国医学院学士班内科讲义,香港名医谭宝君著,处方极多,16开130个筒子页,每症按照病源、证状、并发症、诊断、预后、护理、治法和处方排列,少见中医书
首现民国国医学院学士班内科讲义,香港名医谭宝君著,处方极多,16开130个筒子页,每症按照病源、证状、并发症、诊断、预后、护理、治法和处方排列,少见中医书 ¥6500.00
稀见佛教文献资料:北京延寿寺大钟全形拓片整张,明臣魏忠贤捐造,纹饰精美,文字较多。长290宽120厘米。
稀见佛教文献资料:北京延寿寺大钟全形拓片整张,明臣魏忠贤捐造,纹饰精美,文字较多。长290宽120厘米。 ¥20000.00
民国珂罗版活页《美术工艺名作集》一函近600张,涵盖书法绘画雕塑建筑等诸多艺术门类,单张长27宽19厘米。
民国珂罗版活页《美术工艺名作集》一函近600张,涵盖书法绘画雕塑建筑等诸多艺术门类,单张长27宽19厘米。 ¥15000.00
清代木刻大开线装《绣像第一才子》(三国志)两函16册全,版画精美,原装品佳。
清代木刻大开线装《绣像第一才子》(三国志)两函16册全,版画精美,原装品佳。 ¥20000.00
九十年代山西剪纸名家曹秀云制箔刻剪纸:《观音像》(钤印),制作极精,长61宽44厘米。装裱装框
九十年代山西剪纸名家曹秀云制箔刻剪纸:《观音像》(钤印),制作极精,长61宽44厘米。装裱装框 ¥1500.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七五品
已精修,七页
商品描述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4月,罗叔蕴(振玉)、徐仲凡(树兰)、蒋伯斧(黼)、朱祖荣等在上海创办务农会。瑞安士绅陈虬、黄绍箕、黄绍第、林和叔、周拱藻、王恩植、鲍锦江、杨世环等数十人先后入会。其中,陈虬是首批入会会员之一,也是最早加入上海务农会的温州人,并参与起草农学会章程。光绪二十四年(1898)二月,黄绍箕、孙诒让、洪炳文、黄绍弟等39人为发起人,筹办瑞安务农(支)会,并集资入股。黄绍箕、黄绍第为正副会长,孙诒让任研究部长,洪炳文任试验部长,许黼宸、陈范等人均分司职事。《瑞安务农支会请官立案禀》“则欲求富强,必以广兴农学为首务”“采欧美种植之方,以兴本邑自然之利”。  许黼宸即是许璇的父亲。据《林骏日记》载,(1897)十二月廿二日,许黼宸筹备瑞安务农支会经费,与林骏协商收回“籍田”,“晨,许竹友(黼宸)孝廉折柬来邀,盖近日创设农学会,欲将余家昔年所掌籍田作众用也”。许黼宸并邀请林骏入会。瑞安务农支会与浙江海宁树艺会、江苏如皋的农桑公社称为三大地方农学会。  瑞安务农支会与上海务农会紧密联系,为许璇就读南洋公学译书院东文学堂提供了信息来源,为许璇习“新学”留“洋学”找到出路。  考入南洋公学东文学堂  光绪二十二年(1896),南洋公学由清末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创建于上海,南洋公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的新式学校之一,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当时,我国有关西方科学技艺的书籍十分缺乏,为了解决教学用书匮乏问题,南洋公学在1898年奏准附设译书院,1901年8月,根据译书的需要,又开办了译书院东文学堂,培养日语人才。  1901年10月,南洋公学公开招考东文学堂东文“译书之员”,初定招生30名,“(报)到者三百二十七人”,经过初试、复试最终录取40名,许璇榜上有名。11月27日,东文学堂正式开学,《东文学堂拟定章程》“以使学者习东国语言文字,通各国历史及政法之学,速成有用之才为宗旨”,学制三年;“第一年课东语、东文,兼授万国地理、政治、地理历史,及法学通论,“第二年课西洋近代史、理财学、宪法……”“第三年课外交史、行政法、民法……”罗振玉、王国维分别任学堂监督、执事,日本学者藤田丰八、田冈岭云为正、副教习。  《南洋公学东文学堂同学录》(1923年8月)共收录了46名同学的姓名、别号、年岁、籍贯、时任职务,包括许璇:“姓名:许璇,别号:叔玑,年岁:四七,籍贯:浙江瑞安,时任职务:教育部编审员”。《上海交通大学史》载“在(东文学堂)同学中有陆军中将丁锦、上海医院院长王曾宪、财政部科长沙曾诒、农商部司长黄艺锡。尤以近代地质学鼻祖章鸿钊、文学家吴梅、银行家周作民、名中医丁福保、近代农学开山许璇等为著名”。这是许璇第一次与罗振玉交集,也就是这一次交集为许璇埋下了农学的种子。  留学日本读农学  1902年底,因“墨水瓶退学事件”,东文学堂与特班、师范班同时停办,东文学堂师生各奔东西。1903年初,许璇回瑞安老家担任瑞安县学堂东文教员,下半年就职于湖北学报馆。同时,罗振玉被两广总督岑春煊聘为教育顾问。1904年初,许璇、章鸿钊等被聘为广东学务公所编撰员。章鸿钊的《六六自叙》记载“(1903年)秋间,奉罗叔韫夫子函召,谓行将入广州办学务,命予同行。遂于十月间随同罗师、藤田师坐日本海轮到广州。时广州初设两广学务处,以管理两广教育事宜。予即在学务处襄办编辑教科书事务”。藤田师,即南洋公学东文学堂老师藤田丰八。  1904年4月,两广学务处推荐学生公费留学日本,东文学堂学生陶昌善、许璇、盛德镕、周作民四人名列其中。章鸿钊的《六六自叙》记载:“遂于四月初,由藤田师领导选拔生二十许人,从香港换乘美国蒙古号海轮,遄赴日本。是时所最喜慰者,同行中尚有东文学堂旧同学四人,即陶(俊人)昌善、许(叔玑)璇、盛(霞飞)德镕、周作民是也。”“予偕同学抵日本京都后,即由藤田师与京都第三高等学校协商补习办法。时该校校长为折田彦市先生,乃一老教育家也。其对邻邦远来学子尤表同情,愿倾力援助之。遂为予等于本校內专设预备班,厘定课程,并选派本校教授分任教课,算学为森外三郎先生,英文为伊藤小三郎先生,日文日语为大野德孝先生,皆名教授而尤具热心者。”  1905年,预科学习将满,学校视同学实际成绩,除陶昌善转入日本札幌农科大学预科,章鸿钊转入第二部(本科)学习外,其余同学再继续读预科一年。在日本留学期间,许璇与罗振玉有密切联系,1909年4月,罗振玉第二次前往日本考察,在日考察期间,许璇三次拜访罗振玉。罗振玉日记载:“六月初九日,晨起,服部博士,余君达夫、许叔玑、沙诵先、马幼愉(裕藻)来谈。”“初十日,午间赴叔玑、仲祜诸君之约,至牛込区早稻田鹤卷町太和馆午饮。”“十五日, 晨,林君泰辅,许叔玑、薛剑峰来。”  在罗振玉及藤田丰八直接指导和支持下,许璇与章鸿钊(因农科名额有限,转学地质学)、陶昌善(日本札幌农科大学预科)、周作民(因籍贯问题,被迫取消广东官费而中止学业,提前回国)等就读农学,计划培养农学人才。1910年,许璇完成六年(二年预科、四年本科)高等教育,同年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农科学习,1913年毕业并取得农学士学位。许璇回国后,于同年下半年入职北京大学校农科大学。虽然现在尚未发见资料,可证罗振玉在许璇入职北农大过程中有何作用,但因罗振玉1909年曾任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监督,及东文学堂教员藤田丰八、同学章鸿钊(1911年毕业回国)均有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工作经历,这些老师、友人、同学为许璇留日毕业后,入职北京大学校农科大学提供某些帮助是有可能的。  罗振玉创办的上海农学会及《农学报》,直接导致瑞安建立农学支会,许璇之父参与其中,这为许璇埋下了今后从事农学的种子。南洋公学东文学堂为许璇赴日本留学打下了基础,罗振玉在广东以官费留日资格为许璇开启了农学之路。受罗振玉等人的影响或帮助,许璇学成归国后入职北京大学校农科大学,这是许璇从事农学教育研究的始发地和归宿地,1913年,许璇就聘于北京大学校农科大学农学科专任教员,从此毕业从事农业高等教育。许璇是近代中国农学、农业经济学的开创者之一,罗振玉则是其农学事业的引路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已精修,七页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