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陆象山到刘蕺山
  • 从陆象山到刘蕺山
  • 从陆象山到刘蕺山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从陆象山到刘蕺山

26 6.8折 38 全新

仅1件

上海宝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牟宗三 著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2010-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044

上书时间2024-05-16

兰若书阁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牟宗三 著
  •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时间 2010-01
  • 版次 1
  • ISBN 9787546313931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39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牟宗三文集
【内容简介】

  《从陆象山到刘蕺山:牟宗三学术论著集》是牟宗三学术论著集,中国哲学史论系列中的一册,共分六章,其内容为象山之“心即理”、象山与朱子之争辩、王学之分化与发展等。《从陆象山到刘蕺山:牟宗三学术论著集》不仅将濂溪、横渠、明道贯通起来,从天命“於穆不已”的儒家最根源的智慧、老传统一直贯通到宋明儒的发展,来诠释与判释,是学术研究者值得一读的佳作。

【作者简介】

  牟宗三(1909-1995),宇离中,山东栖霞人。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牟宗三于1927年人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升入哲学系。1933年毕业后,曾先后在华西大学、中夺大学、金陵大学、浙江大学等校任教,以讲授逻辑学和西方哲学为主。1949年去台湾,任教于台北师范大学、台湾东海大学,讲授逻辑、中国哲学等课程。1958年与唐君毅、徐复观、张君励联名发表现代新儒家的纲领性文章《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1960年去香港,任教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主讲中国哲学、康德哲学等。1974年退休后,专任新亚研究所教授。1976年又应台湾教育部客座教授之聘,讲学于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等处。1995年4月病逝于台北。英国剑桥哲学词典誉之为“当代新儒家他那一代中最富原创性与影响力的哲学家”。他毕生致力于弘扬民族文化,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化作出巨大贡献。

【目录】

第一章象山之“心即理”
第一节综述
第二节《年谱》各重要阶段之简述
第三节论学书选录
第四节《语录》选录
第二章象山与朱子之争辩
第一节象山鹅湖之会诗乃孟子学之表现——本体论的直贯与认识论的横列
第二节尊德性与道问学之切义:直贯形态与静涵形态
第三节朱子方面之心态与反应:中和旧说下之笼统光景
第四节《中和新说》之大义
第五节《中和新说》后之发展
第六节朱子对于象山之称赏
第七节朱子之“诵言以攻之”
第八节朱子之攻其为禅
第三章王学之分化与发展
第一节王学是孟子学
附录:致知疑难
第二节王学底分派
第四章《致知议辩》疏解
甲引言
乙王龙溪《致知议略》原文
丙龙溪、双江《致知议辩》:双江难,龙溪答
第一辩关于先后天、良知即中即和、良知即寂即感以及现成良知等之论辩
第二辩关于“乾知”之论辩
第三辩关于“独知”之论辩
第四辩关于“几”之论辩
第五辩关于“不学不虑”之论辩
第六辩关于“空空”之论辩
第七辩关于“格物有工夫无工夫”等之论辩
第八辩关于“误现成良知为告子生之谓性”之论辩
第九辩余辩
第五章两峰、师泉与王塘南
第一节自双江、念庵横生枝节后首判谁为王学之嫡传
第二节刘两峰之“以虚为宗”
第三节刘师泉之“悟性修命”
第四节王塘南之“以透性为宗.研几为要”
第六章刘蕺山的慎独之学
第一节综述
第二节引文献以作系统的陈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