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科学不要主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要科学不要主义

20 八五品

仅1件

福建厦门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江晓原、刘兵 著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宗教上面

上书时间2024-05-22

小渔岛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江晓原、刘兵 著
  •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11
  • 版次 1
  • ISBN 9787313068156
  • 定价 2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56页
  • 字数 11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要科学不要主义》上持续九年的“南腔北调”专栏,从各个不同角度,对唯科学主义在当代社会文化中的影响进行反思和清算。具体方式则是通过对一系列精心选择的书籍、人物的评论,来展开讨论,从中展示出唯科学主义观念对文化和我们精神家园的侵害。《要科学不要主义》作者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已呈失控趋势,现在是静下心来进行反思的时候了。
《要科学不要主义》是“南腔北调”专栏百期精选本。《要科学不要主义》的评论对象都是近年来在科学文化领域有影响、有品位的书籍,因此《要科学不要主义》又是一册科学文化读物的阅读与选购指南。
【作者简介】
江晓原,男,1955年生,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天体物理专业,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获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专业博士学位。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系主任。曾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工作15年,1999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已在海内外出版60余种书籍,包括《天学真原》等专著,《江晓原自选集》等文集,《性感:一种文化解释》等文化史著作,《剑桥插图天文学史》等译著,主编《我们的科学文化》等系列丛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以及大量书评、影评、文化评论等,并在京沪等地多家报纸杂志长期撰写个人专栏。
刘兵,男,1958年生,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任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兼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科学史与科学编史学,科学文化传播等。出版有《克丽奥眼中的科学》等11部专著,《刘兵自选集》等8部个人文集,6部科学史普及著作,7部译著,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目录】
前言:有一个话题讲一百遍也不够江晓原
哈耶克:半个世纪前的先见之明
爱因斯坦的上一半和下一半——关于《恋爱中的爱因斯坦》或《爱翁情史》
从牛顿看现代科学的“血统”——《最后的炼金术士:牛顿传》
亲近经典,懂不懂都有收获——关于霍金《站在巨人的肩上》
玩火自焚:一个滥用技术的寓言——关于科幻小说《猎物》
在高科技时代捍卫公众隐私——《数字城堡》中的观念冲突
灵魂与大脑:哪个完善得更快?——《天使与魔鬼》
莱姆到底想说什么?——关于小说《索拉里斯星》
生物技术:幻想中的末日——关于小说《羚羊与秧鸡》
《时间简史》:一个科学传播的神话
科学对迷信:究竟谁胜谁败?——关于《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
是谁再造了病人?——关于《再造“病人”》
十年重读《小世界》
失窃的收成能找回来吗?——从《失窃的收成》谈起
书籍使人进步,电视使人落后?——从《娱乐至死》谈起
文化正在向技术投降——从《技术垄断》说起
没有弗洛伊德,人类能生活得更好吗?——一关于《弗洛伊德批判》
谁是黑暗森林中的傻孩子?——科幻小说《三体Ⅱ·黑暗森林》
实验科学:是一种神话吗?——从《利维坦与空气泵》谈起
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做的吗?——关于《有限地球时代的怀疑论》
谁要重出江湖?谁能再振雄风?——关于“科学松鼠会”及其科普写作
“美国世纪”要终结了吗?
“咋越学越对科学不放心呢?”——科幻小说《十字》
让美国军控专家深度恐惧的科学技术
“李约瑟难题”还能成为有生命力的研究纲领吗?——初读陈方正《继承与叛逆》。
是不朽经典,还是皇帝新衣?——关于奇书《万有引力之虹》
《失落的秘符》:丹·布朗又来反科学了
疯狂实验: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何在?
智商测试:科学还是伪科学?
看一个IT精英的草根自白——《网民的狂欢:关于互联网弊端的反思》
附录“南腔北调”专栏对谈书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