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中的心智:生物学、现象学和心智科学
  • 生命中的心智:生物学、现象学和心智科学
  • 生命中的心智:生物学、现象学和心智科学
  • 生命中的心智:生物学、现象学和心智科学
  • 生命中的心智:生物学、现象学和心智科学
  • 生命中的心智:生物学、现象学和心智科学
  • 生命中的心智:生物学、现象学和心智科学
  • 生命中的心智:生物学、现象学和心智科学
  • 生命中的心智:生物学、现象学和心智科学
  • 生命中的心智:生物学、现象学和心智科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生命中的心智:生物学、现象学和心智科学

380 九品

仅1件

陕西西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加拿大]埃文·汤普森 著;李恒威、李恒熙、徐燕 译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6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1-17

沐春书屋

九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加拿大]埃文·汤普森 著;李恒威、李恒熙、徐燕 译
  •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6
  • 版次 1
  • ISBN 9787308115285
  • 定价 8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66页
  • 字数 54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原版书名 MIND IN LIFE:BIOLOGY, PHENOMENOLOGY, AND THE SCIENCES OF MIND
【内容简介】
  《语言与认知译丛·生命中的心智:生物学、现象学和心智科学》旨在阐明生命与心智之间的深刻连续性。心智与生命同在,而在其最关联的形式中,心智属于生命。生命与心智共有一组核心形式和组织属性,其中心智所特有的形式和组织属性是对生命不可或缺的那些属性的丰富。确切地说,心智的自组织特征是生命自组织特征的一个更丰富(enriched)的形式。生物生命的自创生组织已经暗示了认知能力,并且这个初始(inclplent)心智在行动、知觉、情绪以及时间意识的自我流动等的自组织动力学中发现了有感知力的(sentient)表达。
【作者简介】
大卫·J·查默斯(David John Chalmers),原籍澳大利亚,现任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哲学教授,意识研究中心主任,纽约大学客座教授,当代知名的心灵哲学家。主要论著有:《有意识的心灵》(1996)、《面对意识问题》(1995)、《延展心灵》(合著,1998)、《意识和它在自然中的位置》(2002)、《意识的特征》(2010)等。作者提出的二维语义学理论在分析哲学领域也有重要影响。
【目录】
序言
致谢
第一部分生成进路
l认知科学与人类体验
1.1认知主义
1.2联结主义
1.3具身动力论
1.4生成进路
2与现象学的关联
2.1现象学态度
2.2意向性
2.3从静态现象学到发生现象学
2.4从发生现象学到生成现象学
3自治性与涌现
3.1动力系统
3.2自治系统
3.3信息与意义
3.4涌现过程
4行为的结构
4.1形式与循环因果性
4.2物质的和生命的秩序
4.3人类秩序
4.4意识与行为结构
4.5自然主义与现象学态度

第二部分心智中的生命
5自创生:生命的组织
5.1细胞理论
5.2自创生组织
5.3最小自创生
5.4自创生与生态创生
5.5自创生与认知
6生命与心智:有机体哲学
6.1与康德的联系
6.2自创生与目的论
6.3必要的自由与有机体的自我性
6.4同一性与意义生成
6.5有机体的自我超越
6.6生命与心智的深刻连续性
6.7唯有生命才能认识生命
7在行进中开辟道路:发展与演化
7.1自创生、繁殖和遗传
7.2基因中心主义与公认的演化观
7.3基因中心主义的问题
7.4魏斯曼学说
7.5作为信息单元的基因
7.6发展系统理论
7.7发展系统的强健性和灵活性
7.8生成演化
7.9在行进中开辟道路:必然性与偶然性

第三部分生命中的意识
8超越鸿沟的生命
8.1意识与生命
8.2笛卡尔的遗产
8.3zombie:一个现象学的批判
8.4身体一身体问题
8.5生物学的自然主义
9感觉运动的主体性
9.1主体性与身体的自我意识
9.2知觉意识的动态感觉运动进路
10重温:意识与心智意象
10.1体验与意象争论
10.2图示视觉体验
10.3透明性与体验
10.4观看一图像
10.5回忆
10.6视觉化
10.7再探意象争论
10.8现象学与他现象学
11时间性与活的当下
11.1体验与行动流
11.2时间意识与前反思的自我觉知
11.3神经现象学与时间意识
11.4实验的神经现象学
11.5神经现象学与意识的神经相关物
11.6神经现象学与自然主义
12原始的动力论:情绪与效价
12.1前摄
12.2生成的情绪
12.3神经动力学模型
12.4情绪的自组织
13移情与文化适应
13.1意向性与开放的主体间性
13.2移情的现象学概念
13.3情感的和感觉运动的耦合
13.4想象的设身处地
13.5相互自我与他者理解
13.6道德知觉
13.7文化适应

附录
附录1胡塞尔与认知科学
附录2涌现与下向因果作用问题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