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湖广会馆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重庆湖广会馆

28 1.9折 150 全新

仅1件

重庆九龙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何智亚 著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4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50一4

上书时间2024-05-12

美美书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何智亚 著
  •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4
  • 版次 1
  • ISBN 9787536695481
  • 定价 150.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200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会馆是以地缘关系为纽带,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由外地人在客居地建立的一种特殊社会组织形式。会馆的出现和勃兴与明清两代的商业发展、科举考试和人口流动密切相关。最初的会馆多属同乡会,后来一些会馆同时又发展成为本籍同行业的商会组织,其功能主要是保护本籍客商权益,维系市场和行业秩序,协调客地各种社会关系。
明末清初,四川境内战乱频发,加上灾荒、瘟疫持续不断,造成四川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生灵涂炭,百业凋敝。史书和家谱上对这段历史多有记载和描述,如:“民靡有遗”、“丁口死亡殆尽”、“人口所剩无几”、“百里无居人、户口全空”、“土著几空”等等。康熙初年,清朝廷为恢复生产,振兴经济,安定民心,制定了“移民实川”的方针,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移民的优惠政策,鼓励各地向四川移民,从而掀起了各省大规模移民四川的浪潮。重庆因拥有总汇长江和嘉陵江干流和诸多支流水域之利,成为众多移民进入四川的第一站。随着大量两湖、两广和山西、陕西、福建、江西、云贵等省的移民和商人迁徙重庆,重庆逐渐成为长江上游的商业重镇。各省商贾纷纷云集于当时重庆的政治经济中心——重庆城的“下半城”,争相设庄建馆。至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重庆城有6所外省会馆,到光绪十八年(1892年),重庆城已有9所外省会馆,这些会馆都具有相当的规模和经济实力。重庆府域内县城、乡镇的会馆更多,几乎遍布城乡。众多会馆成为一代又一代移民的“接待站”和维系乡土情缘的重要场地。
【作者简介】
何智亚,祖籍重庆长寿,生于四川内江。1966年高中毕业,1969年“插队落户”,1972年招工进厂。1978年考入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现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政府规划委员会委员、重庆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主任、重庆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何智亚先生在城市规划建设领域收获盛名之际,于本土历史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也建树颇丰。,继主持完成重庆湖广会馆修复等重点工程和出版《重庆老巷子》、《重庆古镇》两部黑白摄影集以及《重庆湖广会馆——历史与修复研究》著作之后,他又着力推出《重庆湖广会馆》大型画册。该画册可以说是《重庆湖广会馆——历史与修复研究》的姐妹篇,前者以25万字深入研究了重庆会馆历史、巴渝移民文化以及古建筑修复理念、技术。后者则以丰富多彩的图像语言展现了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湖广会馆独特的建筑美学、精湛的建造工艺和修复后的恢弘气势。两本书都浸透着何智亚先生对重庆湖广会馆深厚的感情和才智的付出。
何智亚先生为昨日造影,为明日留证。历史的沧桑、往昔的风采,被他定格于方寸,留存于青史,其功莫大焉。面对何智亚先生的影像画册,但凡在重庆生活过的人,都会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并引起良多感怀和追忆。
【目录】
前言
禹王宫
齐安公所
广东公所
“湖广填四川”移民博物馆
匾额展览馆
湖广会馆历史街区
湖广会馆修复碑记
湖广会馆建筑分布平面图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