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结构变化与工业化(1952—2004):兼论经济发展中的国家经济安全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经济结构变化与工业化(1952—2004):兼论经济发展中的国家经济安全

5.6 2.0折 28 全新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云龙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XX

上书时间2024-05-27

博研书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杨云龙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5
  • 版次 1
  • ISBN 9787301134429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65页
  • 字数 13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无论从何种角度看,中国经济在近二十多年里的发展变化都称得上是“奇迹”。如何用规范的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和成果,阐释蕴涵于其中的经济学含义,揭示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性特征和进一步发展所要面对的难题、所要着力考虑的重大关系,这些便构成《中国经济结构变化与工业化1952-2004》研究的依据和意义。《中国经济结构变化与工业化1952-2004》认为,在特定的历史区间内,可以也应该将内含着经济结构根本变化的中国经济发展过程归结为工业化进程。《中国经济结构变化与工业化1952-2004》重点通过考察产业结构的变化来说明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及其进一步变化的工业化趋向。《中国经济结构变化与工业化1952-2004》也首次尝试从经济研究角度探讨中国经济发展及其结构变化过程中的经济安全问题。
【目录】
第一章总论:基本观点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本书的基本理论观点
一、本书命题的规范经济学讨论
二、本书命题的发展经济学讨论

第二节本书的研究角度与研究方法
一、经济发展理论模型比较
二、结构分析方法与分析工具选择

第二章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总体结构变化
第一节1980-2004年中国三大产业之间的就业结构
第二节1980-2004年中国三大产业之间的产出结构
第三节1980-2004年中国三大产业的结构变化值与比较劳动生产率

第三章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工业化进展
第一节衡量工业化进展的重要指标
一、人均工业总产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对比
二、工业化指数及其国际比较

第二节霍夫曼比例与“虚高度化”:对历史的回顾
一、用霍夫曼比例分析中国工业结构
二、以机械工业变动为核心分析我国工业结构
三、1980年之前中国工业结构变动直接引致国民经济的巨幅波动
四、中国工业结构中的地区同构化

第四章中国经济发展的进步趋向
第一节用钱纳里的标准模式比较世界与中国
第二节世界典型国家主导产业作用机理比较
一、美国的主导产业更替及作用机理
二、英国的主导产业更替及作用机理
三、日本的主导产业更替及作用机理
四、韩国、巴西的主导产业更替及作用机理
五、比较分析国外主导产业更替及作用机理的基本结论

第五章中国工业化进展与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对国家经济安全的经济学讨论
第二节国家经济实力是决定国家经济安全的首要因素
第三节不同质态的经济结构对应于不同的国家经济安全状态
第四节从结构变化角度看国家经济安全的预警和防范

附录一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及协整检验
附录二用钱纳里模型对中国产业结构变迁与实际经济增长的回归分析
参考文献
学问比天大(代后记)——怀念导师董辅礽先生
补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