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家金言
  • 法家金言
  • 法家金言
  • 法家金言
  • 法家金言
  • 法家金言
  • 法家金言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法家金言

60 八五品

仅1件

安徽蚌埠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季林 编;余秉颐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4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1-04-11

弘文阁

九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季林 编;余秉颐
  •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4
  • 版次 1
  • ISBN 9787212035310
  • 定价 2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20页
  • 字数 220千字
【内容简介】
如果按照地域来划分,法家可以分为齐法家和晋法家,其中晋法家可以作为法家的主流,它的产生以三晋文化和秦文化作为基础,往往表现出强烈的重农抑商和严刑峻法的倾向,在夸大刑罚的作用的同时,否认道德的教化作用。齐法家是以齐文化作为背景,其思想理论集中反映在假托管仲之名的《管子》一书中,其法治思想较为理性和温和;在重农重本的同时不主张抑商,在重视法治的同时注重道德的教化。一般而言,法家思想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四大基本特征:以利己主义的人性论和历史进化论作为理论基础;强调法的绝对意义,因而主张严刑峻法;注重通过加强耕战来发展经济、富国强兵;主张君主专制,集大权于君主一身。

  法家的思想理论得到了秦王朝的实践,是秦王朝制定政策的主要的指导思想。但是,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强大统一的秦王朝开始到公元前206年,秦王朝却如昙花一现,只存在短短的十五年。随着秦王朝的迅速灭亡,法家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派别从此消失了,尽管它的一些积极因素为后人所吸收,对后世还有影响。想当初,秦始皇得到法家理论时如获至宝,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两者在实践中的结合犹如火借风势,风助火威,不料自己的王朝反成了它的殉葬品。不可否认,法家思想中的一些负面因素对秦王朝的灭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然我们今天在品评法家思想时,应该结合实际,更多地借鉴法家思想中的积极因素,发扬其执法如山、不避权贵、忠于职守和不畏强暴等符合法治精神的积极性一面。不过,正反相济,儒法互补,法家思想中的糟粕也能够从反面给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所以本书也介绍了法家一些犀利、大胆、露骨的言论,望读者朋友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目录】
前言

一、《管子》

 1.治国之道

  错国于不倾之地

  苟大意得,不以小缺为伤

  不官于物,而旁通于道

  丰国之谓霸,兼正诸国之谓王

  君子食于道,小人食于力

  决之则行,塞之则止

  政平而无威则不行,爱而无亲则流

  上离其道,下失其事

  道、德、义、礼、法

  夺柄失位,令不行

  执利之在,民自美安

  据有余而制不足,民无不累于上

  现予之形,不现夺之理

  泉雨五尺,其君必辱

 2.以民为本

  言室满室,言堂满堂

  且怀且威,则君道备

  天之所助,虽小必大

  自媒之女,丑而不信

  欲为其国者,必重用其民  

  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

  备长在乎任贤,安高在乎同利  

  得人之道,莫如利之

  自万仞之山,播而入深渊

  通德者王,谋得兵胜者霸

  我有过为,民毋过命

  长者断之,短者续之

  有过则反之于身,有善则归之于民

  胜民之为道,非天下之大道

  辐凑并进,则明不塞

  亲近者言无事

  圣人善用非其有,使非其人

 3.注重法治

  非一令而民服之,不可以为大善  

  喜无以赏,怒无以杀  

  凡令之行,必待近者之胜

  号令不足以使下

  禁胜于身,令行于民

  社稷戚于亲

  任法而不任智

  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

  以法治国,举措而已

  见必然之政,立必胜之罚  

  先易者后难,先难而后易

  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  

  虽有明智高行,不能废法而治国  

 4.以德化民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守国之度,在饰四维

  礼义廉耻

  召远者使无为,亲近者言无事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治官化民,其要在上

  敬而待之,爱而使之

 5.赏罚得当

  喜之有徵,恶之有刑

  明君在上,刑省罚寡

  安其位乐其群,务其职荣其名  

  赏罚之制,无逾于民

 6.藏富于民

  府不积货,藏于民

  有事则用,无事则归之于民  

  今日不为,明日无货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

 7.选拔贤良

  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  

  选贤论材,待之以法

  事其内无事其外,事其小无事其大  

  宁过于君子,毋失于小人

  多忠少欲,为人臣之广遒

 8.经典故事

  桓公东游

  鸿鹄之喻

  粟禾之喻

  啧室之议

  石璧之谋

  青茅之谋

二、子产

三、李悝

四、《商君书》

五、《慎子》

六、《申子》

七、《韩非子》

八、李斯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