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1933-1945年间的德国人)978710009969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1933-1945年间的德国人)9787100099691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3.21 7.4折 45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米尔顿·迈耶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99691

出版时间2013-1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31280860

上书时间2025-01-09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目录
1966年版序
前言
第一部分 十个人
克罗嫩贝格
1.十个人
2.人们过的生活
3.希特勒和我
4.“你们会做什么呢?”
5.入党的人们
6.阻止共产主义的手段
7.“我们用我们的血脉在思考”
8.反犹的骗局
9.“每个人都知道”,“没有人知道”
10.“我们基督徒有此义务”
11.战败者的罪行
12.“那是我们的生活方式”
13.“但一切都太晚了”
14.集体的羞辱
15.复仇者:海因里希·希尔德布兰特
16.复仇者:约翰·凯斯勒
17.复仇者:日耳曼人的狂热
第二部分 德国人
热浪
18.没有这种事
19.高压锅
20.“皮奥里亚高于一切”
21.居住区中新来的男孩儿
22.居住区中两个新来的男孩儿
23.“在法国,人像上帝一样啊”
24.但一个人必须相信某种事物
25.随时随地的恐慌
第三部分 动机和对策
审判
26.破碎的石块
27.解放者
28.再教育者的被再教育
29.不情愿的不死鸟
30.刚刚来到世上的人们
31.和平的较量
32.“我们和苏联人是一样的?”
33.马克思与米歇尔的对话
34.后患无穷
致谢

内容摘要
米尔顿·迈耶,德裔美国犹太人,身份复杂的著名记者和专栏作家。二战时他曾是一名拒服兵役者。
“正派的人”如何且为何成为纳粹,这个问题吸引他在战后旅居德国,并与当地的德国家庭共同生活长达十年之久。他由此了解纳粹统治下普通德国人的生活故事,也催生了这本极具影响的书:《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1933-1945年间的德国人)》。
十位曾在纳粹时期生活过的小人物是其主要受访者。在他们的讲述下,纳粹主义不仅是一种政治体制或意识形态,更是十分适合一战后德国人气质和心态
的世界观。纳粹征服了伟大的和平庸的德国人的心灵,也压垮了他们。迈耶精辟地写道:德国对纳粹主义的积极性很明显就是“小人物变疯了”。
《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1933-1945年间的德国人)》堪称一份研究第三帝国时期德国生活的微观
社会人类学报告,它最有价值的贡献是向人们展示了一幅观念的图景:纳粹体制如何在普通德国人的层面以及德国社会内部发生作用。这些极具颠覆性的内容引人深思,关乎德国人,更关乎我们每个人自身。

主编推荐
本书切入角度新颖,由十个很好精彩的小人物故事构成,读起来引人入胜,且发人深思。堪称一份研究第三帝国时代德国生活的微观社会人类学报告。在众多记述希特勒千年帝国垮台后德国的书籍中,本书是拥有可读性和拥有启发性的著作之一。

精彩内容
那声惊醒了海因里希·达姆的犹太会堂圆顶倒塌的巨响,也
惊醒了离火灾现场有3个街区远、住在克林小巷(Klinggasse)中的鲁普雷希特一家(Rupprechts)。从他们家二楼的窗户望去,火光冲天。他们从天窗爬到屋顶,看到了会堂熊熊燃烧的半个圆顶。霍斯特的母亲抓着他的手;而他却不喜欢手被抓着。
“亲爱的”,霍斯特的母亲对他的父亲说,“是犹太会堂”。
霍斯特的父亲没有作声。
“当然是犹太会堂,”霍斯特兴奋地说,“犹太佬,见鬼去吧(JudaVerrecke)!”“安静!”他父亲说道。
“天啊,还没烧完呢,爸爸。”他爸爸打开了天窗。
“我可以去火灾现场吗,爸爸?他们都在那儿呢,我可以去吗?”这一家人——霍斯特是独子,同时既是他父亲的家族也是其母亲家族中唯一一位读高中而没有去上职业学校的成员——沿着
天窗下到顶楼里。屋内外漆黑一片,霍斯特和他妈妈——仍然抓着他的手——听到他父亲停了下来而没有打开通往楼
梯的门。
“他们都在那儿,爸爸。我可以去吗?”“他们不可能都在那儿,霍斯特马尔。你不可以去那儿。”这是埃米尔·鲁普雷希特的一次冗长讲话。说它冗长,意味着接下去有着更为冗长的讲话。霍斯特的手在他妈妈的手中停止了扭动。
“你是在哪里学会说‘犹太佬,见鬼去吧’?”他爸爸问道。
“在希特勒青年团(Ha-Jot)。”霍斯特说。
“哦,”他爸爸说,“在希特勒青年团。”“他们没有教这句话,爸爸,人们只是从青年团那儿听说的。其他孩子都说犹太佬,见鬼去吧。他们都说。”“就像他们都可能在那儿一样。”他父亲说。
“人们只是听说而已,爸爸,难道你不明白?”“不明白。”父亲、母亲和儿子站在那儿。14岁的霍斯特已经长大,他当时不能容忍他父亲所谓的沉默寡言和他母亲对丈夫的绝对服从。年纪在十四岁的那些人都不能容忍这类事情,霍斯特也
不例外。而且他还是希特勒青年团成员。
“霍斯特马尔,”他父亲说(他从不叫他“霍斯特”,霍斯特也无法容忍这一点),“你知道犹太会堂是什么吗?”“当然。”霍斯特说。
他爸爸沉默不语。
“儿子,告诉你爸爸它是什么。”鲁普雷希特夫人说,她害怕她丈夫和儿子。
“它是犹太人的——犹太人的——教堂。”霍斯特说。
“教堂?”他爸爸问道,“什么是教堂啊,霍斯特马尔?”“神的殿,爸爸,天哪。”“神的殿,没有‘爸爸,天哪’。”他父亲说。
“是的,爸爸,神的殿。”“神的殿?”他爸爸问道。
“是的,爸爸。”“那么,你,霍斯特马尔,你是想去看看他们烧毁了神的殿?”“不不,爸爸,天哪,你不懂。你不明白——难道你支持犹太人,爸爸?”“不,当然不是,儿子,他当然不支持犹太人。
”鲁普雷希特夫人说道,她害怕她的丈夫、儿子,害怕上帝和希特勒。
埃米尔·鲁普雷希特打开顶楼房门,一家人走下来返回了卧室。但霍斯特心神不宁——而且很兴奋。从某一方面来说,他感
到对不起他爸爸,但从其他方面来说,他有了以前没有过的感受:他爸爸终其一生都是一位机车技师,每月薪水是144美元,是一位有着微不足道的工作、微不足道的妻子和微不足道的房子的微不足道的男人;是一位什么都不会说的男人,因为事实上他什么都说不出来;是一位对政治和世界一无所知的男人,是一
位声称是纳粹的男人。他爸爸在1932年秋天加入纳粹党,当时霍斯特是8岁;现在,他明白了他父亲只是一位仿效者(me-tooer)而已。
“你想去看看他们烧毁了神的殿?”人们在晚上放火烧房子,神的殿。霍斯特的房间和他父亲的房间。霍斯特在睡梦中翻来覆去,他醒了过来并感到恐惧。每当晚上感到害怕之时,霍斯特就会瞅一眼父母的卧室,看看他们是否在那儿。现在,他蹑手蹑脚地摸到房门并打开它。天色已放亮。他妈妈还躺在床上,他爸爸正坐在窗前的摇椅上。此时是早上5:15。P27-30

媒体评论
作为一名兼具德国血统和犹太信仰的美国自由主义新闻记者,米尔顿•迈耶写作本书的目的在于秉承良心的公正与无情的诚实。正是这一点赋予本书强大的冲击力量。                                                    ——沃尔特•L.多恩,《星期六评论》德国问题再次成为了我们政治的核心。对其根本性的探讨,不会比这部著作更出色、更人道和更清晰洗练了。——奥古斯特•赫克舍,《纽约先驱论坛报》 在记述希特勒千年帝国垮台后的德国的众多书籍中,本书是拥有可读性和启发性的著作之一。——汉斯•科恩,《纽约书评》                                                                                          “正派的人”如何且为何成为纳粹——这是十位守法公民的生活故事。对今天来说,这部关于德国人的极具远见的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及时。对于任何想要了解这个欧洲最混乱也最麻烦的国家的人而言,本书都是推荐阅读之作。——约翰•费舍尔,《哈波斯月刊》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