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9787553814711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27
6.0折
¥
45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叔本华
出版社岳麓书社
ISBN9787553814711
出版时间2021-0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31065536
上书时间2025-01-0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人生的智慧》是哲学家叔本华的封笔之作《附录和补遗》的重要部分,该作品使他声名鹊起,可谓镌刻其哲学成就的不朽丰碑。
近两个世纪以来,一代又代读者在阅读《人生的智慧》,包括尼采、爱因斯坦、理查德·瓦格纳、列夫·托尔斯泰、薛定谔、卡夫卡、莫泊桑、王国维、王朔......每个人都能在这部作品中寻得面对生活困顿的解药。
人是什么?人拥有什么?人在他人评价中的地位?叔本华提出并解答这三个问题,机构成了全部“人生的智慧”。
此版平装、小开本的《人生的智慧》系浦睿文化“尤里卡文库”之一,用清朗的版式、清新的谋篇布局,与广大读者共享传世的哲学经典。
作者简介
目录
引言 001
第一章 主题的界定 005
界定命运的维度 007
品性的力量 015
幸福的首要因素 021
第二章 品性,或人是什么 027
喜悦感 029
健康 034
痛苦和无聊 042
闲暇 048
活力 056
两幅画像 064
不受打扰的闲暇 071
庸人 075
第三章 财产,或人拥有什么 083
三类需求 085
钱是绝对的善 089
财富与政治目标 097
第四章 地位,或人在他人评价中的位置 101
他人的看法 103
骄傲 115
名衔 121
名誉 124
名望 173
内容摘要
有谁不渴望幸福的生活?但无论是尼采、爱因斯坦,还是瓦格纳、王朔,都会面临困境。他们阅读叔本华,探寻生命的意义,和自己的孤独相处,与求而不得的无奈和解,正视在痛苦和无聊两端的无尽徘徊。有时,我们难以否认,命运是残酷的,人类是可怜的,邪恶时而占据上风,愚蠢往往甚嚣尘上——面对世界的不安,如何成为内心富足的人?
在《人生的智慧》中,叔本华依次提出和回答了三个问题:人是什么?人拥有什么?人在他人评价中的地位?这些问题的答案即构成了全部“人生的智慧”。品性、财产、地位,我们要如何理解它们并掌握生活的艺术?
请看一个悲观主义哲学家对人生苦难的清明回应。
在这本短小精悍的哲学经典中,叔本华核心的观点、漂亮而令人称奇的表述被摘录和整理成专门的篇幅,方便读者在困顿时随心翻阅。
主编推荐
" 《人生的智慧》是哲学家叔本华的封笔之作《附录和补遗》的重要部分,该作品使他声名鹊起,可谓镌刻其哲学成就的不朽丰碑。
近两个世纪以来,一代又代读者在阅读《人生的智慧》,包括尼采、爱因斯坦、理查德·瓦格纳、列夫·托尔斯泰、薛定谔、卡夫卡、莫泊桑、王国维、王朔......每个人都能在这部作品中寻得面对生活困顿的解药。
人是什么?人拥有什么?人在他人评价中的地位?叔本华提出并解答这三个问题,机构成了全部“人生的智慧”。
此版平装、小开本的《人生的智慧》系浦睿文化“尤里卡文库”之一,用清朗的版式、清新的谋篇布局,与广大读者共享传世的哲学经典。"
精彩内容
亚里士多德把人生的福祉分为三类——外在于我们自身的福祉、灵魂的福祉、身体的福祉。只保留这个区分,将其余一概舍弃的话,我观察到人的命运的根本差异可能要从三个维度来界定:(1)一个人是怎样的人:最广泛意义上的品性,其中包括健康、力量、美貌、气质、德性、智力以及所受的教育。
(2)一个人拥有什么:各类财产和占有物。
(3)一个人在他人的评价中占据何种位置:这一点可以如众所周知的那样理解为,他在同伴眼里是怎样的一个人;或严格一点地说,要在他们看待他的眼光中去理解这一位置。他们对他的评价体现了这一点,而他所享的名誉及其地位、口碑则反映了他们的评价。
在第一个维度的诸种差异是自然亲手在人与人之间设定的,仅凭这一事实,我们就可以立即推断,这种差异对人之幸与不幸的影响比后面两个维度中的差异影响要重要而彻底得多——后两项是人为的结果。将“真正的个人优势”,譬如伟大的头脑或伟大的心灵,与一切地位或血统产生的特权,乃至皇家血统的特权相比,就如同将现实中的国王与戏台上的国王相比。伊壁鸠鲁最早的弟子梅特罗多洛在很久以前说过同样的话,他将其著作中某章的标题命名为“我们从自身获得的幸福比我们从周遭世界中获得的幸福更为宏大”。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毋庸置疑,它揭示了一个人幸福的主要因素——实际上,在一个人的整个人生道路中,幸福就取决于自身的素质、内在的构成。因为这是他的感觉、欲望和思想的总和所产生的内在满足或不满的直接来源;而另一方面,周遭的环境只能对他发挥间接或迂回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外部事件或环境无法对两个人产生同样的影响。即便周遭环境极其近似,每个人也只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因为一个人只对自己的想法、感觉和意欲有直接的了解;而外部世界只有在激发出这些想法、感觉和意欲时才对此人产生影响。世界主要是通过生活于其中的人看待它的方式来建构的,所以世界对不同的人会显现出不同的面貌:对某一个人来说,它是贫瘠、枯燥、肤浅的;而对另一个人来说,它可能是丰富、有趣,且意味深长的。当听到一个人经历了一些有趣的事情时,很多人会希望自己的生活里也能发生类似的事情,全然忘记了嫉妒的对象应该是他在描述自己的经历时为其增色添彩的精神禀赋。对一个有天赋的人来说,那些事是有趣的冒险;但对一个感觉迟钝的普通人而言,那不过是些乏味的日常琐事罢了。歌德和拜伦的很多诗,显然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愚蠢的读者会羡慕诗人身上竟恰巧发生了那么多令人愉快的事情,却不会羡慕他们所拥有的恢宏想象力,而正是这种想象力把相当平常的经历转化成伟大而美妙的事物。
同样地,一个性格忧郁的人会把一场戏解读成一出悲剧;而对乐观派来说,它可能只是一场有趣的冲突;对一颗冷漠的心来说,它可能就是毫无意义的事情。一切都基于这样一个事实:了解和领会任何一件事,都不可避免地有两个因素在参与,即一个主体和一个客体——二者就像水中的氧和氢一样紧密相联、密不可分。因此,即使一次经历中的客观或外在的因素是唯一的,而主观因素或个人对它的评价却各异,那么这件事在不同的人看来就不一样了,仿佛客观因素原本就是多样而不同的。因为,对一个呆板、迟钝的人来说,世上最美好的事物也会呈现为贫乏的现实,并引出贫乏的理解,就像是美丽的风景碰上了糟糕的天气,或者它在差劲的暗箱里的成像。简而言之,每个人都被幽禁于自己的意识界限之内而无法直接超越,就像他不能突破自己的皮肤。所以,外界的帮助对个体没有多大用处。在舞台上,一个人是王子,另一个是大臣,第三个是仆人、士兵或将军,诸如此类……这不过是外在的差异;而内在的现实,也就是所有这些表象的内核都是一样的——一个可怜的演员,有着他命运中所有的焦虑。生活中同样如此。地位和财富的差异让每个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这绝不意味着内在的幸福和快乐有什么不同。所有人都是一样的——一个可怜的凡人,有他的苦难和烦恼。虽然这些苦难和烦恼,在每个个案中确乎出于各不相同的原因,但它们在所有形式中的本质几乎是一样的;各人苦难和烦恼的强度固然不一,但与每个人所扮演的角色绝非一一对应,与其地位和财富的存废也绝非完全吻合。对一个人来说,一切事物的存在或发生都只是在他的意识之中独自存在和发生,因而对个人来说,最本质的事物就是这种意识的构成——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意识的构成远比形成其内容的环境重要得多。与塞万提斯在悲惨的牢狱里撰写《堂吉诃德》时的想象力相比,这世上所有值得骄傲和快乐的事物,经由一个傻瓜的呆滞意识的反映,都变得可怜。人生和现实中客观的那一半掌握在命运的手中,因此在不同的情况下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形式;而主观的那一半就是我们自己,其本质是始终如一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