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的辩证之道(大教育书系)9787570224289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19.95
4.8折
¥
42
全新
库存7件
作者任勇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70224289
出版时间2022-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2元
货号31405775
上书时间2025-01-0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01示弱与示强 / 1
教学中教师向学生“示弱”,不是无能的表现,它是一种态度,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教学风格,一种教育艺术……
02引趣与引深 / 7
“引趣”就是让学生感到学习是十分有趣的,这是学习的原动力;“引深”就是让学生能不断钻研深入探索,这是学习的内驱力。
03深入与浅出 / 13
“深”可以是知识上的深厚、思维上的深度、方法上的深探……“浅”可以是表达上的浅白、理解上的浅易、形式上的浅显……
04纠错与融错 / 24
今天对“有意差错”的要求提高了,“有意差错”还要进一步走向智慧、走向艺术、走向“无痕”……
05讲透与留白 / 31
让恰到好处的“留白”成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种,好的“留白”是体现教育智慧和价值的“留白”……
06师讲与生讲 / 36
学生听课与学生上课,所带来的影响和效应大不一样。学生当了一回“小老师”,往往终身难忘 ……
07动脑与动手 / 44
我们的学生“动脑有余”,如果我们能让学生的“动手不足”变为“动手充足”的话,那我们就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
08旧媒与新媒 / 50
固守旧媒,不愿意尝试新媒,不想“现代起来”,就跟不上未来教育的发展;急于“现代起来”,日益疏远旧媒,甚至放弃旧媒,这也未必能达成理想的教育……
09标内与标外 / 56
“标内”,让我们教学有方向,讲课不走样;“标外”,让我们教学不固化,讲课有新意。 “标内”就像江河之主流,“标外”就像其支流……
10考生与考师 / 63
“生考教师”,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个创意,也是我的数学教学主张。凡事倒过来想一想,也许眼界大开……
11生编与师编 / 69
作为考试改革的一种方法,我在所教的班级中进行让学生参与编拟数学试题的尝试。这种命题方式……
12预设与生成 / 76
预设体现了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了对人本的尊重。预设是教师的有备而来,顺势而导;生成是学生灵感的突现……
13设计与实施 / 82
教学设计的卓越实施,是融入教育思想、精神、态度的教学,是追求理想课堂价值的教学,是有人性、有意义、有境界……
14课内与课外 / 87
我们在强调课堂教学极为重要的同时,需要配合探索其他的辅助教育形式加以弥补,形成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15热议与静思 / 93
课堂上的长期沉闷、经常冷场,肯定不好,课堂上的虚假热闹、表演互动,也需纠正。我们要探索的是,如何走向“动静结合”……
16传统与现代 / 99
教师要坚持与时俱进,就要不断学习吸收新知识、新概念、新技术,同时要对新出现的负面的东西给予批判、尽力杜绝……
17现代与未来 / 106
人类正在从超越“现代教育”中走向“未来教育”。未来已来,已经悄悄来了;将至已至,已经渐渐至了。不管你信不信……
18知识与能力 / 113
良好的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学生才能的发挥。“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19智力与非智 / 120
关于教育中的“商”,我的观点是:智商诚可贵,情商价亦高,动商要加强,德商最重要。本文主要讨论智商和情商……
20通法与特法 / 127
通法使人深刻,特法使人灵活。解题需要一定的方法,解题没有固定的方法,大法必须熟练掌握,小法必须灵活运用……
21常规与创新 / 137
优秀教师,一手抓教学常规,一手抓教学创新。抓好常规,就能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抓好创新,就能探求教学意境的常变常新……
22导课与结课 / 145
一堂好课就如同一场音乐会,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序曲、扣人心弦的主旋律,也还要有余音绕梁的尾声……
23感性与理性 / 150
教育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同样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感性与理性的和谐交融,达成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24教学与教“学” / 156
教学,教学,既要重视“教师之教”,更要重视“教学生学”。“教的最高境界是不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会学”,学生“会学”了……
25科内与“科际” / 163
按学科分类进行教育教学,肯定有它的好处,但“固守”学科也肯定有它的不足,“它科的世界很精彩”,何不出去看一回……
26科学与人文 / 168
科学和人文,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科学少了人文,就少了气质;人文少了科学,就少了理性。科学和人文,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7理论与实践 / 174
中小学教师不是教育理论的“旁观者”,在推进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理论缺席”。“把理论还给教师”,需要教师自身的……
28育分与育人 / 180
不把“育分”与“育人”对立起来,而是积极探寻“育分”与“育人”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生长……
29无疑与生疑 / 187
中国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没有提出问题,不等于就没有问题!中国学生为什么“没有问题”?原因之一是……
30题海与题根 / 193
“题海无边,何处是岸?”从某种角度说,我以为“题海无边,题根是岸。”题根是什么?题根是个问题,题根是个……
31有效与长效 / 201
一名优秀教师,应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走向卓越教学,似可从有效走向高效,从高效走向长效,再一步步走向卓越……
32全体与个体 / 205
面向全体更多地涉及学生大众的、共性的、一致的等方面问题,关注个体更多地涉及学生小众的、个性的、差异的等……
33敏感与钝感 / 211
教育需要敏感,教育有时也需要钝感。教育的敏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教育智慧;教育的钝感,也许可以说是一种教育境界……
34赏识与惩戒 / 217
赏识教育是教育的一大进步, 但只赏不罚的教育或只罚不赏的教育都是一种残缺不全的教育,赏与罚都是实现教育功能之必需……
35随意与诗意 / 224
有惊喜的课堂一定会是充满诗意的课堂,优秀教师理当让积极追求有惊喜的课堂成为自己的自觉行动……
36常态与公开 / 232
期盼常态课能“常”出新“态”,从基本样态走向理想境界;期盼公开课能“公”而盛“开”,成为常态课的精彩课例……
37双减与提质 / 239
正确处理和把握好“双减”与“提质”的关系,是现阶段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探索“双减”与“提质”的内在和谐……
主要参考文献 / 245
内容摘要
在教育教学中,在许多方面的把握上,有一个“度”的问题。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找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黄金分割点”。
作者结合当今教育教学现状,就教育教学中教师常常困惑的一些“关系”,如深入与浅出、纠错与融错、讲透与留白、动脑与动手、预设与生成、热议与静思、规范与创新、教学与教“学”、科内与“科际”、教会与教“慧”、教学与共学、“双减”与提质等37个方面的“度”的把握问题,论述了自己的做法和看法。 本书适合广大教师、教育研究人员和师范院校学生阅读。
精彩内容
01示弱与示强家庭教育理论中,被广泛认同的一个观点:“家长会示弱,孩子才会强大!”弗洛伊德说:“成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和父母的分离。”父母保护、疼爱自己的孩子是天性,但要想教会孩子独立与自信、责任与感恩,就必须要与孩子剥离开来,给他留出足够的空间,再用示弱的方式推动孩子成长。
家长在孩子面前示弱,可以是学习上的示弱,永远不要让孩子感觉你是万能的;可以是生活上的示弱,吃喝拉撒睡,尽量让孩子自己完成;可以是成长中的示弱,让孩子处处感觉他要比你厉害,比如家里面的小决策,多听听孩子的意见,等等。
常言道“虎父无犬子”,可是生活中“虎父”却多“犬子”。家长不妨学习一下老鹰训练小鹰的方式,让孩子强大起来。
家庭教育中“家长会示弱,孩子才会强大”的观点,我以为在学校教育中,是大可借鉴的。
“教师会示弱,学生才会更强大!”著名数学特级教师张思明,说他的一位导师告诉他:“最好的老师是把学生托起来,而学生还以为是自己站得高呢。”这就是“教师示弱”。
教学中教师向学生“示弱”,不是无能的表现,它是一种态度,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教学风格,一种教育艺术。
有个二年级的小女生让我猜她编的灯谜“一人犯四错(猜一字)”,对这样的字谜,我基本上是可以“秒杀”的。我能“秒杀”吗?我能说这谜编得很一般吗?不能!她毕竟是一个二年级的孩子,能编这样的灯谜已经算是很厉害了!我佯装不解,故意问:“这‘一人’是‘单人旁’呢,还是一个‘人’字,或是‘一人’合成的‘大’字呢?”她笑而不语。我又问:“这‘四错’,在字谜中会是什么样子呢?”她启发我:“你想想,老师是怎么批改作业的?”我激动地叫了起来:“啊!是打×!‘一人’又‘四×’,谜底是‘爽’字!”我们都大笑了起来,我在她的启发下,猜中了。我问她:“好像这个‘爽’字,不一定是二年级学生要掌握的字?”她大声地说:“我的班主任叫李爽!”打那以后,这个小女生经常把她编的新灯谜发给我猜,孩子的编谜水平日见提高。一个二年级就会编谜让人猜的孩子,其学习原动力是足足的。
曾有个四年级的小男生到我家玩游戏,问我会不会玩“华容道”游戏?我怎么不会玩呢?我写的几本数学游戏的书中,都写了这个游戏。我故意说:“慢慢玩,我应该能玩出来,但步数可能不是最少的,你会吗?”我话音刚落,小男生便噼里啪啦地移动滑块玩了起来,没几下就拨弄成功了。我大加赞赏:“我玩出的时间,至少是你的3倍!”孩子受到激励后,一发不可收拾,又在我家里展示了他玩“汉诺塔”“鲁班锁”等绝活。我刺激他说:“会玩‘立刻疯’‘九连环’‘骰子立方体’才厉害呢。”这孩子带着器具回去玩得不亦乐乎,玩着玩着,孩子玩出了数学兴趣,玩出了思维素养。
“做片绿叶又何妨?”教师“示弱”的教育智慧,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并积极践行。
有教师认为,传统的教育观念赋予了老师“传道授业解惑者”“百科全书”“万事通”的角色,使得老师不甘向学生示弱,也不敢在学生面前示弱,长此以往,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有学者指出,示弱是一种能够影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美妙的处事方式,优秀教师的实践经验表明,教师在教学中真实地、机智地展示自己“弱”的一面,不但不会贬损教师的形象,降低教师的权威,还会因其真、善的展示,提升教师的亲和力,并为教学增添更丰富和更深层次的美的意蕴。
“退一步海阔天空”,示弱能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灵动的课堂氛围,示弱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示弱能给学生激情、自信和体验成功的快乐。
说到“示弱”,不是说教师不能“示强”,其实教师“示强”的机会很多,教师“示强”是学生时时可以感受到的。师者,当“示强”时可“示强”。
教师之强,可以体现在其动力特征的人生观、教育观、成就感和进取心上;可以体现在其学识特征的扎实的基础知识、宽厚的教育科学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不断获取的新知识上;可以体现在其人格特征的为人师表、举止优雅、追求完美和律己宽人上;可以体现在其教学特征的情知交融、心灵相悦、动态生成和真实有效上。
其实,教师“示强”也是一门艺术。要悄然无声,不宜为示强而示强;要渐近示强,不宜拔得太高;要学会让位,当学生可强时让学生强;要修炼“强功”,当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时,你能带来“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强。
我和学生玩“扑克牌算24点”时,我都会让学生先抢答,让学生有成就感。比如(2,7,8,9),学生的算式是:(7+9)×2-8=24,很好!又如(4,4,10,10),学生的算式是:(10×10-4)÷4=24,也不错!学生玩(3,3,8,8)时,玩了很久就是算不出来,都说:“无解。”我这时“才出手”,轻松说了句:“应该有解。”学生惊愕!当他们看到我的算式8÷(3-8÷3)=24时,学生惊喜的眼神中透出了对我的敬佩。无意中,我又“强”了一次!
那段时间,学生们说出“无解”的题,有一半以上的题,我都会刺激学生说:“有解。”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我再出手给出解答。学生从内心里再次钦佩我这个神奇的老师。
教师之强,也可以“有意设计”。
有一次我带初二学生郊游,吃过午饭有一小段休息时间,师生都坐在草地上闲聊,学生们都知道我有许多趣味数学故事,要求我讲几个给他们听。
我觉得自己一个人讲不太好,还是让大家互动一下更适合当时的情境,因为草地上还有别班的学生,还有其他学科的老师,互动可以让大家轻松一些,我也轻松一些。
我说我有一种特异功能,但要找四个助手帮我。两个助手为“乘法大师”,能口算乘法;另两个助手为“平方和大师”,会口算平方和。口算乘法、口算平方和不是什么难事,学生纷纷举手争当助手。
我说给我10秒钟,我说出两个神奇的数。10秒后,我说出25和5。
学生笑了起来,说这有什么神奇?
我说有啊,这两个数都是两个完全平方数之和。我问“平方和大师”是不是?两位“平方和大师”点头称是。
25=32+42,5=12+22。
学生还是在笑,说这不能说明什么?
我接着说:“把它们乘一下,‘乘法大师’在哪?”因为太简单了,“乘法大师”不好意思地说:“125。”表面看来,平淡无奇!
我转向“平方和大师”,说:“你们发现了什么?”“平方和大师”一头雾水,说没发现什么。
我启发道:“25好比是父亲,5好比是母亲,它们的积125就是它们的孩子,孩子带有父母的基因啊。”学生中间有人议论:“难道125也是两个完全平方数之和?”我说是,请大家想想。
有学生大声说出:“125=121+4=112+22。”弄得两位“平方和大师”很不好意思。
学生这时才觉得“有点意思”,但觉得你老师是事先想好的数,刚好凑巧了,有本事再来一个。
我闭上眼睛,佯装想数,10秒钟之内,说出65和29。
学生们大多知道65=49+16=72+42,29=25+4=52+22。
不等我说,学生纷纷求积:“65×29=1885。”难道这个“孩子”,也带有“父母”的基因?
数偏大了,“平方和大师”一时也看不出来,我随口说出:“1885=1849+36。”36是平方数,学生一眼看出。1849是平方数吗?
我让“平方数大师”估一估,“大师”就是“大师”,估出1849=432。
学生这下感到有点意思了,我顺势说:“我还有更绝的,只要同学们说出‘父亲’和‘母亲’,我就能说出‘孩子’。”学生说了“父亲”为181=102+92,“母亲”为61=62+52,求积得到“孩子”为11041,学生“够狠的”,给我整个这么大的数。
我闭眼一小会,说出11041=10816+225=1042+152;或11041=11025+16=1052+42。
学生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