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思勰王祯评传(精)/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9787305038174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13.46
5.2折
¥
26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郭文韬//严火其|主编:匡亚明
出版社南京大学
ISBN9787305038174
出版时间2001-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6元
货号1234794
上书时间2025-01-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从历史的各个时期、各个领域和各个学科有杰出成就的人物中遴选二百余人作为传主,通过对每个传主的评述,从各个侧面展现那些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中有代表性人物的思想活力和业绩,从而以微见著、由具体到一般地勾勒出这段历史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总体面貌。本书评传的是近代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农学家贾思勰、王祯。
作者简介
严火其男,1963年生,哲学硕士,理学博士,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著有《高科技与农业》一书,在《中国农史》、《江海学刊》、《大自然探索》等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
郭文韬辽宁人,1930年生,1952年毕业干吉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历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等职,兼任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常务理事、顾问,中国农业经济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史》杂志编委,《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编委等职。系国际东亚科学史学会会员。已出版的专著有:《中国古代的农作制和耕作法》、《中国大豆栽培史》、《中国耕作制度史研究》、《中国农业经济史论纲》。主编的著作有:《中国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北方旱地农业》、《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史略》、《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日本农文协已将他主编的《中国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一书和他的专著《中国大豆栽培史》一书翻译成日文,分别于1989年和1999年在东京出版。另外,还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
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贾思勰评传
第一章 生平与时代
第一节 生平概说
一、生卒年代考
二、里籍官址考
三、三重身份说
第二节 时代背景
一、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融合
二、庄园经济的发展和均田制的推行
第二章 《齐民要术》简介
第一节 著述态度
第二节 内容简介
第三节 几个有争议的问题
第三章 农学思想
第一节 农业哲学思想
一、“三才论”与天地人物的和谐与统一
二、元气阴阳五行与农学原理
三、圜道观念和尚中思想与农学原理
第二节 农业经济思想
一、农本与求利
二、农林牧综合经营
三、人生在勤,勤则不匮
第三节 农业科学思想
一、精耕细作思想
二、用地养地思想
三、遗传变异思想
四、良种繁育思想
第四章 研究与影响
第一节 国内对《齐民要术》的研究
一、对《齐民要术》研究历史的回顾
二、建国后对《齐民要术》深人系统地研究
第二节 国外对《齐民要术》的研究
一、《齐民要术》在日本的广泛传播和精心研究概述
二、日本学者对《齐民要术》深入系统地研究
三、欧美学者对《齐民要术》的研究
四、《齐民要术》时代中西农业与农学的比较研究
五、《齐民要术》对国外农业的深远影响
王祯评传
概 述
第一章 生平与业绩
第一节 南北游宦劝课农桑
一、南北游宦涉历有年
二、劝课农桑授之以方
第二节 编撰农书捐俸施药
一、编撰农书考究精详
二、捐俸施药口碑载道
第三节 革新印刷术首创农器诗
一、革新印刷术创造木活字
二、首创农器诗同情众农夫
第四节 遗址今犹在业绩永留传
一、山庄偕乐圃示民种艺法
二、剞劂版书村创造版韵轮
三、修复淳源桥重修养济院
第二章 著作与贡献
第一节 王祯《农书》的版本
一、版本概述
二、版本比较
第二节 王祯《农书》的内容
一、农桑通诀
二、百谷谱
三、农器图谱
第三节 王祯《农书》的贡献
一、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广义农业
二、首创兼论南北比较农业
三、比较完备和丰富的农器图谱
四、增加了对植物性状的描述
第三章 思想和学说
第一节 王祯的哲学思想
一、顺天之时因地制宜存乎其人
二、天地始一气施生本相资
三、阴阳有消长五行变化出
四、尚中得中 中与不中
第二节 王祯的农学思想
一、方物器的密切配合
二、农林牧的综合经营
第三节 王祯的政经思想
一、推崇循良官吏
二、倡导重农思想
三、提倡蓄积备荒
第四章 研究与影响
第一节 王祯《农书》的研究
一、国内研究概况
二、国外研究概况
第二节 王祯《农书》的影响
一、在国内的影响
二、在国外的影响
附录
索引
重要人名索引
重要词语索引
重要文献索引
内容摘要
贾思勰,后魏时代的著名农学家,著有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学巨著《齐民要术》一书。该书对汉代至后魏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林牧渔的科学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总结,被国外称作“百科全书式”的农学巨著。
《贾思勰评传》对贾思勰的生平与时代、著述态度、农业哲学思想、
农业经济思想、农业科学思想以及国内外对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的研究概况及其影响,都作了深入系统地探讨。从中可以窥见贾思勰作为农业思想家的全貌。
王祯,元代著名农学家、农业机械专家、印刷术的革新家,著有《王祯农书》一部。该书是兼论中国南北比较农业的巨著,是中国古代综合性农书中的四大农书之一,其中的《农器图谱》是王祯《农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后世农书所仿效。
《王祯评传》主要研究与探讨了王祯的生平与业绩、著作与贡献、思想与学说以及国内外对王祯《农书》的研究概况,及其对国内外农业的影响。
精彩内容
三、三重身份说贾思勰做过高阳太守,则知他有做官僚的经历。除此之外,贾氏还是一个不错的知识分子。《齐民要术·杂说第三十》具体总结了写书、看书、藏书的经验。为了防止蛀虫为害,写书用的纸需用黄蘖汁作染黄处理,“凡打纸欲生,生则坚厚,特宜人潢。凡潢纸灭白便是,不宜太深,深则年久色暗也。人浸蘖熟,即弃滓,直用纯汁,费而无益。蘖熟后,漉滓捣而煮之,布囊压讫,复捣煮之,凡三捣三煮,添和纯汁者,其省四倍,又弥明净。写书,经夏然后人潢,缝不绽解。其新写者,须以熨斗缝缝熨而潢之,不尔,入则零落矣。豆黄特不宜哀,哀则全不入潢矣”。看来,贾氏对写书颇有经验,也许《齐民要术》并不是贾氏惟一的著作。北魏时的书是长卷轴的,所谓一卷,即一轴,不像后来分页装订成册的书。读这种书时,为保护书的质量,“凡开卷读书,卷头首纸,不宜急卷;急则破折,折则裂。以书带上下络首纸者,无不裂坏;卷一两张后,乃以书带上下络之者,稳而不坏。卷书勿用鬲带而引之,非直带湿损卷,又损首纸令穴;当衔竹引之。书带勿太急,急则令书腰折。骑蓦书上过者,亦令书腰折”。写书、读书的人总会有不少藏书。“书橱中欲得安麝香、木瓜,令蠹虫不生。五月湿热,蠹虫将生,书经夏不舒展者,必生虫也。五月十五日以后,七月二十日以前,必须三度舒而展之。须要晴时,于大屋下风凉处,不见日处。日曝书,令书色喝。热卷,生虫弥速。阴雨润气,尤须避之。慎书如此,则数百年矣”。贾思勰藏书仔细,他们家的藏书大概不会少。除此之外,《杂说第三十》还论述了修补书籍折裂,“点书、记事”,“雌黄治书”等方法。所有这些,都是只有知识分子才会关心、才会熟悉的事。
贾思勰是知识分子不仅表现在《齐民要术》一书文章古雅,行文流畅上,而且还表现在贾氏对古代文献掌握的丰富程度上。贾思勰作为经学家的造诣,当然不及贾思同。尽管如此,贾思勰无疑有丰富的知识,称得上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齐民要术》对经史子集的广泛引用充分表现了这一点。《齐民要术》内容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采捃经传”,其对经史子集的引文约占全书篇幅的百分之六十。石声汉先生说,《齐民要术》引用古代文献157种,万国鼎先生说近二百种,胡立初先生认为是一百八十余种。胡立初先生的考证最为详细具体。胡氏认为,《要术》引用各书“计经部三十种,史部六十五种,子部四十一种,集部十九种。合四部共一百五十五种。诸书皆据其明著书名,与见诸类书所引之有书名可考者,而其载事述文弗著书名及类书无可考者,尚不下数十种”。《齐民要术》引用的古代文献有的保存到现在,但大部分都散失了,保存到今天的不到四分之一。胡立初先生在同书中说:“考经部传注,则知青齐经学好尚,与唐定义疏折人南学之由。览子部遗文,足见汉晋闯里民俗,与其治生之恒业。此皆研讨要术之余绪,其裨益读经考史已如是。遑论农耕种植之术尚行用于今日,而有可以扬榷商略者乎。”贾思勰对古代文献的引用涉及广泛,并且引用确切。作为传统社会的知识分子,贾思勰有丰富的经史子集知识是可以理解的。但贾思勰的专长不在经史子集方面,而在农业科技方面。贾氏对农业的兴趣,和大量农业科技知识的获得,与他作为地主的身份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不仅要理解贾思勰作为知识分子的身份,而且有必要
了解他作为地主的身份。
贾思勰是一个不太小的地主。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齐民要术》中比较容易的得到。《齐民要术·种榆、白杨篇》在说明种榆方法后写道:“其岁岁料简剥治之功,指柴雇人——十束雇一人——无业之人,争来就作……能种一顷,岁收千匹。唯须一人守护、指挥、处分,既无牛、犁
、种子、人功之费,不虑水、旱、风、虫之灾,比之谷田,劳逸万倍。”贾思勰榆树生严的背景是指柴雇人,显示作者是从地主经营的立场来讨论问题的。他主张“割地一顷”种榆,显然不是一般小民所能设想的。种榆比之种谷,所需劳动力要少得多,从而大大节省了“人功之费”,表明不仅种榆是雇人生产的,种谷时也是雇人劳动的。这里种一顷榆,“唯须一
人守护、指挥、处分”。这里的一人显然不是东家本人,而只是一个雇工。东家在种谷等其他方面还有雇工。不仅种榆、种谷的情况是如此,在其他许多方面也是如此。例如《养羊篇》说:“牧羊必须大老子、心性宛顺者,起居以时,调其宜适。”;其注曰:“若使急性人及小儿者,拦约不得,必有打伤之灾;或劳戏不看,则有狼犬之害;懒不驱行,无肥充之理;将息失所,有羔死之患也。”表明不是所有者自己牧羊,而是雇人牧羊。“羊一千口者,三四月中,种大豆一顷杂谷,并草留之,不须锄治,八九月中,刈作青茭。”这里养羊一千只和种大豆一顷杂谷作青茭,都不是一般的小农所能做到的。“余昔有羊二百口,茭豆既少,无以饲,一岁之中,饿死过半。假有在者,疥瘦赢弊,与死不殊,毛复浅短,全无润泽。
余初谓自家不宜,又疑岁道疫病。乃饥饿所至,无他故也”。贾思勰的这一经历,直接表明他是地主。
贾氏的地主身份还表现在许多其他的生产方面。如种红蓝花,“负郭良田种一顷者,岁收绢三百匹…顷花,日须百人摘,以一家手力,十不充一。但驾车地头,每旦当有小儿僮女十百为群,自来分摘,正须平量,中半分取”。冬种葵,“近州郡都邑有市之处,负郭良田三十亩……止须一
乘车牛专供此园”。种蔓菁时,“近市良田一顷,七月初种之”。造曲时,“曲饼随阡陌比肩相布。布讫,使主人家一人为主,莫令奴客为主……”很显然,贾思勰具有官僚、知识分子、和经营地主三重身份。
P13-1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