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素与黑素小体:生物合成、生物发生、生理和病理功能9787117366809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87.75
7.5折
¥
117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编者:(捷克)简·博罗万斯基//(英)帕特里克·A.赖利|译者:冰寒//安全
出版社人民卫生
ISBN9787117366809
出版时间2024-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17元
货号32223363
上书时间2024-12-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第1章 黑素小体研究的历史
1.1 引言
1.2 Seiji前时代的黑素小体研究
1.3 Seiji时代的黑素小体研究
1.3.1 黑素小体有关的术语
1.3.2 超微结构和组织化学研究
1.3.3 生物化学研究
1.4 Seiji后时代的黑素小体研究
1.5 其他研究历史
参考文献
第2章 脊椎动物的经典和非经典黑素细胞
2.1 产黑素细胞的定义
2.2 产黑素细胞的分布与功能
2.2.1 经典黑素细胞
2.2.1.1 表皮黑素细胞
2.2.1.2 真皮黑素细胞
2.2.1.3 低等脊椎动物的载黑素细胞
2.2.2 非经典黑素细胞
2.2.2.1 眼睛中的黑素细胞
2.2.2.2 内耳中的黑素细胞
2.2.2.3 心脏中的黑素细胞
2.2.2.4 脑黑素细胞和神经黑素
2.2.2.5 脂肪组织中的黑素
2.3 产黑素细胞的胚胎发育
2.3.1 经典黑素细胞
2.3.1.1 早期确定的成黑素细胞:背外侧通路
2.3.1.2 晚期形成的成黑素细胞:SCP和背腹迁移途径的共同起源
2.3.2 非经典黑素细胞
2.3.2.1 鼠眼黑素细胞
2.3.2.2 鼠心脏黑素细胞
2.3.2.3 其他非经典鼠黑素细胞
2.3.2.4 其他生物
2.4 经典和非经典黑素细胞的黑素转移
2.4.1 黑素小体的运输
2.4.2 黑素小体的转移
2.4.2.1 经典黑素细胞的黑素小体转移
2.4.2.2 非经典黑素细胞的黑素转移
参考文献
第3章 邻醌类化合物的生物化学性质
3.1 邻醌的生物学意义
3.1.1 抗生作用
3.1.2 防御性分泌物
3.1.3 藤壶的附着机制
3.1.4 昆虫表皮硬化
3.1.5 色素沉着
3.2 邻醌的反应性
3.2.1 结构与反应性
3.2.2 还原性
3.2.3 加成反应:分子间加成
3.2.4 聚合反应
3.2.5 分子内加成(环化)
3.2.6 加成-消除(取代)反应
3.3 邻醌在黑素生成反应中的作用
3.3.1 非酶促反应形成的黑素反应中间体
3.3.1.1 脉冲辐解对真黑素和褐黑素化学反应机制研究的贡献
3.3.2 真黑素生成途径与褐黑素生成途径间的平衡关系
3.3.3 黑素生成调控机制:黑素生成阶段Ⅰ
3.3.4 酪氨酸酶激活
3.3.5 酪氨酸酶失活
参考文献
第4章 黑素的生物合成
4.1 引言
4.2 Raper-Mason途径
4.2.1 黑素合成阶段Ⅰ:Raper-Mason途径前段反应—从L-酪氨酸到L-多巴色素
4.2.2 黑素合成后段反应:从L-多巴色素到真黑素
4.2.3 褐黑素的生物合成
4.3 黑素合成酶的结构及功能
4.3.1 酪氨酸酶及其相关蛋白的结构
4.3.2 酪氨酸酶的催化循环
4.3.2.1 甲酚酶(酪氨酸羟化酶)的循环反应
4.3.2.2 儿茶酚酶(多巴氧化酶)的反应循环
4.3.3 Dct/Tyrp2
4.3.4 Tyrp1
4.3.5 其他黑素小体蛋白
4.4 黑素合成途径的调控
4.4.1 真黑素与褐黑素合成过程:黑素类型的调控
4.4.2 色素数量的调控
4.4.2.1 酪氨酸酶水平的调控
4.4.2.2 酪氨酸酶比活度的调控
4.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5章 黑素生成抑制剂和促进剂
5.1 引言
5.1.1 黑素的生物化学
5.1.1.1 黑素的生物合成
5.1.1.2 酪氨酸酶的成熟和降解
5.1.1.3 催化位点
5.1.2 旁分泌信号和表皮黑素生成的调节
5.1.3 研究方法
5.2 脱色剂
5.2.1 作用于黑素合成之前的物质
5.2.1.1 黑素生成酶的转录抑制
5.2.1.2 黑素生成酶的译后修饰
5.2.1.3 酪氨酸酶的泛素化增加
5.2.2 作用于黑素合成过程中的药物
5.2.2.1 对酪氨酸酶的干扰
5.2.2.2 TRP-2调控
5.2.2.3 干扰副产物的产生(抗氧化剂和还原剂)
5.2.2.4 干扰黑素生成通路
5.2.2.5 过氧化物酶抑制剂
5.2.3 作用于黑素合成后的药物
5.2.3.1 黑素小体转移抑制剂
5.2.3.2 加速表皮更新
5.3 黑素生成促进剂
5.3.1 受体激活机制
5.3.1.1 促黑素肽
5.3.1.2 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
5.3.2 非受体介导的激活
5.3.2.1 毛喉素和cAMP
5.3.2.2 寡聚核苷酸与p53的激活
5.3.2.3 胡椒碱哌啶
5.3.2.4 脂质类(鞘脂和前列腺素)
5.3.2.5 磷脂酶A2
5.3.2.6 PPAR激活剂
5.3.2.7 补骨脂素和光敏剂
参考文献
第6章 黑素的结构
6.1 引言
6.2 黑素的分类和一般性质
6.3 生物合成研究
6.3.1 黑素生成的早期阶段
6.3.2 真黑素生成的后期阶段
6.3.3 褐黑素生成的后期阶段
6.3.4 混合黑素生成的概念
6.4 降解研究
6.4.1 真黑素
6.4.2 褐黑素
6.5 针对真黑素和褐黑素的分析
6.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7章 眼部黑素和黑素小体的性质与功能
7.1 引言
7.
内容摘要
本书是迄今为止对黑素有关研究最系统和最全面的论著。它从人类第一次分离到黑素开始,对黑素的产生、黑素细胞的生理机制、黑素小体的组装、超微结构、黑素的降解、合成抑制、黑素小体的传输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介绍。书中有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详实的数据,以及清晰的研究过程,使读者能够从历史、技术两个角度理解黑素这一对美容至关重要的主题,形成全面、立体的认识,并有助于读者站在巨擎的肩上,对黑素开展进一
步的研究、开发安全有效的美白、祛斑成分和配方。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