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全息智能评价--基础理论与实施设计/新时代教育评估监测文库9787569707861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28.64
5.7折
¥
50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刘云生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9707861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0元
货号31159469
上书时间2024-12-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商品简介
学生评价对教学实践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学生全息智能评价:基础理论与实施设计》集结呈现了重庆市特级教师刘云生等数十位专家学者在教育领域多年辛勤耕耘和思考的心得精华,全书汲取前人的理论积淀和实践经验,搭建起一个以促进学生终身成长为根本目的、以全面综合发展为基本标准、以学习成长全息数据为基础依托、以信息化智能化为重要手段的学生评价体系,无疑为中国的教育评估监测体系改革作了突破性的理论贡献,是回答教育评估监测体系改革的时代命题的里程碑之作。
作者简介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背景
(一)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教育评价理论实践创新的迫切需要
(三)新时代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
二、研究意义
(一)丰富学生评价内涵
(二)扭转评价功利化倾向
(三)引领教育教学改进
(四)推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三、文献综述
(一)全息理念的研究概述
(二)学生评价的研究概述
(三)智能评价的研究概述
四、研究思路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
(一)建立多因素信息场域的学生评价
(二)面向2035探索未来的学生评价
(三)运用全息思想研究的学生评价
第二章 概念界定
一、核心概念
(一)学生
(二)全息
(三)智能评价
(四)学生全息智能评价
二、内涵解读
(一)突出学生发展的价值导向
(二)突出全息系统的证据导向
(三)突出技术支撑的智能评价
(四)突出主体增值的结果导向
三、本质特征
(一)全纳性
(二)全息性
(三)全程性
(四)全员性
第三章 实施框架
一、理论基础
(一)哲学基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二)方法论基础:全息理论
(三)心理学基础:多元智能理论
(四)教育学基础:核心素养理论
(五)技术基础:人工智能理论
(六)评价学基础:教育评价理论
二、理论模型
(一)模型构建
(二)要素分析
第四章 尺度建构
一、概念体系
(一)学生全息智能评价尺度的内涵解读
(二)学生全息智能评价尺度的关系分析
(三)学生全息智能评价尺度的本质特征
二、内容体系
(一)共性体系:基础素养
(二)个性体系:高级素养
三、标准体系
(一)学生全息智能评价的内容标准构建
(二)学生全息智能评价的工作标准构建
第五章 技术路线
一、平台建设
(一)学生信息大数据库的建立
(二)云计算中心的构建
(三)智能评价平台的打造
二、技术支撑
(一)可行性分析
(二)主要技术运用
三、实现路径
(一)信息采集全息化
(二)数据存储快速化
(三)信息处理精准化
(四)评价结果可视化
(五)评价应用全面化
第六章 组织管理
一、评价实施
(一)构建学生全息智能评价制度体系
(二)制定学生全息智能评价实施细则
(三)开展学生全息智能评价探索实践
(四)做好学生全息智能评价工作保障
二、运行管理
(一)硬件平台的运行管理方式
(二)评价数据的管理方式
(三)评价结果的生成方式
(四)评价结果的反馈方式
三、风险防控
(一)评价系统运行基础风险管控
(二)评价数据信用缺失风险管控
(三)评价系统应用效率风险管控
(四)评价系统信息泄露风险管控
第七章 政策保障
一、政策基础
(一)国外政策基础
(二)国内政策基础
二、实施障碍
(一)顶层设计尚需建构
(二)主体责任待需明晰
(三)数据安全亟需立法
(四)伦理基础还需加强
三、机制保障
(一)加强顶层设计
(二)促进多元参与
(三)保障数据安全
(四)夯实伦理基础
内容摘要
本书是2019年度教育部教育综合改革重大课题研究项目“学生全息智能评价——面向2035的考试招生改革框架体系研究”的成果,是对《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的“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
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的系统
性回答。
全书按照“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的逻辑路径层层展开,界定了学生全息智能评价的内涵及实施框架,分析了学生全息智能评价的尺度建构,架构了学生全息智能评价的平台体系,规划了学生全息智能评价的组织管理和政策保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