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线上9787558917295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12.96
4.6折
¥
2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李大潜|绘画:魏虹
出版社少年儿童
ISBN9787558917295
出版时间2023-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8元
货号31920785
上书时间2024-12-2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李大潜,著名数学家,我国现代应用数学奠基人之一。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葡萄牙科学院外籍院士,“五院院士”。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华罗庚数学奖、苏步青奖等奖项。
是数学家、院士的同时,李大潜也是一名教师,在复旦大学从教六十余年,至今仍承担着上海中小学数学教材编纂的任务。2001年起,他以个人名义设立“馥华奖学金”鼓励志存高远的孩子。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001
1937 年的故事 001
回到南通城 004
课外书 008
“两”与“仰” 009
得与失之间 010
考试得了18 分 013
英语课 017
负负得正 019
暑假 021
张梅庵先生的作文课 023
上高中了 027
先生们的课堂 029
小同学大同学 034
家门口的书店 039
历史课 043
生物课 045
三角学 047
夏令营 048
文学 050
毛笔字 056
范氏大代数 058
新教室 061
一道错题 063
课外读物 066
化学课 068
关心生活才有话可说 070
运动场上 076
学好数学的秘密 078
就要长大了 080
乘船去高考 084
十五岁以后的故事 088
写信给“你” 094
和小学生的对话 103
谈中学阶段的教育 121
给中学生的回信 125
与中学生谈数学 127
我的大学学习生活 130
与大学生的对话 146
后记 165
内容摘要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途。如果一定说有起跑线这回事,那就是一个孩子早早地体验过纯粹的求知的快乐,永远好奇,永不言弃。
《起跑线上——写给十五岁以前的我》讲述了数学家李大潜十五岁以前学习成长的故事。1953年,十五岁的李大潜,离开故乡南通进入复旦大学数学系学习,后师从苏步青、谷超豪,开启了他的数学人生。然而,在他心目中最珍贵的仍然是十五岁以前的自己,他说那是一切的起点。他曾是考过18分被先生宽容以待的骄傲少年,也曾是因困惑于“负负得正”而被父亲误解的小学生,他对小学老师、中学老师的栽培终生感念,他与后来散落天涯的少年友人从未失散。
《起跑线上——写给十五岁以前的我》,以“写给十五岁以前的我”为名,与当代青少年对话,以故事连接过去与未来,与所有关心当代教育处境的人对话。
精彩内容
P13考试得了18分没考上南通中学,我就跳级考到了商益中学,也就是后来的启秀中学。那是一所民营私立中学,由中国近代教育家、实业家张謇创办。校长王守铭先生,既有学识,又从事商业,是当时南通城相当知名的人士。他头脑灵活,很具有改革精神,学校除基础教育外,还多开了两门课程—商业簿记和银行会计。
一心想要把商益中学办出自己特色、办成通城品牌的王校长,除了亲自教英文外,还高薪从南通师范和南通中学聘请了不少优秀教师到学校兼职。当时学费昂贵,王守铭校长收取高额学费投资纱厂,又赚钱支付优秀教师的工资。一个原本二流的学校,却拥有一大批一流的名师,如历史教师李淡人、数学教师达思耕、化学教师刘石生、物理教师张榖生、语文教师张梅庵……因为他们的加盟,我同样享受到了一流的课堂、一流的教育。
进入商益中学念初中那年,我九岁。三年的数学课,即第一年的算术、第二年的代数和第三年的几何,全部是由专职的数学教师达思耕先生教授。达先生以严厉著称,大家都有些怕他。传说他曾当过兵,做过连长。在课堂上谁不认真听讲,他就会突然将手中的粉笔头掷向谁的头上,而且差不多百发百中,大概的确曾经受过军营的训练吧!
第一次数学期中测验,我根本没有在意。因为我在小学可是一直稳坐第一名的,思想还停留在过去,班级第一名的派头还一下子改不过来。那时候的我心里认为,逢考不仅要拿高分争第一,还要抢交头卷,才显得有本领、够威风。这次数学考试,我依然匆匆忙忙做完,抢交了头卷。
第二天数学课,达思耕先生捧着一叠试卷走进教室。我把卷子拿到手,鲜红的“18”让我措手不及。我可从来没有拿过这样的低分哪!又气又急又羞愧,我涨红了小脸,低下了头,再不敢看先生一眼。达先生规定每次考试,分数离及格分差一分要用戒尺打一下手心。其他不及格的同学都一一被打。轮到我的时候,我一下子吓得哭了起来。大概看我年龄小,达先生竟手下留情,破例放过了。爱面子的我就这样被先生放过一马,保住了最起码的自尊心。不过出师不利的消息不胫而走,竟传到大王庙小学。还留在小学六年级的一些同学放学后,聚在我家窗口唱起了顺口溜:“李大潜,中学生,算术考了个18分!”这一次“18分事件”,使我看到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危害,尝到爱慕虚荣、浮躁冒进的恶果。从此以后,我再不抢交头卷,每次考试,哪怕早已做完,也要用多种方法反复核对和验证,确保万无一失,总要等到最后关头才交卷。我也进而养成了一个习惯:做任何一件事情,包括写任何一篇文章,总要反复推敲修改,力求精益求精,达到尽善尽美才放手。这样不必返工,不会后悔,看起来慢,实质上快,是高效率的最好的方法。好习惯终生受用,在后来几十年的科研之路上,这个习惯一直伴随着我。
达思耕先生顾全了一个孩子的体面,但也因此让人更加清醒。数学第二次期中测验,我得了98分。达先生的几何课,让我第一次受到严格的形式逻辑训练。每到数学课,我看到达先生一手拿着两块大三角板及一个圆规,一手拿着粉笔,步履稳健有力地走向教室,就知道接下来的数学课要讲几何了,心里就忍不住高兴。可能是因为第一次期中测验自己考了18分,而达先生却放过对自己的惩罚吧,我对达先生心底藏着一份敬爱,连同着对数学的兴趣也变得浓厚起来。
达先生个子不高,声音洪亮,随着课程的进展,在黑板上一笔一笔地画着几何图形,甚至偶尔徒手就能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标准的圆形。他讲课清晰且从容,这种有条不紊的讲课方式,大大增加了孩子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讲勾股定理时,他竟给出了好几种证明的方法,像一个神奇的万花筒,一下子为我打开了一个绚丽缤纷的世界。在一道道几何证明的推理愉悦中,我觉得自己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快乐。思维要严密,推理要严格,这是数学第一次带给一个小小少年郎的人生感悟。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